在了解導致叛逆行為的原因后,我們也就曉得了,孩子的叛逆往往不是“無理取鬧”,而是“事出有因”。但光是知道,還遠遠不夠。
依舊是《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一書,作者指出,父母對孩子最好的示愛方式,就是理解孩子。
沒錯,“理解”,這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價值感的重要前提。
但遺憾的是,我們周遭所見到的大部分苦于孩子叛逆的父母,往往都只把注意力放在了孩子的叛逆行為上,而忽略了孩子的內在心理需求。
父母需要向孩子證明,你是理解TA的,即使你不同意TA的某些表現(xiàn),你也能理解TA背后的想法和需求。
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你也始終要讓TA感到,自己仍然是被愛的,仍然是有價值的,這樣TA才能盡快走出戰(zhàn)斗或逃跑的模式,冷靜下來,好好思考,好好溝通。
理解孩子的關鍵,是要傾聽孩子的心聲,重視孩子的意見,這樣做可以讓雙方都避免情緒過激,讓溝通可以更加順暢。
你越是能對孩子抱著傾聽的態(tài)度,對孩子抱持理解的心態(tài),TA就能感受到你的愛和認可。
孩子的叛逆,多數(shù)時候只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無論是嚎叫、咒罵、歇斯底里、把門摔得砰砰作響,還是用惡毒的言語發(fā)出挑釁,這些外在的叛逆行為背后,可能都隱藏著某種深層的連TA們自己也無法理清的情緒。
倘若家長能不被激怒,得以把關注點放在孩子害怕、憂慮、挫折、沮喪、失落等等的情緒上,盡最大的善意去傾聽,表達出自己的關心和理解,那么孩子也就不再需要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引起你的注意,或者故意激怒你,只為了讓你難受。
理解很難,因為存在太多的障礙。很多時候,也實在非父母們不為也,實在是不能也,不會也。
該如何是好呢?作者建議,先要避免以下這幾個陷阱:
一,期望孩子做TA們并未準備好的事情。許多家長都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總是希望TA們懂事、體貼、上進、有規(guī)矩、像個大人,希望TA們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因而往往會高估孩子的能力,忘記孩子可能沒那么成熟,不尊重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jié)奏。
一個正常的孩子可能就是會任性、吵鬧、情緒化、注意力無法集中太久,可這些并不是“問題”,不是“毛病”,可是有的家長容忍度就是比較低,會把這些正常的表現(xiàn)也當作叛逆。
二,對孩子偶爾的不良行為上綱上線。比如,孩子某件事情沒做好,就認為TA是故意和你對著干,而不是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想,為什么TA沒有達到你的要求。作者提醒說,要盡最大的努力,不要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作出大驚小怪或悲觀失望的反應,不要想著孩子任何時候都應該表現(xiàn)得完美。
三,忘記了不當?shù)呢焸浜团u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許多父母都知道打罵孩子是不對,但是,當被孩子激怒時,可能就會失去理智,會用各種方式辱罵和懲罰孩子。叛逆的孩子可能表面上看起來頑固、倔強,但其實,TA們內心也會很受傷。
四,忽略了充滿愛意的行為的療效。很多時候,家長面對一個叛逆的孩子,一下就氣瘋了 ,覺得用什么方式管教都不管用。其實,有時只需要停下來,或擁抱,或用善意、溫柔的語言去撫慰,給孩子關愛、自尊和安全感,就能走出孩子叛逆、家長責備的惡性循環(huán)。
“我從來沒有聽過一個孩子說過,他們被愛得太多了?!痹谶^去二十多年,作者曾跟兩千多個叛逆孩子打過交道,他發(fā)現(xiàn),叛逆的孩子,往往都是覺得自己被愛得不夠。而即便是那些最最叛逆的孩子,也不會否認,他們其實很愛自己的父母,渴望得到父母的愛。
只是因為求愛而不得,求理解而不得,故因愛而生怨,生恨。怨和恨有多濃,就表明愛和理解缺失得有多深,傷害有多深。
據(jù)說,有不少家長的頭腦里,都存在著一些沒有什么現(xiàn)實依據(jù)的、高度消極、武斷的看法,比如,覺得“這孩子從來就沒干過什么好事”、“TA從小就只會氣人”、“TA在毀掉這個家”、“TA就是個來討債的白眼狼”、“TA讓我生不如死”······
作者表示,這些都是“毒害性的思想”。對孩子抱有這樣的偏見,那TA無論做什么,怎么做,都可能是不對的。它既不利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也傷害了彼此之間的關系。
他更進一步指出,我們只有更多地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并且率先作出改變,才有可能造就一個不叛逆的孩子。我們越能理解孩子情緒的不成熟性和局限性,并不斷給予TA們愛的回應,給TA們樹立信心,才越能與TA們合作解決問題,而不是發(fā)生沖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