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聽到一位女性親戚吐槽“父母不慈,兒女不孝”的觀點,接著歷數(shù)自己多年在家中受到的不公待遇和委屈。
她說得起勁,我卻聽著無趣。自古以來家務事清官難斷,更何況親戚走動之間,她對父母的冷漠我們也都有目共睹。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我的角度看過去,她的話對于她的父母來說并不公平。我想只有兒女盡到了自己的本份,才有資格去評論父母是否慈祥。
眾所周知,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才會如何對待你。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情感中你選擇付出愛,才會收獲愛。
倘若你覺得父母虧欠了自己,那就請你先向內(nèi)審視一下自己的作為。只有你把孝道做得到位且無愧于心,才會得到周圍親朋好友的支持。
《菜根譚》里有這樣一段話:“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事隱諷之;今日不悟,俟來日再警之。如春風之解凍,和氣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去年4月,在上海盧浦大橋,一名17歲的少年在與母親發(fā)生爭執(zhí)后,直接打開車門,跳下大橋身亡。
事情的起因是兒子在學校與他人產(chǎn)生矛盾,母親被老師請到學校談話,在回家途中兒子遭到母親嚴厲地訓斥,這一行為直接導致孩子情緒失控,以至于輕生。
這個視頻只看了一遍,就讓人唏噓不已。視頻中的孩子下車后,根本沒有猶豫,而是直接穿過車流,迅速跳下。
母親追在后面沒能及時阻止兒子,親眼看著兒子墜亡,視頻中的母親難掩悲痛,跪坐在地上捶胸痛哭。我們在惋惜生命凋凌的同時,也不得不遺憾家庭教育的缺失。
試想一下,如果母親肯耐心詢問一下事情的起因,哪怕是自己兒子有錯,也可以換一種溫和的方式來處理。
或許你覺得我輕描淡寫,替家長喊冤:“你怎么知道這位母親沒有耐心地勸導過頻頻闖禍的孩子,你又怎么知道她不是被氣急才口不擇言?”
你說得都對。但是要知道,壓死駱駝的往往并不是最后一根稻草,逼死這個孩子的原因也不會是被母親責備這一件小事。
俗話說人言可畏,但是如果這里說的“人言”來自母親的口中,并且是持續(xù)、持久且多次的語言暴力,那么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壓力和傷害可想而知。
古語有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span> 輕生自然是不孝行為之首,但這位母親平日里對孩子不慈,就沒辦法責怪孩子不孝。
要知道,我們的孩子自從脫離母親身體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是我們的孩子,而是一個獨立完整、有思想的個體。
孩子不是我們的私有物品,任由我們隨心所欲的處置,而那些以愛為名的傷害,終究會害了我們的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不是領航者,我們只是護航員。他們終有一天會揚帆遠去,我們越早接受這個事實,對孩子越有益。
女友和丈夫在北京漂泊20多年, 無論她在這里過得怎么樣,她都會或多或少的寄錢回去,丈夫是孤兒,對她往家里寄錢的行為從無怨言,更是把岳父母當成是自己的爸媽孝順,這點也尤其讓她滿意。
幾年前,村里搞集資建房,她花30萬買了套兩居室,想著自己以后可以歸鄉(xiāng)養(yǎng)老。不過她拿了鑰匙并沒有把房子租出去,而是讓父母搬過去先住著享受享受,畢竟他們住了一輩子平房,都沒有住過樓房呢!
近年丈夫升職加薪,他們也終于貸款買下屬于自己的房子。三口之家漸漸安定下來,生活里的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沒想到好日子沒過幾天,自己的父母和弟弟,卻合起伙來騙他們兩口子的錢。
先是她的爸爸,去年借口自己腿疾,隔三岔五地向她索要物理治療費用,媽媽也是如此,說是脾胃不和引起腸胃不適,需要長期調(diào)理。
刨去必要的生活開支,她和丈夫省吃儉用地把錢都寄回了家里,有一次給父親打完錢,父親卻說沒有收到,給弟弟打電話也不回,她放心不下,正趕上假期,他們就直接回了河北老家。
敲開門才知道,弟弟一家人住在新房,爸媽還住在村子里呢。細問起來,弟弟說自己的房子和地租出去給人辦廠,父母心疼他就讓他住進了新房。
她忍著怒氣頂著夜色回到村里,爸爸在村頭喝酒賭錢,媽媽在別人家打麻將,她前腳進門,后腳就有人上門要賭債。
追問之下,她才知道給父母的醫(yī)藥費都成了弟弟一家人在縣城的生活費。父母見她晚上返家,沒有關心也沒有問候,開口第一句話就是:“你這次回來身上帶了多少錢?”
她實在氣不過,就和父母吵了起來。父母惱羞成怒,說她在北京混得好,給家里出點錢,讓大家都過得舒坦點兒怎么了?
丈夫始終沒有說話,見她氣得渾身發(fā)抖,把她拉到院子里,看著她的眼睛說:“你孝順父母的心情我理解,這么多年以來我從來沒有說過什么。
但是現(xiàn)在他們變成了這個樣子,你是要父母的家,還是要咱們的小家,你冷靜一下好好想想,明早給我一個準確的答復?!?/span>
看著丈夫的眼睛,她知道丈夫的話是認真的。以前的種種,他都選擇了忍讓,這次碰觸了他的底線,想起丈夫平時為兩個家庭的付出,她竟無言以對。
第二天早上,徹夜未眠的她一步一回頭地跟丈夫返回了北京??h城的房子她跟自己的家人鬧上法院才拿了回來,隨后就賣掉了。
那次賣房子是她最后一次回村,村里的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她指指點點的,仿佛她才是那個拋棄父母兄弟、不孝順的孩子。
事情已經(jīng)過去好幾年了,她沒有再回去。父母和弟弟還是經(jīng)常打電話用各種借口管她借錢,她都沒有借。
后來他們的電話就越來越少了,媽媽在電話里說的最后一句話是:“不給錢養(yǎng)家以后就不要再回來了,我就當沒生過你這個女兒!”女友聽了淚如雨下,她不知道是不是沒有錢,她就不能再得到親情。
這樣的父母,讓我不禁想起《歡樂頌》里面的樊勝美,女友的家也好像是個無底洞一般,面對父母的不慈,她如果繼續(xù)隱忍下去,早晚也會失去自己的小家。
她跟我說:“我真的很想好好的孝順父母、包容兄弟,但是一想到我與他們之間的親情是建立在錢的基礎上,我就覺得心寒。”
我挺同情女友的,在自己的小家和娘家面前,她必須做出選擇,即便這個選擇的后果是他人口中的“不孝”。
但是我也支持她的選擇,她并沒有撒手不管自己的父母,而是按月如期的打錢回去,錢雖不多,但就按月?lián)狃B(yǎng)的標準來講,只多不少。
至于遺失的親情,但愿早晚都會回來吧。
前不久電視里一檔情感座談節(jié)目中,一位老人想與自己的外孫女相認,卻遭到拒絕。
整個節(jié)目組的情感專家和心理學者,都在為老人提供幫助,對謝絕到場的外孫女輪番進行各種勸說,但其外孫女仍然不為所動。
我記得她有一段話說得置地有聲:“我沒有奶奶,如果我有,她就不會在我父親去世之后,將我們轟出自己的家。她讓我們母女流落街頭,這么多年我們吃盡了苦頭?!?/span>
面對外孫女的控訴,調(diào)解組的成員沉默了。然而他們并沒有放棄努力,轉頭做老人的思想工作,請老人說出當年的“苦衷”,沒想到老人卻一言不發(fā)。
節(jié)目到了最后,老人終于說了一句:“那是我兒子的房子,我兒子不在了,我還有別的兒子呢,當然要收回來。”
這句話,最終讓這次認親節(jié)目徹底失敗了。這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倚老賣老式的道德綁架吧。
在兒子離世的那個時刻,老人心里想的是,我還有其他兒子,兒子留下的遺孀和女兒,在她的眼里,并不算她的家人。那么她又憑什么在晚年,用自己的年邁來要求兒媳和外孫女承擔一部分贍養(yǎng)義務?
反觀這位老人的外孫女,如今結婚生子,工作和家庭都很好,她已經(jīng)歷盡艱辛和媽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還有什么必要與那個置她們母女生死于不顧的“奶奶”相認?
“父母不慈,兒女不孝?!边@句話應該還有個前言,叫“事出必有因。”父母若是希望子女孝順,自己必須先懷有慈悲之心,上孝順父母,下善待子女。
養(yǎng)育的過程是艱辛的,這個過程里包含的不僅僅是吃飽穿暖,更包含著平等和尊重,理解與支持。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蹦鞘且驗樗鼈兊母改葛B(yǎng)育了它們。如果我們真的遭遇自私、暴力,凡事以自己利益為先的父母,請愛護自己,不必盲目地被愚蠢的孝義捆綁束縛,幫助他們傷害自己。
那些委曲求全的行為不是孝順之道,它叫愚孝。
關注我的都變美了
不信你試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