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之所以偉大,是融合了三個人的投資智慧,提煉了自己的投資方法,并運用到實際投資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1969年巴菲特曾說,自己的投資方法85%來自格雷厄姆。由此可見,格雷厄姆對巴菲特影響之大。巴菲特年輕的時候,在圖書館發(fā)現(xiàn)了格雷厄姆的新書《聰明的投資者》,他說當時看到這本書就像看到了一束光。楊天南在看到《巴菲特之道》這本書的時候,也有相同的感受。后來巴菲特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學習格雷厄姆的投資課程。畢業(yè)一段時間后,巴菲特進入了格雷厄姆的公司。所以說,他倆既是師徒關系,又是同事關系。
格雷厄姆被稱為“華爾街教父”,是價值投資的開山鼻祖。在1929年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股市暴跌差點讓格雷厄姆破產(chǎn),隨后他一邊在母校教書一邊反思。四年多的時間里他和多德寫下了《證券分析》一書,這本書主要講解如何通過財務指標分析股票,并以此判斷股票是否具有足夠的“安全邊際”。格雷厄姆使用了資產(chǎn)負債表、損益表、資產(chǎn)、負債、利潤、分紅等財務指標計算公司的內在價值,當股價遠低于內在價值的時候,說明具有足夠的“安全邊際”。為了獲得足夠的安全邊際呢,他提出了兩個容易操作的方法:
第一個方法,以低于公司凈資產(chǎn)2/3的價格買入公司
第二個方法,專注于低市盈率的股票
在大蕭條時期,低市盈率的股票遍地都是,所以格雷厄姆的投資方法非常有效。
后來隨著美國經(jīng)濟發(fā)展,便宜的公司越來越少,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顯現(xiàn)出局限性。1976年,格雷厄姆在采訪時說:價值投資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小。如果一直堅守格雷厄姆“撿煙屁股式”的價值投資,巴菲特不會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時代在發(fā)展,巴菲特也在不斷進化,不斷完善自己的投資哲學。有兩個人對巴菲特的自我進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個是費雪,另外一個是查理芒格。
1965年巴菲特意識到格雷厄姆價值投資的局限性,開始學習費雪的投資思想,尋找具有護城河的公司。
費雪在斯坦福求學的時候,和教授定期訪問企業(yè),這個寶貴的經(jīng)歷讓他發(fā)現(xiàn)有市場潛力、有優(yōu)秀管理層和企業(yè)文化的公司可以獲得超級利潤。如果說格雷厄姆是數(shù)量分析師,那么費雪屬于質量分析師,他更關注那些無法通過數(shù)字計算的指標,也就是企業(yè)本身的品質是否足夠優(yōu)秀。
芒格的理念和費雪類似,他認為,為一家偉大的公司支付合理的價格,勝過為一家平庸的公司支付便宜的價格。
受到費雪和芒格的影響,巴菲特買下了喜詩糖果。如果按照格雷厄姆的理念,這筆買賣一點都不劃算。十年之后,有人愿意出五倍的價格購買喜詩糖果,但被巴菲特拒絕了。
1989年巴菲特買入可口可樂,這是一家有百年歷史的公司,品牌深入人心。十年之后,巴菲特的這筆投資增長了十倍。
從這些投資來看,巴菲特已經(jīng)從尋找便宜公司發(fā)展到尋找價格合理、具有護城河的公司。很多人說巴菲特沒有遵循價值投資的理念,事實上是巴菲特在不斷突破自己,不斷在進化,他融合了格雷厄姆、費雪和芒格三人的智慧,自成一派。
在我個人看來,不管格雷厄姆強調的低價格,還是費雪、芒格提倡的成長性、護城河,都屬于安全邊際。只不過適用場景有所不同,前者適用于便宜公司遍地都是的年代,后者適用于經(jīng)濟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的年代。
從巴菲特投資哲學形成過程,我得到了一點啟發(fā),一個投資者必須要擁抱變化,自我迭代,自我進化。沒有什么萬能的方法,只有適合時代適合個人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投資方法。巴菲特曾經(jīng)說自己取得成功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就是生在美國。美國的資本主義和金融制度,是巴菲特成功的基礎,如果巴菲特生在中國,他也許無法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
有人說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在中國不適用。我個人認為,如果生搬硬套巴菲特的理論,不一定有用,畢竟中美兩國制度存在巨大的差異,但依然可以借鑒。如果能夠結合本土國情和時代大背景,也許能夠幫助你在市場上獲得成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