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盛產(chǎn)小麥,因此饃和面條是鄉(xiāng)親們的主食,米飯是改革開放后才漸漸“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今個隨便說說面條。
搟面條
在鄉(xiāng)下的時候,我們中午飯一般是吃“面條子”,而這面條是要搟出來的。
主婦們晌午從田地里勞作回來,顧不上歇息,洗把臉就直奔廚房開始和面。面和好之后,用搟面杖在案板上搟成又大又薄的圓面皮,之后疊成幾層,豎著切成細條狀,再撒點面粉抖摟開,面條就算準備好了。熟練的主婦,這套流程做起來如行云流水,利索得很。
有老人或孩子幫忙燒火的還好,沒人幫忙的,主婦還要引火燒鍋,水開了,面條下到鍋里,青菜葉子扔一把,大粒鹽撂進去幾粒,滴幾滴油,就可以招呼家里老小吃了。吃面條時,往往還要掰個蒜頭,剝倆生蒜瓣子就著。
我小時候就體會到了農(nóng)村婦女的辛苦,對她們是同情而欽佩的。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某天中午放學回家,我連連叫餓,媽媽說,別急,你去北地薅點蔥,我搟面條給你吃。我拔了幾棵蔥回來,不久,媽媽就把面條下好了。
新?lián){的面條,碧綠的蔥葉,還有香油,那么好吃的面條,我現(xiàn)在還沒忘記。
秋天豆子打下來的時候,家里會搟“雜面條”吃,別有一番風味。
去年家里買了面包機,我發(fā)現(xiàn)和面這件難事變簡單了,我蒸饅頭、做酒釀,都獲得了婦女兒童的好評,但到目前為止,搟面條還沒試過,我一定會試一試的。
蒜面條
家鄉(xiāng)的“蒜面條”,是暑天吃的。
酷熱的天氣,知了也叫得有氣無力。聽說中午做“蒜面條”吃,孩子們精神都會為之一振。
媽媽搟面條的時候,我就主動去剝蒜了,因為用指甲摳蒜皮,弄得手指頭辣乎乎的。
蒜剝好了,洗一下,放到蒜臼子里,用蒜兌子一下一下把蒜瓣搗碎。搗好之后,蒜汁倒進碗里,加些水、鹽和香油,備用。
媽媽搟好面條,開始炒菜,都是家里菜地里種出來的青菜、西紅柿或者豆角、茄子、小南瓜之類,常常沒有肉。偶爾也拌個黃瓜絲或荊芥。
把菜燒好后,媽媽用一個干凈的大盆,接來一盆井水——其實涼開水最好,可是太麻煩,準備停當,開始燒鍋下面條。
廚房里熱氣彌漫,讓人汗流浹背,媽媽不大使喚我們燒鍋,她覺得使喚孩子麻煩,不如自己來順手。
鍋里的面條煮熟了,用漏勺撈起來,放到?jīng)鏊镆讳?,盛到碗里,拌上蒜汁,最后把菜盛到面上,我們就高高興興端著碗,找個涼快的地方去吃了,而媽媽則要先洗把臉,稍微休息一下再吃,她可能是太累了吧。
你問我蒜面條好不好吃?這還用問嗎?我能吃三碗。
換面條
到縣城上學后, 每天中午放下書包,我的任務就是去“換面條”。
所謂“換面條”,就是舀一大碗面粉,到街邊壓面條的店鋪去“換”相應重量的剛剛用壓面條機壓好的面條,再付一點加工費。記得那時候我們爺仨一般每次換七、八兩左右的面條,加工費不到一毛錢。
中午時分,換面條的人多,有時候要站在那好大會兒才輪到我,胳膊都酸了,有時候等得太久,手腕子能酸疼一兩天。我是不大想做這事的,可是有啥辦法?
不過事情都有兩面性,去換面條也有好處,爸爸每次給我一毛錢,這樣每次就能余下三、四分錢。開始我還把這幾分錢還給老爸,后來就不再上交了,好在他也不問。
這幾分錢能干啥呢?可以在下午上學的路上,買一把瓜子或者兩顆那種咖啡色紙包的話梅糖,我曾經(jīng)很喜歡那種話梅糖。這也算勞動帶來的小小快樂吧。
三十年過去,家鄉(xiāng)似乎早已經(jīng)沒有了換面條的店面,但那些情景、那些味道卻仍然那么難忘。
蒸面條
蒸面條是家鄉(xiāng)的特色美食之一,也是老媽媽的拿手絕技,我雖不才,卻也勉強學會了,恰好上周末就做了一次,來跟大家看圖說說吧。
首先當然是要準備好食材,肉一定要帶點肥的,五花肉也很好,切成塊或片,土豆一兩個、西紅柿兩三個,豆角或者蒜薹一把,當然,也可以嘗試加入其他的菜!蒜瓣、生姜、辣椒切碎備用。
熱鍋先爆蒜和生姜,炒肉,然后加入其他菜,一頓猛炒,適當多加點水、鹽和醬油。
關火,炒好的菜連同湯汁鏟出來一些到菜盆里備用。
鍋里還剩不少菜,把面條稍微撕一下,鋪在菜上。注意,面條一定要是買的新鮮面條哦,千萬不能是干掛面。
把剛才鏟出來的菜覆蓋在面條上,注意菜湯先不要澆哦。
蓋上鍋蓋,開小火,蒸起來。
蒸面條的過程中,切忌頻繁掀開鍋蓋,但過幾分鐘可以掀開查看一下,觀察是否有燒糊現(xiàn)象,還可以用筷子把面條松一松。如果看到鍋底的湯汁幾乎收干了,可以將剛才舀出來的湯適當加一點,并把面條和菜輕輕攪拌拌一下。
蒸個十五分鐘左右,聞到了面條的香氣,就差不多了,關火,再燜上三四分鐘,就大功告成了!
此種操作,似乎難以精確描述,大家嘗試兩回,就會有所體會。
蒸好的面條如下圖,香噴噴夠勁道,very delicious!
聽說山西、陜西當?shù)氐拿婺且彩窍喈敽贸?,期待有一天能親赴三晉三秦大地,住上十天半個月,好好體驗一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