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重要100倍。
最近看過這樣的一個故事,發(fā)人深思。
芭芭拉,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突發(fā)奇想,想做一個真實的社會實驗:驗證一個處于社會底層的窮人,能否通過努力辛勤地工作擺脫貧窮的命運。
于是,她和所有的朋友斷絕聯(lián)系,化身普通的女工,深入美國社會底層,那些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工人終日生活在一起。
在充分接觸這些人之后,她得出了結論:
可能性幾乎為零。
她說,很多人之所以一直呆在社會的底層,并不是因為社會的迫害,而是源于認知水平受限。
芭芭拉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期間,她認識了一個女服務員蓋爾,蓋爾每天的收入約40—50美金,而她所租住的臨時旅館,日結,租金是40美金。
這也就意味著,她交完房租后,所剩無幾。
芭芭拉很奇怪,問她為什么不去租一間長期的、可以便宜一點的公寓,這樣的話,就能省下一部分錢,久而久之,就可以用這筆錢去學一門技術,進而換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改善自己的境地。
沒想到,女同事聽完之后反而翻了個白眼說:
租公寓要先交一個月的定金,少說也要1000美金,我上哪去弄那么多的錢?!
其實,在美國通過借錢或貸款的方式,籌得1000美金,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然而蓋爾卻因為受認知的限制,看不到更遠,不愿意去改變,只能繼續(xù)著原來貧窮的生活。
原來,一個人能走多遠,一個人能掙多少錢,都是有定數(shù)的,這個定數(shù)就是他的認知水平。
正如有一句話說的:
你的認知水平,決定著你的財富量級,你的認知水平,就是你的變現(xiàn)能力。
一個人永遠賺不到他認知以外的錢。
如果一個人認知水平低,再怎么努力也沒用。
一個人的認知決定了他的選擇,而選擇往往決定了他的命運。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正拉開我們距離的,往往不是出身,不是學歷、不是金錢,而是認知上的差距。
前一段時間,表弟跟我抱怨他做錯了人生中的一個重大決策,讓他后悔不已。
表弟是一個美術培訓師,薪資5000左右,但家境不好,每個月需要匯大半的錢回家,所以生活上一直比較拮據(jù)。
他們這個工作,下半年特別忙,上半年就比較清閑。
所以,今年上半年,他們單位決定派他和另一個人,單位中他們兩個業(yè)務能力最好的,外出學習培訓,為期兩個月,并給了每人5000元的培訓金。
表弟拿到5000元之后,卻思量:如果參加培訓,不但這5000元沒了,關鍵這兩個月分文不掙,太不劃算,不如趁這兩個月出去再找份工,這樣不但這5000元分文未動,還可以再掙一筆。
表弟竊喜自己的聰明,就在培訓期間偷偷溜走了。
兩個月后,當表弟樂滋滋地拿著自己賺的外快回來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參加培訓的另一個同事雖然這兩個月沒有收入,但是技藝大有長進,自己不但水平被落下了,更關鍵的是,人家的工資也因此翻了一番。
表弟為此懊悔不已。正是因為受認知的限制,他只看到眼前的幾個小錢,卻看不到投資個人背后更大的價值。
所以,生活中,真正限制我們的往往不是經濟上的困頓,而是認知上的貧瘠與狹隘。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管窺效應”。
意思是,如果通過一根管子在看東西,管子以外的東西是看不見的,只能看見管子之內的狹隘視野。
就如,坐井觀天,井里的青蛙它見過的天地最大也只有井口那么大,自然也看不到更大的天地,不會明白天地的廣闊,更多的精彩。
所以,一個人的認知水平,決定了他眼光是否長遠,決定了決策是否具有前瞻性,決定了未來的高度。
努力決定你的下限,認知決定你的上限。
你的盲目努力,可能不會讓你過得太差,但也不會有多好,因為真正決定你能走多遠的,是你的認知程度。
就像,磨坊里的驢子,盡管風吹不著雨淋不著,可是不管怎么辛勤地努力,它永遠是繞著磨盤轉圈圈,十年如一日地原地踏步,而對于白龍馬,雖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卻最終功德圓滿,修得正果。
這就是認知造成的差距。
所以,一個人的認知水平低,再忙也是瞎忙,再努力也是白費力氣。
正如叔本華說的:世界上最大的監(jiān)獄,是人的思維意識。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牛仔大王李維斯的故事。
西部淘金熱的時候,大家都一窩蜂地去淘金,包括李維斯。
然而,來到西部的時候,放眼望去,到處密密麻麻都是人,哪有那么多的金子可淘,數(shù)十日過去了,自然顆粒無收。
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看著大家只顧埋頭拼命地淘金。
李維斯卻想,不能再白白浪費力氣在這兒,不如換個思路,他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這里的水源短缺,而且淘金人的衣服極易磨破,大家都衣衫襤褸,自己為什么不從這里做文章。
于是,他跳出了盲目淘金的隊伍,而是開始做起了賣水、用廢棄的帳篷制作耐磨衣服的生意,結果生意出奇地好,并越做越大,最后成為了世界著名的牛仔大王。
當思維轉變了,一切都變了,一切源于跳出原有的認知,打破了認知壁壘。
所以,努力很重要,但是一個人的思維認知更重要。
知乎上曾有這樣一個問答:窮人和富人思維最大的差別是什么?
點贊最高的一個回答是:
窮人思維多強調自己的努力,而富人思維則想的是借用其他資源,如何順勢而為。
真的,沒有正確的方向,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力氣。
正如,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說的:
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
終其一生,我們都是在跟自己的認知能力博弈。
人這一生的意義,就是不斷打破舊的認知、拓寬認知邊界,遇見越來越廣闊的天地,遇見越來越好的自己的過程。
怎么能提升自己的認知呢?
1、多讀書,開闊視野。
古人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讀書是提高認知最好的方式。
因為,書是最便捷、又是投資最少、可操作性最強的方式。
多讀那些經典的書,書中哲人的經歷、智慧會為你打開新的天地,開闊你的視野,增加你的智慧。
2、能力之內,多與自己優(yōu)秀的人共處。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與誰同行,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與優(yōu)秀的人共處,他的思維方式、他的認知方式不自覺就會影響你,讓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
3、時常保持空杯心態(tài)。
保持空杯,是對自我的清醒認知。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個時常保持空杯心態(tài)的人,才懂得自身的渺小,才會知道自己認知的不足,才會時刻以謙遜的方式虛心學習,不斷提升自己,而不會自以為是、閉目塞聽。
花盆里種不出參天大樹,庭院里練不出千里馬。
一個人的認知,決定了他的格局;而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的結局。
最后,希望我們能夠始終持有一顆學無止境、謙遜自省的心。
正確地認識自己,不斷打破自己的固有認知,不斷拓寬自己的認知邊界,不斷優(yōu)化自己,遇見越來越好的自己。
版權聲明:小墨伴您,溫暖向陽,微笑成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