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曾給學生講宋人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p>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p>
文中的悲喜之景和悲喜之情,至今還讓我感佩不已,但最讓我感佩的這兩句話,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這是怎樣的情懷!
多年后讀老子的《道德經》,才知這種先天下后自身的憂樂觀竟可追溯到兩年多年前的老子。
老子在《道德經》第七章提出了天地為什么能得以相對長久存在的理性思考,并借天道來論述人道。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strong>
天長地久,又是常見的互文的手法,是天地長久的分說。所以,……的原因是……。以,因為。不自生,不為自己而存在。故,所以,因此。長生,相對長久地存在。
這幾句的意思是:天地在時空的存在上相對悠遠綿長。天地存在能夠綿長而且久遠的原因是,他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存在,因此天地能夠長久地存在。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strong>
后,意動用法,以……為后。后其身;把個人得失放在后邊。外,意動用法,以……為外。外其身:把個人得失置之度外。
這句話的意思是,真正的圣人在利益面前,是把自身的利益放在最后,而結果卻贏得了眾人的擁戴,成為眾人的領袖;在危難時刻,將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卻得到了民眾的擁護,反而能保全生命。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strong>
邪,通“耶”,表反問的語氣詞。有人把私邪合為一詞,注為私心邪念,整句作為一個否定句,也講得通。成其私,最終客觀上成就了自己。
這句話的意思是:這難道不正是因為他主觀上沒有私心,而獲得了民心,所以最終在客觀上才成就了自己。
本章先贊頌天地的造化、運行不是單為了自己,而是愿做萬物的載體,與萬物共存,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故能相對長久地存在。接著指出,人間的事情,若能師法天地,以天地為榜樣,沒有私心,一心為民謀利,并置已利于民之后,利益面前先人后已,公而忘私,就可贏得民眾的擁戴而事業(yè)長存,特別是在危難時刻,若能將自身置之度外,因為有民眾的擁戴和保護,反而能獲得生存之機會。
天地長久,源于天地無私心,不為自身而存在。推及人事,無私為民為公者,才能得到人們的擁戴,成為人們的領袖,事業(yè)也一定會得以成功。其功其名,永垂不朽。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論語雍也篇》)
這里講,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說:“假若有這么一個人,廣泛地給人民以好處,又能能幫助大家生活得很好,這是什么行為?這可以說是仁道嗎?”孔子聽了一連用三個感嘆句,對這個人作了評價:“這事何至僅是仁德呀!那一定是圣德了!就連堯舜也還難以做到啊!”
一個人為了仁德之名去博施于民,竟然得到圣人如此盛贊。那么不為自己的私名去濟助百姓,那他就是圣人中的圣人了,他就是“有的人死,他卻活著”的那類人,那他就直正是天長地久了。
古往今來,寫岳陽樓的文章可謂洹河沙數,但范氏的《岳陽樓記》卻數百年來能讓一代又一代人傳唱,或許就是因有其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兩句吧!
因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天長地久!
附《道德經》第七章原文:
第七章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溫健康,中學教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