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的痛苦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第二個是內(nèi)心糾結(jié)的糟糕情緒。
我們常常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如果當初自己做了什么事情(或者不做什么事情),就不會有當前的悲劇了。
· 比如說當初一鼓作氣考完駕照,就不會拖延一年多才學完。
· 當初如果少說幾句氣話,就可能不會失去那個朋友。
· 如果當初填志愿的時候再勇敢一點,就可能去了更好的學校。
……
一旦這樣想得多了,我們就會給自己的情緒施壓。覺得當下困難的局面都是過去的原因?qū)е碌摹H缓缶腿菀追穸ㄗ约?,一想到過去的失敗,就變得焦慮和痛苦,找不到下一步行動的方向,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有時候我們對過去的自己要求太嚴格了,站在當下的角度,很多事情已經(jīng)有了結(jié)果,我們再去判斷過去的自己是否做出了最恰當?shù)臎Q定,顯然是不妥當?shù)摹?/span>
如果我們的朋友遇到了困難,我們常常會安慰他們,傾聽他們的抱怨,幫助他們走出痛苦。但是輪到我們自己的時候,卻忘了我們也應該多安慰自己。
首先,我們要正視自己的焦慮和痛苦,不要總是回避它。
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焦慮分享給家人、朋友,也可以選擇把這些感受寫出來,通過寫作梳理過去的痛苦。
產(chǎn)品戰(zhàn)略專家、《產(chǎn)品思維30講》主理人梁寧老師曾說:“我自己也曾被卡在自我指責的黑洞中好久。讀心理學,在'自我設限’的那一課,我在本子上列了一下自己深以為恥、不愿意提起的事情,大概有30件。那一瞬,我明白自己為什么充滿了疲憊感,其實是被失敗和自我指責嚇破了膽。”
藏在心里的壓力會慢慢膨脹,但是如果你把它拿出來,正視它,它就會像泄了氣的氣球一樣,變得不再重要。情況再糟糕,也就那樣了,不是嗎?今天晚上我們依然可以躺到床上,依然可以見到明天的曙光。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從自行車上摔下來是學習騎車的一部分。”
我們可以把壞情緒當成好情緒的起點。承認自己現(xiàn)在情緒不佳,這是正常的,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應該允許自己難過一會兒。難過之后,也要允許自己開始高興起來。
02
其次,要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坦然接受過去的結(jié)果和當下的狀態(tài)。
之前有一個讀者曾經(jīng)說自己很害怕在公眾場合發(fā)言。我給他的建議是,提前寫好發(fā)言提綱,甚至是逐字稿,來減輕自己的不確定感。
后來我發(fā)現(xiàn),害怕發(fā)言的人通常并不是因為自己對某件事情沒有看法,而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講話,讓他天然地產(chǎn)生逃離感,害怕自己的觀點會遭到別人的嘲笑。一想到這樣的結(jié)果,他就會感到特別的焦慮,從而無法啟動舉手發(fā)言這一簡單的動作。
如果真的沒有辦法改變這樣的狀態(tài),我們也要學會去接納自己,而不要因為別人能夠侃侃而談,而去否定自己,我們甚至可以大方承認在公眾場合發(fā)言會讓自己感到有壓力,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書面形式去多做點準備。
別人發(fā)言,張口就來;我們發(fā)言,先打好草稿,也沒什么問題。
每一個人都有不足,只有坦誠地面對才能有機會去包容自己,就像我們包容朋友的缺點那樣。接納自己,允許自己失敗,允許自己在某些方面無能為力,是達成自我和解最重要的一步。
03
最后,我們可以積極嘗試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當我們接納了自己,坦誠面對現(xiàn)實和自己的不足,然后才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既然情況已經(jīng)這樣了,我們還能做出哪些改變,從而能讓事情變得不那么糟糕。
如果我們在某一些方面不具備優(yōu)勢,我們可以選擇避開這個競爭的領域。
之前有人問怎么樣才能減少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我們有很多限制使用手機的方法,但是方法好歸好,但是我們常常忘記使用。
其實我們可以不那么強制要求自己限制使用手機的時間。我們只要把問題換成怎么樣增加自己讀書、陪伴家人的時間,當這些時間的份額提升上來了,使用手機的頻率自然會降低。
凡是能找到替代解決方案的事情,我們都不用去焦慮。如果我們找不到新的解決方案怎么辦?我們也可以選擇放棄。
史學大家許倬云在新書《往里走,安頓自己》里寫道:“在欲望達不到的時候,你必須知道:人不可能所有欲望都達到,每個人都有抓不到的云,都有做不到的夢。你要理解:抓不到的云,讓它飄走吧;做不到的夢,有機會再做也好,沒機會再做,你還可以做別的夢?!?/span>
努力過后的放棄并不丟人,那是與自己最好的和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