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九九西北瘋(三)
第三天:2021年7月26日 瑤臺瓊闕瘋張掖
早上起來,一改昨日的陰雨連綿,太陽高高的掛在了天邊。天氣好,心情也好。我們簡單地吃了些早餐,就急急忙忙地奔向仰慕已久的七彩丹霞。
丹霞地貌是一種古老的地質遺跡,它發(fā)育于侏羅紀至第三紀時期,是經(jīng)過漫長的地殼運動保留下來的紅色砂巖,紅色砂巖再經(jīng)過長期的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而形成的孤立的奇巖怪石,其特點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丹霞地貌在我國分布很廣,其中以廣東省仁化縣的丹霞山最為出名。因而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被我國著名地質學家、中科院資深院士陳國達教授命名為丹霞地貌。而張掖的七彩丹霞又號稱是中國最美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觀,也是我們本次環(huán)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當早晨的第一縷金光灑向大地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將自駕車停在了七彩丹霞景區(qū)的停車場。也許是新近開發(fā)之故吧,景區(qū)的游客中心建設的很是豪華大氣,寬敞的景區(qū)前廣場上,幾個很有個性的人造標志前,拍照留念的人群一撥接著一撥。雖然景區(qū)的名聲很響,卻也僅僅是4A,而且門票也比想象的便宜許多。含小交通也才七十元一張門票,沒進景區(qū)心里就自帶著一種滿意。
據(jù)說整個景區(qū)的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因此進入景區(qū)之后,我們必須乘坐景區(qū)統(tǒng)一的觀光大巴,一個挨一個景點進行游覽觀賞。
大巴停靠的第一站是2號觀景臺,也即“七彩仙緣臺”。一下車,眼前的景色立馬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艷與震撼!抬頭望,天,藍的很純粹,云,白的很飄逸,與藍白相連的是一座座彩色山巒,紅的、黃的、青的、褐的,清晰的紋理,斑斕的色彩,分明就是人工畫上的一樣!我們沿著景區(qū)修建的棧道往山上走。初升的太陽看似很熱烈,實際上我們感覺到的還是有點冷,再加上山坡上不知哪個方向吹來的風,讓我們走起路來輕飄飄的,仿佛有種欲仙的感覺。山上的游人很多,再加上不時地有人在路邊旁若無人地擺著poss,以至于狹窄的棧道就顯得更加擁擠。我看見一位并不年輕的女士更拼,她跨到棧道外的鐵鏈之上,站到懸崖邊,雙臂扯著一面迎風招展的紅紗巾,驕傲地看著遠方。我站在一邊看著,大氣也不敢出,生怕氣出大了,一不小心將她吹下山去。物以類聚,她的同伴膽子也很大,不停地指揮著她變換著姿態(tài),讓兩邊或上或下的游人都不得不駐足看著,就像欣賞動物園里的猴山上,調皮的猴子一樣。但說實在的,大家在欣賞他們的同時,也都為她們的安危擔心。指示牌上講,從該觀景臺上能看到夕輝歸帆、睡美人、七彩屏等景點。也許是自己的眼神不好吧,我始終沒有看到那在落日的余暉下歸來的帆船的影子,也沒有看出哪一座山的線條像一位睡美人妙曼的身軀。只有那七彩屏,我看出了一點意思。它就是一座紅色的山體,上面被流水沖蝕后形成的連綿起伏的波浪狀溝壑,似七彩綢緞般艷麗,就像遠方飛來的孔雀,展開它絢麗的彩屏,美妙極了。
1號觀景臺七彩云海臺是大巴停靠的第二站。下車后要轉過一個山包才能到達觀景臺,這個觀景臺比第一個要大很多,而且一個連一個有七八個平臺之多。七彩云海臺,顧名思義,就是這里太陽出來后,陽光變幻莫測,云海多彩絢麗。據(jù)工作人員說,這里是看日出的最好地點,可惜我們沒有這個眼福。沿著指示牌的指引,我們先后欣賞了七彩飛霞、眾僧拜佛等景點。七彩飛霞就是有一架山,他的山體的一道道溝壑分別呈現(xiàn)著紅、紫、黃、綠、白等不同的顏色,錯落有致,如彩虹墜地,似流霞飛舞。至于眾僧拜佛,我四處尋找,也沒有看到僧的模樣和佛的影子。另外,遠處山頂還有一塊很大的殘巖突兀,就像一只栩栩如生的猴子蹲在山頂上,靜觀前方低洼處連綿起伏的一片深紅色彩色丘陵,在陽光的照射下發(fā)出金燦燦的光。尤其出彩的還有那大扇貝,在如此荒漠之中,突然出現(xiàn)那么大一個酷似扇貝的東西,怎能不令人心生感慨,想起億萬年間大自然的滄海桑田。
第三站我們來到5號觀景臺七彩錦繡臺。它整體就架設在一座山脊之上,上下觀景臺的棧道都很長,相距也很遠,由于有了前兩個觀景臺的鋪墊,這一站我們的主要任務好像就是趕路。走在由一根根木條鋪就的棧道上,猶如穿梭在色彩斑斕的丹霞畫廊之中。兩側的山體大都是以紅白黃相間的彩帶為主,分布均勻,宛若華麗的絲綢披在山體之上,一直到天邊。這一路上的景點據(jù)說有五六處之多,但是走著走著,等想起來品味時,卻都已經(jīng)到了身后。唯有一個好像影視劇里客棧的青灰色古建筑,還是坐在大巴里才看得真真切切。車上的游人議論,這就是很有名的麻子面館,電影《三槍拍案驚奇》里主要的外景拍攝地之一。它的存在給丹霞地貌增加了一些厚重感,讓這美麗的自然景觀中多了一絲人文色彩。
最后一站是4號觀景臺七彩虹霞臺。也許是最后一站吧,這里才第一次見到有了游人休息與補充營養(yǎng)的地方。于是,流連忘返的人們在這里聚集成堆,認認真真地再回味一下七彩丹霞的鬼斧神工。站在觀景臺的頂部,眺望遠處山川,在太陽光的映襯下,遠近階梯式的丹霞地貌氣勢如虹,猶如五顏六色的海浪,一層一層,一圈圈地蕩漾開去。資料中介紹,這里是整個景區(qū)最漂亮的觀景臺,也是看日落拍晚霞的最佳地。但是,對于遠道而來的我們來講,現(xiàn)在剛剛是中午,時間不允許我們在此再等候七八個小時。更何況紅彤彤的烈陽下,竟然也擠出幾滴雨來,老天也在催促我們繼續(xù)新的瘋途。
坐上返程的大巴,我才突然想起,怎么沒有見3號觀景點呢?大巴正急速地向出口奔去。車窗外,一幅幅移動的畫面在我眼前閃過?;驊已?,或山巒,或沙丘,或幽谷,五顏六色的奇異地貌又逐個的、像放電影一樣在我眼前呈現(xiàn)。在忍不住擊節(jié)贊嘆之余,我想,這就權當我們此行的3號觀景點吧。
出了景區(qū),隨便找了一個飯店吃午飯。這里的生意人沒有景區(qū)那么厚道。飯?zhí)貏e的貴,一碗不見幾根面的拉面竟要要28元。原本認為太便宜的門票錢,在這里全給補出來了。
離開張掖俊美的自然景觀,我們不到三個小時就來到了208公里之外,人文遺跡遍地的嘉峪關市。
嘉峪關市是一座沒有下轄區(qū)縣、沒有農村的地級市。這是我第二次來到這個天下第一雄關的所在地。第一次是2005年的7月,從酒泉前往烏魯木齊的途中,因為要轉車在這里停了四五個小時。
嘉峪關市區(qū)的路面很寬也很平整,但路面的柏油卻不是黑黝黝的亮,有點泛白,就像天空一樣,總覺得灰蒙蒙的,我想,這可能就是沙漠中的城市特有的品質吧。大路兩旁的樹很茂密,但都不高大,像剛栽種上一般。而且大多都像柳樹一樣,有著長長的絮,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長城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那首送別詩。
穿過市區(qū),我們來到了聞名天下的嘉峪關關城風景區(qū)。上一次我來這里的時候,感覺嘉峪關關城就在火車站周邊,而且一眼就可以看到城樓。而現(xiàn)在風景依舊在,但城市變化太快。火車站找不著了,城樓也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很現(xiàn)代的景區(qū)門樓,據(jù)說里面還要有很流行的景區(qū)小交通。面對著物是人非的場景,以及離下一站還有近四百公里行程的現(xiàn)實,我們正猶豫著進還是不進。這時候,天突然下起了雨,而且有越下越大之勢。于是就更堅定了我們離開的決心。再見,嘉峪關,但愿我們后會有期!
離開嘉峪關沒多久,雨就停了,太陽也出來了。古代的長城止于嘉峪關,也就是說,過了嘉峪關,也就開始了古人說的出塞了。
第一次在荒無人煙的沙漠里開車,雖然感覺有點枯燥,但同時也有一點小激動。一路上,很少見其他車,只有我們兩輛你追我趕地疾行。路兩邊幾乎都是寸草不生的黃沙蔓延,任憑你耗盡眼力也很少見一間房、一株樹、一絲綠意。這是真正的戈壁,沒有一點雜質,壯闊、寂靜,再加上一律的黃,構成了既浩瀚壯美又肅殺蒼涼的塞外景象。
半邊黃沙半邊天。在遠處,與黃沙無縫銜接的,則是那更加廣袤無邊的湛藍的天。這里的天藍的很純粹,這里的云也飄忽的夠浪漫。在藍寶石般的天空中,一朵又一朵像棉花狀的云在自由的飄來飄去。有時候像一群素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有時候像一群調皮的小白兔,在互相嬉戲;有時候又像一群拖韁的野馬,在藍天下狂奔。這種讓人心情舒暢、一塵不染的天空,在內陸是絕對見不了的。
汽車繼續(xù)在炙熱的高速路上奔馳。過了玉門,遠處的天邊突然有一朵云彩陰起來,而且越來越大,急速地向我們撲來。沒多久,從四面八方漫過來的烏云,都堆在了我們的頭頂,而且越堆越厚,好像千軍萬馬直向屋頂壓下來。
“不好,要下雨了!”
看一看導航離最近的服務區(qū)還有二十幾公里,我們加快了車速,想趕在大雨前先到服務區(qū)。然而,車快,雨來的更快,像豆一樣大的雨滴頃刻間就傾盆而來。車刷已經(jīng)刷不及車玻璃上的雨,沒辦法我們只得打開雙閃,將車速降到了30公里一下。
塞外的天竟然也像小孩的臉,大雨來得快,去的更快。當我們把車子剛剛滑到服務區(qū),大雨就完全停了,就像沒有曾來過一樣,太陽又出來了,天空又恢復了瓦藍。
日近黃昏,當眼前的沙漠開始呈現(xiàn)一片金色時,我們到達了塞外重鎮(zhèn),古代的沙洲,現(xiàn)在的敦煌。
大約九點,我們在城邊找到了一家賓館。安頓好之后,趁著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我們決定到敦煌市區(qū)看夜景、逛夜市、吃晚飯。
縣級的敦煌和地級的張掖真的是天壤之別,甚至城市的市容與小小的義馬也不是一個等級。道路上到處坎坷不平不說,已到了市中心,大多數(shù)的道路竟然連路燈也舍不得讓亮。
當然,也有例外,在敦煌最大的沙洲夜市一帶,卻是燈火輝煌的另一個世界。
逛夜市是認識一個城市最好的方式。到夜市時,已是夜里十點光景,但是這里的熱鬧,好像所有的商販正等著開張一樣。
走進復古式正門,眼前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凌亂骯臟。就像進入了一個管理規(guī)范的露天大酒店,頭頂上,一排一排的彩燈流光溢彩,地面上,一桌一桌的桌凳擺放的整潔有序。我們還沒有想好坐在那里,雙腳就被一陣音樂聲留住。原來中間還有一個表演臺,不停地有一些藝人或游人在或彈或唱或跳著。
邊吃邊聽原本是一種享受,但對于長途奔襲而來的我們,明天還有莫高窟和月牙泉在等著,實在沒有那份清閑。于是,我們從靠邊的人縫里擠過去,后邊是幾排諾大的餐飲區(qū)。各種飄香的美食讓人唇齒留香,一個個熱心的老板更是讓人舉步維艱。我們隨便選了一個干凈的小店走進去,點了一個很多店都在叫賣的胡羊燜餅,光這個菜名就充滿了濃濃的異域風情。這是一種類似義馬的羊肉卷餅一樣的食物,但是比羊肉卷餅更香更醇更好吃,當然了,68元一份,價格也宰人沒商量。
穿過小吃街,后邊又有一條商品街,賣的商品盡管琳瑯滿目,但大多還是地方特產和旅游紀念品。雖然時間已到午夜,雖然我對旅游區(qū)的物品始終有一種抵觸,但是,我還是沒有經(jīng)得起誘惑,收獲了三只布藝駱駝,才啟程返回賓館。而此時的沙洲夜市還沒有一點收攤的痕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