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xué)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說出文中重要實詞的意思,能說出文章的內(nèi)涵,能背誦文章。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討論分析能把握文章的內(nèi)涵,從而學(xué)會分析山水小品文。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能體會到古代文人內(nèi)心的孤傲,能理解感受到其對故國的眷戀。
教學(xué)重點:
能疏通文章,把握文章的重點字詞,熟讀成誦。
教學(xué)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guān)系。
教學(xué)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設(shè)疑激趣
王國維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當(dāng)你的心中春意盎然時,筆下就會花紅柳綠;當(dāng)你的心中激情四溢時,筆下就會驕陽似火;當(dāng)一個人心中雪封冰凍時,他的筆下會描繪出一片怎樣的天地?今天我們要一起去領(lǐng)略一個心中充滿冰雪的人寫的一篇奇文——《湖心亭看雪》。
二、誦讀文章,初通文意
(一)聽錄音,畫出自己讀不準的字,并初步感知文意
1、是日更(gēng)定 2、余挐(ná)一小舟 3、擁毳(cuì)衣爐火4、霧凇(sōng)沆碭(hàng dàng)5、余強(qiǎng)飲三大白
(二)結(jié)合課后注解,用自己的語言把文章從頭到尾說一遍,說不下去的地方畫起來,供大家一起討論。
三、再讀文本,整體把握
老師范讀全文,請同學(xué)在聽讀的時候完成下面兩個問題。
(一)找出文章中一處明顯矛盾的地方。
提示:余挐一小舟,擁毳(cuì)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粒”前面說是“獨往湖心亭看雪”,后面可以看出他還帶了一個舟子,既然如此,作者為什么說是“獨往”?這個問題等下我們再來解決。
(二)在文章中找出一個找出最能概括張岱形象的一個詞語
提示: “癡”。
1、癡是什么意思?
提示:癡是有些呆氣、與眾不同。
2、自讀文章,找出文章中能表現(xiàn)出張岱的“癡”的事,并加以概括。
提示:雪夜游西湖,湖心亭痛飲
四、細讀文本,賞景析情
(一)賞讀“雪夜游西湖”
1、張岱是在什么情形下去游西湖的?
提示:湖中人鳥聲俱絕,
2、為什么會人鳥聲俱“絕”?
提示:大雪封山,天氣寒冷,人都躲在了家中,鳥都選擇了逃離。而張岱卻在這種情形下冒雪游湖,可見其與眾不同。
3、別樣的天氣下一個別樣的人必定會看到別樣的景致,張岱在雪中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象?
提示:(1)霧凇(sōng)沆碭(hàng dàng),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①用自己的話概括出這景物的特點。
提示:境界空闊,天地蒼茫,渾然一體。
②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些景物能傳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懷?
提示:看不清前路時的迷茫與傷感
(2)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⑻,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①用一個詞語概括這些景物的共同點。
提示:渺小
②天地如此蒼??臻?,蒼??臻熛碌娜伺c物卻如此渺小,兩者之間形成了一種什么關(guān)系?可以突顯出作者此刻什么樣的感受?
提示:對比關(guān)系,在蒼茫的宇宙中生命是渺小的,人生是短暫的,此時作者心中必定充滿了傷感與無奈。
③文章中哪個詞最能透露出這種傷感與無奈?
提示:“而已”
④誰能把這整個句子讀一下,要讀出這種傷感與無奈。
提示:讀到這句時,我不禁想起了蘇軾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人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這其中有幾多無奈,無多傷感,讀來總能使人悲從中來。
小結(jié):俗話說心魔即魔,心佛即佛,心中有什么情,眼前便會有什么景。景由心生,癡人癡心繪奇景;心隨景化,奇景奇境蘊癡情,此時的張岱是為山水之美而癡。
(二)賞讀“湖心亭痛飲”。
文中哪些地方在寫“湖心亭痛飲”這件事,請大家一起把它讀出來,并用三個詞語概括出整個過程。
提示:喜遇,強飲,告別
① 張岱和亭中人很熟嗎?
提示“彼此不知姓名所以說不熟,只是萍水相逢
② 既不熟,那個金陵人為什么會大喜,并拉作者喝酒?③ 作者很能喝酒嗎?為什么要喝三大杯?
提示:他們高興,是因為他們是同樣的人,他們同在這冰天雪地中湖賞西湖,有同樣的雅興與情致。用白居易的話來說就: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想識?,F(xiàn)代著名女作家張愛玲曾這樣說: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的一問:“噢,你也在這里嗎?”
④作者是如何來寫告別的?他們的離別時是否戀戀不舍?
提示:只用了一個別字,顯得倉猝,不在意。
⑤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說的是離別能讓心傷,神黯,作者與金陵人是如此志趣相投,為什么離別之時卻又如此輕易,甚至到離別時還不知彼此的姓名?
提示:他們在意的是彼此間的志趣,而不在乎彼此的身份、地位、職業(yè),所以他們不用也不會拘泥于世俗的那一套。他們脫離了紅塵俗世,是一對性情中人。這時的張岱是癡的,是為知音之樂而癡。
⑥現(xiàn)在我們可以解開課堂開始時提出的那個矛盾嗎?張岱帶著舟子同去,為什么說是獨往湖心亭?
提示:舟子只是一個世俗之人,不能和他志趣相投,所以他眼里心里都不可能有舟子的存在。這體現(xiàn)了張岱作為一個文人的孤傲。
⑦在唐代也有一個文人,也是在在一個冰天雪地里獨自駕著一葉扁舟,只不過他是去釣魚。他是柳宗元。請看他的《江雪》: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真正是在釣魚么?柳宗元與張岱有何相似之處?
提示:柳宗元釣的不是魚,而是寂寞是孤傲。柳宗元、張岱還有那個金陵人,他們都是同一類人:當(dāng)理想得不到實現(xiàn)時,當(dāng)抱負無法施展時,就放浪于形骸之外,縱情于山水之中,把自己孤傲的心寄托在有靈有性有情的山水之中。
五、知人論世解癡由
前面我們解讀到張岱縱情山水,放浪任性,隨心從欲,不入流俗的情懷。在文章中除了表現(xiàn)了這種情懷,還有沒有包含其它的情緒?
①張岱是什么時代人,有什么樣的經(jīng)歷和遭遇?
提示: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尋夢》等。
②文章應(yīng)該是寫在明滅亡以后,我們再看文章的第一句是什么?
提示:崇禎五年⑵十二月,余住西湖
③明代已經(jīng)滅亡了,張岱還說崇禎五年⑵十二月,這是要冒殺頭的危險的,這說明明了什么?
提示:可見他對故國在眷戀,對于故國的滅亡他耿耿于懷,不能忘懷,可見是一癡人,不會像一些人樣隨波逐流,順應(yīng)時代。他還在癡傷于故國之亡。
六、課堂小結(jié)
(1)請大家齊讀一遍文章,要讀出張岱的癡、張岱的樂、張岱的傷。
(2)請同學(xué)們用兩句話為今天的課堂做結(jié)。
提示:癡心一片化作點點辛酸淚,奇景滿湖蘊藏種種孤傲情。
七、作業(yè)設(shè)計
1、背誦全文
2、把張岱眼中的雪夜西湖改寫成一段散文,不少于300字。
八、板書設(shè)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