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之子
曹丕是好皇帝還是暴君?
(2012-09-23 15:41:09)
(轉(zhuǎn)自新浪網(wǎng)·洪燭的博客) 曹操之子曹丕是好皇帝嗎?
——觀看周潤發(fā)主演的三國史詩電影《銅雀臺》后有感【2】
洪燭
曹操不僅是留下了絕唱的詩人,還培養(yǎng)出詩的傳人,他的兩個寶貝兒子:曹丕與曹植,都是詩文俱佳的才子。曹操對歷史的貢獻大,對文學史的貢獻也不小?!叭堋钡母缸咏M合,跟宋朝蘇洵,蘇軾,蘇轍的“三蘇”一樣,是文壇佳話。曹操是詩人,他全家都是詩人。帝王之家成為詩人之家,曹家令人嘆為觀止,真是華麗的家族。
電影《銅雀臺》以曹操之死落幕。片尾打出的字幕注明,曹操死后八個月,曹丕就廢黜了漢獻帝,自己登上帝位,成為曹魏的開國皇帝??磥硭鍪直人系€果斷,直奔主題,閃亮登場,把大漢的名號徹底丟進垃圾堆,使歷史不再曖昧,翻開全新的一頁。事實上曹丕還是給漢獻帝留了點面子,只是逼迫他“禪讓”,因而順理成章地代漢自立。
《銅雀臺》里的情節(jié),為曹丕后來的稱帝埋下伏筆。即使父王健在之時,曹丕已野心勃勃地預謀充滿誘惑力的未來,甚至勾引漢獻帝的伏后時許諾日后封其為自己的皇后。不知《銅雀臺》對曹丕野心家形象的塑造是否有失夸張?也許真實的曹丕內(nèi)心更為貪婪呢。故人往事,誰能說得準啊。誰能刺探出他心里怎么想的啊。但曹丕當上皇帝,還是挺約束自己,給后人留下謙謙君子的好印象。王勃說:“文帝富裕春秋,光應禪讓,臨朝恭儉,博覽墳典,文質(zhì)彬彬,庶幾君子者矣。” 張溥說:“至待山陽公以不死,禮遇漢老臣楊彪不奪其志,盛德之事,非孟德可及。”說的是比其父曹孟德更有道德。
曹丕去世后廟號高祖,謚為文皇帝。還真不是瞎吹的。不信你百度一下其簡歷: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建安文學代表者之一,由于文學方面的成就,而與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稱為“三曹”。曹丕的政績有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復通西域。大家都知道其弟曹植是七步成詩的少年天才,卻不知曹丕同樣是“神童”,八歲就能寫文章了。
許多人認為曹操重視武功,沒把寫詩當回事,只是詩歌的高級票友,而曹丕才是“三國時代第一位杰出的偉大詩人”。他的五言與樂府清綺動人,代表作《燕歌行》更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開風氣之先,為后來唐詩里七言盛行打下基礎?!扒镲L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xiāng),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fā)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搖踵望,爾獨何辜限河梁?”一曲燕歌,既像是南飛燕的依依惜別,又像在吟唱北方愛情:幽燕與河梁遠隔千里的相思之苦。
我更喜歡曹丕的《雜詩》:“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輾轉(zhuǎn)不能眠,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漢回西流,三無正縱橫。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郁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xiāng)。愿飛安得翼,欲濟河無梁。向風長嘆息,斷絕我中腸?!边@曹丕也怪,雖是帝王之命,其詩卻一點也不“主旋律”,毫無政治色彩,不像父王曹操那樣擊節(jié)高歌,卻喜歡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憂思人之愁,顯得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和他萬人之上的實際生活真夠分裂的。好在他總能把內(nèi)心情感表達得纏綿悱測,給讀者的眼睛抹上一縷秋色,這種哀愁是中國詩歌的一大傳統(tǒng),至今也不過時。作為帝王詩人,能在心底保留一個“小我”,比那些“假大空”更為難得。
如果曹丕真是電影《銅雀臺》里塑造的那個熱衷于權力之爭的“官二代”,可能寫出撕心裂肺的愛情詩嗎?不過,《銅雀臺》描繪了一個即愛權又好色的曹丕,江山美人都想要,他與漢獻帝的伏后私通就是個例子。這既是對傀儡般的漢獻帝的冒犯,但也有違父王曹操對王子的管教與要求,可謂“雙重叛逆”。貪戀伏后妖嬈的曹公子居然就這么做了。或許,他更在意的是伏后的特殊身份,這種對權力與美色的雙重挑戰(zhàn)及征服,做起來才無比刺激?
曹丕也不是完全沒有真情的。當他不得不奉命斬殺伏后,眼里還是流淚了,心里還是淌血了。也只在那一瞬間,他流露出多情的一面,和文學史上的那個曹丕獲得短促的神似。除此之外,他在全劇中幾乎都是以冷酷無情的面目出現(xiàn)。
想當年,曹操南征北戰(zhàn),喜歡帶著寶貝兒子。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進軍濡須口,攻破孫權江西大營,活捉督都公孫陽,后引軍回老家譙郡休整。跟隨在軍中的曹丕、曹植哥倆,同題創(chuàng)作《臨渦賦》。曹丕的《臨渦賦》:“上建安十八年至譙,余兄弟從上拜墳墓,遂乘馬游觀,經(jīng)東園,尊渦水,相佯乎高樹之下,駐馬書鞭,為臨渦之賦曰:蔭高樹兮臨曲渦,微風起兮水壇波,魚頡頑兮鳥逶迤,雌雄嗚分聲相和,萍藻生兮散莖柯,春水繁兮發(fā)丹華?!?/p> 曹丕給父親交的這份“家庭作業(yè)”,讓殺人不眨眼的曹操眉開眼笑。垣榮祖評價這文武雙全的“父子兵”:“昔曹操,曹丕,上馬橫槊,下馬談論,此于天下可不負飲矣?!辈茇艹蔀楦竿醯慕影嗳耍⑶野俪吒皖^更進一步,變身為大魏的開國之君,并不僅靠的好出身,還是有真本事的,文治武功,兩手都很硬。在中國的歷代皇帝里,魏文帝的詩堪稱文質(zhì)彬彬。清朝乾隆雖號稱“詩皇帝”,到處舞文弄墨,其實是附庸風雅,留下幾萬首詩,若論文學史的地位,沒一首能超過曹丕的《燕歌行》。
曹丕有一點沒給后人留下好印象。那就是接班成為家長與國君后,對弟弟曹植的逼迫與威脅。譬如命令曹植七步成詩,不能按時交出作業(yè)就重罰。曹植苦不堪言,忍不住借機大吐苦水:“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被沓鋈チ?,把家庭糾紛曝光于天下。好在此詩把同母兄長曹丕打動了,他放了曹植一馬。但此詩也把嫉恨弟弟才華的曹丕永遠釘在恥辱柱上。其實,曹丕報復曹植是有前因的,他倆為繼承權確有過明爭暗斗。曹操本偏愛曹植,認定他在諸子中“最可成大事”,幾次欲立其為太子。但曹植也不是沒有缺點,詩人氣質(zhì)太重,自由散漫。某次曹操封其為中郎令,命他帶兵出擊,他卻喝醉了未能前行,使父王徹底失望。曹丕更虛偽與圓滑一些,會來事,在眾人面前做出克勤克儉的樣子,因而在立儲斗爭中漸占上風,如愿以償。他是努力抑制住詩人的天性,才培養(yǎng)出政客的素質(zhì)。是啊,在政治大舞臺上,會收才會放,能屈才能伸。曹植也許比曹丕更有才氣,曹丕卻比曹植更有心計。
劉勰把曹氏兄弟加以比較:“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子桓慮詳而力援,故不競于先鳴。而樂府清越,《典論》辯要,選用短長,亦無懵焉。但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
不僅在“三曹”之中,即使在歷代帝王中,曹丕的面目也是最模糊的。如果沒讀他的詩,你幾乎猜不出他那高深莫測的心里在想什么?;蛟S他正是憑這不動聲色的偽裝才在政壇上得勢的。讓人摸不透的曹丕,惟一流露的心跡,就是他的詩了。可那些詩就像是另一個人寫的,一點不像他本人啊。他的人生,與他的詩,反差很大,但這恰恰構成他的兩面性。他在詩里自畫的形象多么單純,可他在眾目睽睽之下表現(xiàn)出來的形象多么復雜。
曹丕是無情的野心家還是仁愛的好皇帝?是真詩人還是偽君子?像是千古之謎。陳壽像是把曹丕看透了,準確地把握其優(yōu)點缺點:“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p>
善哉行
詩人:曹丕 朝代:魏晉
上山采薇,薄暮苦饑。
溪谷多風,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還望故鄉(xiāng),郁何壘壘!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憂來無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憂何為?
今我不樂,歲月如馳。
湯湯川流,中有行舟。
隨波轉(zhuǎn)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馬,被我輕裘。
載馳載驅(qū),聊以忘憂。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