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頭疼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那些看上去讓人激動不已的教育理念,卻落實不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呢?最大的原因,我想可能還是父母光想著怎么糾正孩子的問題,卻忘了反省自身的問題:
第一、教育孩子的關(guān)鍵不是方法和技巧,而是父母本身
一個讀初中的女孩,經(jīng)常在考試前失眠,不過,每次的成績還是不錯。在咨詢孩子失眠問題時,女孩的媽媽表現(xiàn)得很焦慮,還一個勁地說:“我從沒有給過女兒學習上的壓力,總是對她說,考不考第一沒關(guān)系,只要你努力了,考試結(jié)果不重要,不知道她為什么還會這樣壓力大?”她的話剛說完,沒想到坐在旁邊的女兒一下子哭了,大聲說:“媽媽,如果我哪次考的不好,你看到卷子時,都是很生氣的樣子,嚇得我好幾天都不敢說話!”媽媽怔住了,不好意思地對女兒說:“媽媽沒有吧,我怎么不記得了”,而孩子哭得更兇厲害了!
咱們很多家長都是心口不一,嘴上說著不在乎孩子的成績,而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卻表現(xiàn)得很是憤怒和生氣,讓孩子無所適從!還有剛才那位媽媽“只要你努力了”的話,看起來要求不高,其實彈性很大!什么叫努力?努力的標準是什么?和誰去比較呢?因為不明確,所以家長可以任意去說話。只要家長覺得不滿意,就會訓斥孩子!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真的努力了,因為和他自己比較,這段時間確實付出很多!這些情況家長可以多和老師溝通,聽聽老師對你孩子的評價,這樣比較客觀!
我們家長都希望自己做一個溫柔有愛、循循善誘、盡心盡力的家長,而事實上當面對孩子成績不理想或者孩子的一些問題時,表現(xiàn)的卻是悲傷、生氣和憤怒,身體的姿態(tài)很僵硬,說話的語氣很傷人!
有些家長很愛學習,讀了很多教育書籍,學了很多育兒經(jīng)。然而,如果缺少對自己的反思和覺察,只想著教育孩子卻忘記了自我成長,學習了方法,卻沒有真正學會使用,不但達不到預期效果,反倒會起到反作用。
第二、教育方法只有和孩子合二為一,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如果只是讀了各種教育理論和方法,但沒有真正內(nèi)化為家長自己內(nèi)心的一部分,那么應用時一定會有分裂的表現(xiàn)。孩子覺察到這些矛盾的信息一般會很困惑,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媽媽呢?媽媽的真實想法和意圖是什么呢?這個時候,孩子會選擇自己感受到的信息,而忽略媽媽所說的信息。很顯然,應用久會失效。
另外,很有可能會傷害到親子關(guān)系。因為孩子看到了內(nèi)外不一致的父母,使他難以真正信任父母。如果信任關(guān)系受到損壞,那么教育和引導就會變得更加艱難。很多家長把教育方法被當作萬能藥,直接拿來使用時,很可能起到相反作用。
正確的方法是,看到了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要反復地思考,如果用在孩子身上會怎么樣?他會不會接受呢?孩子是不是適合這個方法呢?如果用了會出現(xiàn)什么結(jié)果呢?這個方法的使用前提是什么?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第三、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要善于從孩子身上反觀自身
我們做父母的,都會有自己的盲點和未發(fā)現(xiàn)的部分。然而,越是未發(fā)現(xiàn)的部分往往對孩子影響越大,因為不知道所以任其妄為也渾然不知。這恰恰是養(yǎng)育孩子最難的地方,也是最有意義的地方。
難就難在自知并不容易。
所以,是孩子促使我們反觀自身并獲得成長。做了父母,真切地體驗到和孩子的真實互動中,激起了我們一些強烈的正面情感,也激起了一些強烈的負面情緒體驗,我們期望呈現(xiàn)給孩子的和實際呈現(xiàn)的往往并不一致。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我們都是用整個人在影響孩子,而不是我們一廂情愿的某一部分。
現(xiàn)實中往往通過孩子的一些問題行為或異常表現(xiàn),倒逼父母開始反觀自身,從而得以開啟家長的自我成長之路。這是孩子送給父母最珍貴的禮物,它是孩子用自己的生命體驗帶來的,如果我們能夠接收到并珍惜這個發(fā)現(xiàn)自己的機會,那也是孩子最大的福份。
第四、父母的自我成長,才是終級教子之道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會經(jīng)歷很多自我覺察的時刻,真正明白父母的自我成長才是終級的教子之道。所以,擁有教育孩子的專業(yè)知識,并不代表養(yǎng)育的孩子就一定多么優(yōu)秀和卓越。父母學習專業(yè)知識的目的,除了幫助自己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自我成長。
雖然自知不易,只要真心愿意面對,就可能一步步獲得成長。然而,如果父母拒絕看自己的內(nèi)在,只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那一定是無解的。
因此,提高自我覺察力,意味著要對自己開放,對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開放,放下對自己一些固執(zhí)的僵化的自以為是的認識。
我們要拋棄下面這些僵化的想法:我從不表里不一;我是一個好人;我不是一個好媽媽;我是一個好媽媽;我從來沒有做過對不起別人的事;我是完美的;我很懂孩子;我學習很多先進的教育專業(yè)知識,我不可能錯;我很堅強;我是一個特別不在乎成績的父母。
只有這樣,父母才有可能去接觸到那個不一樣的部分,得以擴展自己的豐富性,變得靈活、有趣味。否則,這樣的機會即使無數(shù)次出現(xiàn),也不會有任何發(fā)現(xiàn)。為了我們的孩子,讓我們盡力做好自己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