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自稱是“龍的傳人”?
似乎是從當代才開始的,大家普遍也都是接受這一說法的,這也難怪了,龍這一形象對我們的影響幾乎是潛移默化的。
西游記里的“龍王”,古裝劇里帝王的“龍袍”,節(jié)日慶典時的“舞龍”、“賽龍舟”,十二生肖里的“龍”……以及那首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褒埖膫魅恕?,各種關于龍的傳說、龍的文化真真是太多了。
現(xiàn)今龍的形象
我們都知道,龍其實是先輩們想象的產物,現(xiàn)實中是不存在的,關于龍這一形象的起源也有很多說法,有“蛇起源說”、“蜥蜴說”、“鱷魚說”等等。文獻中也多有關于龍的記載,然而,起初的龍形和現(xiàn)在的龍形是不一樣的。
近些年來,隨著來考古人員的不斷發(fā)掘,出土了大量的龍形玉器,現(xiàn)在,我們似乎可以一窺龍的最初形態(tài)了。
其中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紅山文化的玉龍、安徽含山凌家灘出土的玉龍、湖北天門肖家屋脊出土的玉龍是新石器時期出土的玉龍中較為出色的。
玉龍,中國國家博物館
上圖中的玉器是有“中華第一龍”之稱的“玉龍”,1971年從內蒙古翁牛特旗出土,屬于紅山文化,距今約6500年-5000年左右。
這件“玉龍”是由墨綠色的遼寧岫巖玉雕琢而成,通高26cm,整體呈“C型”,通體光潔,頭部長吻修目,鬣鬃飛揚,軀體卷曲若鉤,很是神似。
紅山文化的墓葬有“唯玉為葬”的特點,所謂的“唯玉為葬”就是指把玉器作為唯一的隨葬品,這倒不是說因為當時的玉產太豐富,大家“有玉任性”,大概是跟當時的文化信仰有關吧。
除了“玉龍”,紅山文化中還有“卷龍”也叫“玉豬龍”,對于“豬形”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遼寧朝陽牛河梁出土,卷龍
與“玉龍”一樣,“卷龍”也是呈卷曲C型,頭部后方小孔可能用于懸掛。被發(fā)掘時一般放置在死者胸前。
有學者認為“卷龍”的形象與動物的早期胚胎相似,象征著生命的輪回,似乎是講的通的,中國不是自古有“投胎”這一說法嘛,而且作為陪葬器物,借用玉器形象來表達死者想要“輪回轉生”、“新生”的愿望也是挺靠譜的。
卷龍,吉林農安左家山出土,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龍形玉器
安徽省凌家灘出土的這件玉器也有“中華第一龍”之稱,距今約5600-5300年左右。
對于這件玉器也有說它更像虎的,我倒覺得挺像龍的,尤其是背部的一道道的刻線,很像是龍鱗,整體形象與現(xiàn)在的龍可以說是很接近了。
其實無論是更像龍還是更像虎并沒那么重要,重要的當時的人想表達的是哪個形象,意義何在,畢竟當時人的技藝和條件都很有限,沒準“雕龍不成反雕虎”也說不定。
玉龍,現(xiàn)藏湖北省荊州博物館
上面這件是湖北天門市肖家屋脊遺址出土的“玉龍”,屬于新石器時代石家河文化晚期,有“湖北第一龍”之稱。
就這三件分屬不同文化的“玉龍”來說,紅山文化玉龍神似,凌家灘玉龍更形似,肖家屋脊出土的玉龍就需要點想象力了。
國博紅山文化玉龍說明
對于“中華第一玉龍”這一美譽,國博是將它頒給了紅山文化玉龍,當然學者有學者們的考量,但也不妨礙我們認定自己心目中的“中華第一玉龍”。
如果要我選的話,那也是紅山文化玉龍了,原因很簡單……
一枚赤峰人路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