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龍屯-歷史長河中的文明碎片
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傳來喜訊:世界遺產委員會各成員國一致同意將“中國土司遺址”列為世界遺產。由湖南永順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遵義海龍屯土司遺址組成的“中國土司遺址”,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中國的世界遺產增至48處,位居世界第二。
海龍屯,成為貴州首個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位于貴州省遵義市老城西北約28公里的龍巖山巔,又稱海龍囤、龍巖囤、龍巖屯,是一處宋明時期的"土司"城堡遺址。屯上最高海拔1354米,屯下海拔974米,相對高差300-400米左右。屯頂平闊,面積約1.59平方公里。屯上建有九關,屯前六關:銅柱關、鐵柱關、飛虎關、飛龍關、朝天關、飛鳳關;屯后三關:萬安關、二道關、頭道關。
時針撥回到700多年前的南宋,播州世襲土司楊文為抵御蒙古大軍,修建了雄偉壯麗的海龍屯。
400多年前的那個春天,一場血戰(zhàn)在中國西南邊陲開滿杜鵑花的山野里激烈上演。24萬官軍將土司城堡海龍囤包圍得水泄不通。50余日后,大軍破城而入,剿滅了一年前起兵反叛的播州宣慰使(土司官職名)楊應龍及其黨羽,從而結束了楊氏這個持續(xù)了7個多世紀的“獨立王國”。
刀光劍影、鼓角爭鳴已然消逝,這座改變了遵義、改變了貴州、甚至改變了中國歷史的城堡一直沉寂在山間。
二、討平南詔,楊氏一族主政播州
唐朝末年,農民起義不斷,正是多事之秋。而西南地區(qū)南召又乘機攻占了黔中道各州,黔中道是通往四川盆地的要塞,黔中失守,那么四川就不保,四川不保,那么唐朝的大后方就沒有了。而唐朝已經沒有軍隊可以派遣,唐僖宗只好“詔募驍勇士將兵討之”,許諾誰能夠收復失地,誰就可以世襲為該地的長官。可世代管理下去,前提是兵馬得自己解決。為朝廷效力,或是擴展家族領地,公元876年,來自太原豪門世家的越州會稽太守楊端,動用了家族私人軍隊,舉族中精銳四千余人,千里迢迢入主播州。楊氏政權首先駐扎在高遙山,一時間,各支義軍紛紛共推楊端為統(tǒng)帥,和南詔國血拼到底。
敵軍潰敗,南詔軍全面退出播州。唐僖宗封楊端為“播州侯”。亂后的播州,一片廢墟,楊端發(fā)現(xiàn)這片土地肥沃,極易種植稻米,于是組織夷人學習中原漢人先進技術,開荒種田,興修水利,一時間,播州境內人人懷服,造福無窮,一派生機,楊氏一族,正式進入播州歷史。
三、“御前威武軍”抗擊蒙元顯神威
楊端的后代世襲播州安撫使的職位。南宋時期的播州第十三世土司楊粲寓兵于農,擁兵兩萬,用武力征討兼并鄰近的珍州、南平等地,“辟地七百里”,擴大了播州土司的封疆,并獲得大量屬民部曲,積累下可觀的家族財富。南宋開禧三年(1207年)四川軍閥吳曦叛宋降金,被金朝封為“蜀國王”。楊粲聞訊向南宋朝廷獻上馬三百匹、金銀數(shù)萬兩。
1235年,宋蒙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荊湘、四川、兩淮成為主要的三大戰(zhàn)區(qū),其中四川防線最為薄弱,因此成為蒙古大軍攻宋的首選目標。很快,蒙古鐵騎攻破四川防線,十余萬南宋守軍兵敗如山倒,1235年底蒙軍攻破南宋西陲重鎮(zhèn)沔州,四川戰(zhàn)區(qū)最高統(tǒng)帥制置使趙彥納率殘部敗走青野原,卻被蒙軍團團圍困,情勢緊迫。
第14代播州領主楊價聽說沔州失守,趙彥納被困,在未得到宋朝皇帝征召的情況下,毅然親率5000播州兵馳援青野原。播州兵按照諸葛亮“無當飛軍”標準組建,使用弓弩和毒箭,最擅長山林野戰(zhàn),精于防守。播州軍軍令嚴酷,出戰(zhàn)須奮死沖鋒,一有怯懦立斬不赦,只可戰(zhàn)死不可戰(zhàn)敗。同時播州兵均在右手虎口刺青為忠勇字樣,以示對南宋的忠心,所以這支軍隊又被外界稱為“捏手軍”、“手號軍人”。楊價率領播州軍與南宋名將曹友聞不期而合,乘夜幕對蒙軍發(fā)動攻擊,趙彥納得知援軍到來立即向外沖擊,蒙軍大敗,隨后楊價提議并請纓戍守進入四川的最后一道關隘陽平關。數(shù)日后,蒙軍先鋒汪世顯率數(shù)萬蒙軍撲向陽平關,可連續(xù)攻打了一個月時間用盡各種攻城手段卻損兵折將一無所獲,不得不撤兵。陽平關守衛(wèi)戰(zhàn)對羸弱的南宋王朝來說是個不小的勝利,宋理宗特加封楊價為武功大夫,并為其麾下播州軍賜名“御前雄威軍”,從此列入中央軍序列。1235年,蒙軍開始大規(guī)模調整部署從全面進攻改為集中兵力突破主要方向,對四川戰(zhàn)區(qū)展開了更加強大的攻勢,這期間播州兵一直在抗蒙一線頑強作戰(zhàn),屢放異彩。1248年與蒙軍戰(zhàn)于馬鞍山,三戰(zhàn)三勝,擒猛將禿懣于大渡河;1255年助防宣化,九戰(zhàn)九捷;西征金沙江生擒蒙將阿里;參戰(zhàn)釣魚城之戰(zhàn)等戰(zhàn)績充分說明了播州兵頑強的戰(zhàn)斗力。無奈宋軍的整體戰(zhàn)局仍是敗多勝少,無力回天。
四、海龍屯角色的轉變
公元1242年,蒙軍攻占成都,直逼重慶,四川制置使余玠廣泛征求抗蒙大軍良策,播州十五世領主楊文呈現(xiàn)了《保蜀三策》。余玠最終采用了中策,楊文更向余玠推薦了冉氏兄弟,冉氏兄弟修筑了釣魚城,蒙古大汗蒙哥汗親率鐵騎日夜攻打,屢攻不下。整整半年過去,釣魚城依然挺立如初,蒙哥汗也被釣魚城守軍擊成中傷,在回途中死去。
公元1256年初,蒙軍逼臨播州,播州告急。楊文決定利用播州險要地形,置一城為播州根本,于是,有了龍巖山上的軍事城堡海龍屯。這是一座在抗蒙背景下修建的山城防御體系,是合川釣魚城的姊妹篇。在海龍屯修建好后的十余年時間里,蒙軍數(shù)度兵臨播州邊境,卻總是繞道奔川東而去,始終未踏進播州一步。
直至南宋滅亡后,在元帝國遼闊的版圖上,只有播州孤懸一地,蒙軍屢攻不下。公元1277年,元世祖忽必烈遣使播州,并許以播州楊氏只要投降,不計前嫌,世代封爵。時任播州領主楊文之子楊邦憲為免播州烽火狼煙、生靈涂炭,納土降元。楊氏一族雖歸降元朝,但小小的播州,卻是蒙古鐵騎未能以武力征服的地方。
到明萬歷年間,播州已經在楊氏手里傳了二十九代,傳到楊應龍手里。楊應龍調集役夫工匠8萬人,用了4年時間擴建城堡宮室,筑前后十二關,在山上圍筑堅壁巨壘。各關之間石墻相連,城墻隨山勢綿延,氣勢雄偉。《明史》稱為“飛鳥騰猿,不能逾者”。
從公元1257年始建至公元1600年廢棄,海龍囤共使用了343年。作為中國古代土司制度的代表性遺存,海龍囤經歷了宋元之際捍衛(wèi)中央政府利益的軍事城堡,到明末對抗朝廷的大本營角色轉變。
五:楊應龍與朝廷為敵,引發(fā)播州之亂
明萬歷十八年六月,京城主管刑獄案件的大理寺接到貴州轉來的狀子,控告人是播州五司七姓,他們要狀告的是時任播州第二十九世領主楊應龍,狀告的導火索是楊應龍殺妻弒母一事。楊應龍有五房妻妾,原配第一夫人叫張春花,但楊應龍最寵愛的是第五房小妾田雌鳳。田雌鳳為人善妒、心性刻薄,為奪取第一夫人位置,屢次誣告第一夫人張春花不貞。在一次酒醉后,楊應龍下令將原配夫人張春花、岳母以及侍女全部殺死。萬歷皇帝卻把這事壓了下來,播州的實力太強大了,只派人訓斥楊應龍收斂行事。礙于萬歷皇帝的訓斥,楊應龍總想找個出氣的地方,時隔不久,出兵三萬向相鄰的五司七姓發(fā)起猛攻,貴州巡撫葉夢熊上書彈劾楊應龍,請朝廷制裁楊應龍。公元1593年,楊應龍到重慶接受勘問,萬歷皇帝又一次表示放了楊應龍。
新任的四川都御使王繼光提出要繼續(xù)勘問楊應龍,楊應龍不耐煩一而再再而三的審查,命人將使者轟了出去,四川官員臉上無光,分路出兵準備強行捕捉楊應龍。楊應龍早已在婁山關設下埋伏,官兵死傷過半,朝廷大為震驚。對此,朝廷不再姑息,準備出兵征剿楊應龍??蓜偨Y束的抗倭戰(zhàn)爭,消耗了朝廷大量人力物力,朝廷決定招撫楊應龍。對于朝廷的招撫,楊應龍順從的表示接受,并愿交四萬兩白銀以贖前罪,并將次子楊可棟留在重慶做人質。
不料,留在重慶做人質的楊可棟離奇死去,楊應龍痛失次子悲憤異常,當楊應龍派人去重慶取回次子尸體時,地方官員竟以四萬兩贖金未交完,不肯歸還尸體。從公元1597年開始,楊應龍開始不顧一切的連續(xù)出兵劫掠五司七姓,之后侵入湖廣四十八屯。對于楊應龍的瘋狂舉動,萬歷皇帝決定,一勞永逸解決楊應龍問題。便令李化龍擔任圍剿總指揮,總督川、湖、貴三省軍務,賜尚方寶劍,調天下兵馬全力備戰(zhàn)。
六、明軍“飛練之戰(zhàn)”失利,點燃平播之戰(zhàn)的導火索
明朝萬歷二十七年三月,在貴州甕安飛練(今銀盞鎮(zhèn))發(fā)生了一次大戰(zhàn),史稱"飛練之戰(zhàn)",這次土司和官軍之間的交鋒,官軍損失慘重,朝廷顏面盡失《桑梓述聞》載:"白樂山,一名飛練屯。明播州叛酋敗官軍于此。"播州土司楊應龍的肆意殺戮,終于激怒了明朝廷出師征伐,飛練之戰(zhàn)自此爆發(fā)。土司和官軍雙方都投人大量兵力,先看官軍一方。"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貴州巡撫江東之令都司楊國柱、指揮李廷棟部兵三千剿楊應龍……"《明史》、《明鑒》、《明紀》、《紀事本末》等官方史書中提到官軍損失的數(shù)量,大多定為只有三千,且全軍覆沒。而考證《平播全書》,數(shù)量遠不止此數(shù),損失當以萬計。《貴州通志》載:"我?guī)?指官軍)奪三百落(按:三百落,即今甕安猴場三百澇地,在飛練東)。""賊佯敗走天邦囤,誘我?guī)煟l(fā),殲焉"。"楊國柱罵不屈,與經歷潘汝資等俱死……""國柱、廷棟皆死……""何漢良……執(zhí)楊都司,嗔其不跪而殺之"。飛練之戰(zhàn),以土司兵全勝,官軍損失約二萬人告終。播州土司的消亡:"飛練慘敗后,明廷大怒,貴州巡撫江東之坐浪戰(zhàn)(作戰(zhàn)不得力)被罷免,起用郭子章代替。又詔令前都御使李化龍兼兵部侍郎,節(jié)制川、湖、貴州省兵事。
七、平播之戰(zhàn)打響,700余年地方割據(jù)政權灰飛煙滅
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李化龍指揮明軍分兵八路進發(fā)--總兵劉綎出綦江(播州的北面),馬禮英出南川,吳廣出合江,曹希彬出永寧,童無鎮(zhèn)出烏江,朱鶴齡出沙溪,李應祥出興隆衛(wèi),陳璘出白泥,每路約三萬人,共計二十馀萬人。明軍一路勢如破竹,其中又以劉綎部最善戰(zhàn),三月二十九日破婁山關(今貴州遵義縣北九十里),婁山關既失,播州無險可守。四月十六日楊應龍退守海龍囤(貴州遵義西北)。五月十八日,明軍會師于海龍囤下,輪番進攻,楊應龍則令士兵以滾木、礌石阻擋。明軍一連數(shù)日,損兵折將不得寸進,屢攻不下。就在明軍卡在飛虎關前時,海龍屯后山戰(zhàn)局發(fā)生了變化,原來攻打后山的水西統(tǒng)帥安疆臣,與楊應龍私交深厚,每日假意攻打海龍屯,卻利用職務之便,悄悄供給播州軍火??官撩麑㈥惌U發(fā)現(xiàn)此情況后,密報李化龍。李化龍則命令安疆臣部后撤三十里,命令劉綎率部趕赴后山,準備破關。6月4日,明軍扮成運送給養(yǎng)的水西軍模樣,混入后關,無數(shù)明軍一擁而入,沖進關中。海龍屯被從后門攻破,楊應龍雖令將是死守,但軍無斗志,眾人四散奔逃。
楊應龍知道,播州楊氏一族七百年的基業(yè)在自己手中終結了,楊應龍回到寢宮,點燃帳幔,與二妾周氏、何氏上吊自殺,沖天大火吞噬了海龍屯。
其子楊朝棟、弟楊兆龍,應龍妾田雌鳳等被捕,明軍入城,播州全境平定。此役前后歷時114天,耗費了湖廣、四川、貴州三省財力,約二百馀萬兩。十二月,李化龍班師回朝,磔楊朝棟、楊兆龍等于市。
在中華歷史文化長河中,能長期雄踞一方的政權屈指可數(shù),寥寥無幾。這個歷經唐宋元明四個時代,傳了二十九世的播州楊氏小王朝,也永遠的退出了歷史舞臺。
平播之后,明廷下詔取消土司制度,實行改土歸流,置遵義、平越二府,分屬四川、貴州兩省,萬歷二十九年(1601),甕安正式建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