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水哽在我的喉嚨,嗆到了我,嗆得我眼淚迷蒙,其實(shí)嗆到我不是水,是一句詩:
“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zāi)刮以谕忸^,
母親在里頭......”
打開電視,正在播放這首小詩,隨即看到余光中先生逝世的消息,我對于老了解的并不多,除了這首小詩。
他的鄉(xiāng)愁已經(jīng)超越時空,升華到對民族精神的寄托。生于1928年9月9日重陽節(jié)的于光中先生,注定了此生與詩酒結(jié)緣,他曾經(jīng)說右手寫作左手為文。可見他對漢字深入骨髓的愛。如果讀了下面這段文字,就會感受到于老眼中漢字有多美。請逐字逐句的讀完。
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nèi)?/span>,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當(dāng)必然長在。因?yàn)橐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漢族的心靈他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diǎn)點(diǎn)滴滴,滂滂沱沱,淅淅瀝瀝,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視覺上的這種美感,豈是什么英文,日文,俄文所能滿足?翻開一部《辭源》或《辭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顏千變?nèi)f化,便悉在望中,美麗的霜雪云霞,駭人的雷電霹雹,展露的無非是神的好脾氣與壞脾氣,氣象臺百讀不厭門外漢百思不解的百科全書。
隨即看了幾段關(guān)于余光中先生的采訪視頻,其中包括他誦讀的鄉(xiāng)愁。末了,總感覺有很多東西不是用聽覺視覺可以感受到的,需要用心去體會,于是去百度他的詩歌,眾里尋他千百度,默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看啊,我果然發(fā)現(xiàn)了一粒珍珠!
我之固體化
——余光中
在此地,在國際的雞尾酒里,
我仍是一塊拒絕溶化的冰——
常保持零下的冷
和固體的硬度。
我本來也是很液體的
也很愛流動,很容易沸騰,
很愛玩虹的滑梯。
但中國的太陽距我太遠(yuǎn)
我結(jié)晶了,透明且硬,
且無法自動還原。
這首詩分明讓人感受到身在異國他鄉(xiāng)對祖國無比向往、不肯追波逐流的拳拳赤子之心。當(dāng)潮水般的祭祀涌過去,在頭期,我向您致以深切的敬意。 您是天上的一顆星,靈魂未去,思想永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