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久宅在家的旅友們春天吉祥??!千載難逢地在家度過了一個超長的假期,望眼欲穿地、迫不及待地想走出家門,想立刻開啟自己早已制定好的旅行計劃。但此時我們還不能說走就走、行遍天下,因為我們還有更重的事情沒有完成徹底,所以請您依舊放慢腳步,用心體會世界的美好,用行動踐行愛國的初心!
與此同時細致規(guī)劃好隨后旅行的每一個細節(jié),為充滿期望的快樂旅行畫龍點睛。知道你們必定會來華山,這里小編就為您傾心介紹步行登華山的第一站---玉泉院,請笑納哦!
玉泉院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陜西華陰市玉泉路最南端,是華山道教活動的主要場所。是游客從華山峪游覽華山的必經之地,是步行登山的第一站。
頗具園林藝術特色的道教宮院玉泉院,是宋皇佑年間(1409-1054年)道士賈得升為其師傅陳摶所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毀于水患,干隆四十二(177)年華陰縣令陸維垣重修亭榭,植樹圍垣,始成今制,后幾經修茸,日臻精美別致,靜謐幽雅。院內曲廊回還,泉流淙淙,亭樹優(yōu)雅,奇石嶙峋,綠蔭蔽天,題刻滿目。徜徉其間,只見香煙如絲如縷,但聞馨聲當當潤耳。隨處一瞥,便是一幅優(yōu)美的園林風景畫。
玉泉院整體布局順應了中國傳統(tǒng)的園林建筑布局風格,“對稱美”的審美觀體現得十分鮮明,整體格局十分嚴道。正門居中,兩側回廊,西北東北兩角各一亭。西院面東有七真殿,東院面西就有華岳圣母殿。西有山蓀亭、希夷睡洞,東有運氣亭、呂祖洞。正殿直對大門,用墻分割為一單體院落,拱門與前院相通、從視覺心理上給人以靜止、穩(wěn)重和居塵出塵之感,體現了道家中規(guī)中矩的“無為”思想和追求完善的審美情趣。
山蓀亭為一座圓亭,建在巨石之上,據說為五代時陳傳所構建。陳摶常在此觀賞山景,著書立說,如:《釣潭集》、《三峰寓言》等著作就創(chuàng)作于此地。
山蓀亭旁有一古樹,龍蟠虬結,郁郁蔥蔥,傳說為陳摶手植。因無人修剪,愿怎么長就怎么長,無憂無慮,顧名無憂。雖已有千余年,但仍顯得樸茂挺健,生機盎然。
石舫即石船。一泓清水,中間筑有石船,船上有畫艙,并有曲橋與池岸銜接。憑欄觀賞,山影倒映,游魚相樂,水天一色,饒有意趣。
通天亭建于1960年,因此地原有通天宮與峰頂通天門遙相對應而得名,亭的位置恰在進山沖道處,游人至此,飽覽勝景,只覺得:水石環(huán)華址,春風上野亭??刺炝淖詮V,笑擁萬峰青。
院內的碑石書刻對玉泉院的清靜和諧氣氛的營造也起到了妙用。濃厚的書法藝術氣氛抑制了人們“居塵”的煩燥與不安的情緒,而且從這些石刻刻內容上也多少給人創(chuàng)造了進入清靜世界的環(huán)境。如:慈禧太華御題“道崇清妙”,光緒皇帝御題“古松萬年”,康有為的詩并書:“谷口清泉百曲流,長廊迥合樹無憂。泉聲岳色可忘世,讓與希夷睡萬秋”等。
講了這么多,大家知道玉泉院為什么叫玉泉院嗎?這里面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故事。
玉泉院,背依華山,四周古木參天,回廊曲折,院內有一泉,泉水甘甜清冽。相傳唐朝金仙公主在山上鎮(zhèn)岳宮玉井中汲水洗頭,不慎將玉簪掉入水中。返回玉泉院后,用泉水洗手時無意中找到了玉簪,方知此泉與玉井相通,于是賜名此泉為玉泉。玉泉院因此得名。
玉泉院內有一希夷祠,洞內有陳摶臥像一尊。選擇徒步華山的朋友,一定看著眼熟,您知道嗎?當大家步入玉泉院廣場時,一尊長12.8米,高5.6米,寬面長髯、側身而臥的老者雕塑就是陳摶!陳摶(tuán)(871年-989年),安徽亳州真源縣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學者,字圖南,號扶搖子,賜號希夷先生(出自《道德經》),后世尊稱為陳摶老祖、希夷祖師等。
在民間,關于這位老祖的傳說有許許多多,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五步定華山的故事。
傳說宋太祖趙匡胤沒有功成名就前,落難來到陜西華山,陳摶老祖喬裝打扮成一桃農,與趙匡胤下棋對弈,趙身無分文,指山下注,陳摶五步制勝。待到宋太祖黃袍加身,自免去華山賦稅。直到現在,華陰當地還流傳著那幾句俗諺:“山是道家山,樹是皇家樹,華山不納糧,不得亂砍樹?!?/p>
據坊間當地老人還說啊,陳摶確實非同一般,如果身體哪個部位不適,就用手摸摸希夷洞中臥像對應的部位,摸后便不會再疼......具體事實是否如此,也沒有人去細加斟酌,不過倒不失為世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
玉泉院這座華山腳下的古老道觀,一草一木,一字一石步步可觀,皆是勝景,步入其中,令人肅然起敬。 漫步在這古老的庭院中,仿佛置身玉泉仙境,自己儼然成為仙風道骨的世外高人,不覺已拋卻塵世煩擾,只為留住這一片難得的靜穆。
【編輯:陜西華旅集團營銷中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