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骨香湯 藥物組成 透骨香30g 桂枝20g 牛膝20g 續(xù)斷20g 桑寄生20g 雞血藤20g 淡大蕓20g 五加皮15g 生乳香tog 生沒藥10g 白花蛇1條(文火烘干為末沖服) 制劑用法 水煎,每日1劑,分3次溫服。 適應病證 腰椎骨質增生。 病案舉隅 徐某,女,68歲。腰部反復疼痛數(shù)年,活動受限2年,X片示:L3、4、5骨質增生。診見:面色暗紅,腰痛不能轉側彎曲,病連雙腿,行走困難。予上方20劑,癥狀明顯改善,腰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動自如。隨訪飛年未復發(fā)。 資料來源 蔡昌信.北京中醫(yī),1995,(1):36 評 按 《丹溪心法·腰痛篇》指出:“腰痛主濕熱、腎虛、瘀血、挫閃、有痰積?!敝我艘匝a益肝腎、強筋壯骨為主,佐以活血化瘀、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方中五加皮、桑寄生、淡大蕓、續(xù)斷法風濕、補肝腎、強筋骨;雞血藤、桂枝、牛膝活血祛瘀、行血補血、溫經(jīng)通絡、引藥下行直達病所;白花蛇、透骨香祛風活絡、活血舒筋;生乳沒活血祛瘀止痛。 養(yǎng)血祛風除濕方 藥物組成 黨參15g 雞血藤15g 天麻12g 阿膠12g 當歸10g 烏蛇18g 鹿銜草25g 新鮮雞爪3只 制劑用法 日1劑,加清水3碗,煎1碗,翻渣加清水4碗,煎1碗,2碗混勻,早晚各服1次。再將藥渣翻煲,5碗清水煎3碗,虛寒者加米酒100g,虛熱者加白醋100g,趁熱外洗膝關節(jié)至水涼為止,日洗1次。內(nèi)服外用每5天1療程。 適應病證 增生性膝關節(jié)炎。 病案舉隅 李某,女,56歲。雙膝關節(jié)反復腫痛3年,加重半年。行走艱難,體胖乏力,舌質淡,苔白,脈沉遲。雙膝腫脹,內(nèi)側有點狀壓痛,內(nèi)外膝眼飽滿,雙膝屈伸有摩擦感,股四頭肌輕度萎縮,髕骨研磨試驗(+),X片診斷:雙膝增生性關節(jié)炎。中醫(yī)診斷:痹證,虛寒型。以基本方改當歸為20g內(nèi)服。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后,腫脹消失,疼痛減,鞏固治療2個療程,疼痛消失,步行如常,隨診1年未見復發(fā)。 資料來源 鄧偉.實用中醫(yī)藥雜志,1997,(4):3 評 按 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腎主骨,肝主筋,肝腎同源,故本病從理論上講應屬肝腎兩虛,治療上也多用補肝腎、通經(jīng)絡之品。本方從內(nèi)傷氣血、外感風濕方面來論治亦收到異曲同工之妙?;痉揭渣h參、雞血藤、阿膠、當歸益氣養(yǎng)血活血;天麻、烏蛇、鹿銜草除濕祛風,加上以形補形、以筋潤筋之雞爪,共奏養(yǎng)血、祛風、除濕之功。氣虛甚者,則生虛寒,加倍當歸為20g以溫通血脈;血虧甚者,則生虛熱,減當歸為6g以除溫燥,加黃柏18g以降虛熱。翻渣外洗,奏除濕伸筋通絡之功,虛寒以米酒調配,酒性溫熱,增溫通之效;虛熱以白醋共洗,白醋性酸,人肝以增軟堅養(yǎng)血之功。 骨質靈 藥物組成 鹿銜草20g 白芍20g 威靈仙12g 烏梅10g 赤芍10g 骨碎補10g 雞血藤15g 甘草5g 制劑用法 上藥日1劑,煎服2次,藥渣外敷,15天為1療程,服2個療程。 適應病證 骨質增生癥。 資料來源 吳登清.甘肅中醫(yī),1996,9(6):8 評 按 該方著眼于滋補肝腎,標本兼治。方中骨碎補、鹿銜草補肝腎、強筋骨,延緩關節(jié)軟骨退變;威靈仙辛溫,消刺止痛;烏梅酸平人肝,舒筋收斂軟堅,制約威靈仙傷氣而助其化刺;赤芍、白芍、雞血藤養(yǎng)血舒筋,緩急止痛。 臨床應用需辨證加減:肝腎虧虛型加桑寄生、木瓜、黃連;寒濕阻滯型加桂枝,制川烏、當歸;氣滯血瘀型加乳香、紅花。頸椎病變加葛根、羌活;胸椎加狗脊、山甲;腰椎加杜仲、牛膝;骶髂關節(jié)加當歸;膝關節(jié)加白芷、桑枝;跟骨加川芎、檳榔;并發(fā)坐骨神經(jīng)痛重用白芍。 骨刺錠 藥物組成 威靈仙90g(酒炒) 杜仲46g 桑寄生46g 骨碎補46g 透骨草46g 狗脊46g(酒浸) 川斷46g(鹽炒) 當歸46g 地鱉蟲46g 防風46g 血竭46g 穿山甲46g 白花蛇4條 制劑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合并拌勻,逐漸加入糯米濃粥,調為棒狀藥塊,每塊重約9g。每次用1塊,早晚各1次,溫水沖月艮。 適應病證 骨質增生性關節(jié)炎,肝腎虧虛、風濕痹阻。 病案舉隅 李某,男,56歲。腰痛已半年,X線片示:L3、4、5呈鳥嘴樣增生,經(jīng)中西醫(yī)久治不效。近日腰痛加劇,腰骶部明顯,屈伸不得,轉側不利,起坐行走均感困難,生活難以自理。投骨刺錠,加入懷牛膝。服1料,痛去一半,可挺胸直腰,短距離行走。繼服1料半,疼痛基本消失,腰部屈伸轉側基本自如,生活可以自理。隨訪4年,未見復發(fā)。 資料來源 郭廷贊.浙江中醫(yī)雜志,1992,(4):177 評 按 該方是郭家興老中醫(yī)治療骨質增生驗方。取杜仲益腎填精、強筋骨、利關節(jié)、療腰膝之疼,狗脊強筋壯骨,骨碎補填髓堅骨,桑寄生通經(jīng)絡、利關節(jié)、除痹痛,當歸、土鱉蟲、血竭活血散瘀止痛,防風、白花蛇、穿山甲、威靈仙、木瓜、透骨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諸藥共奏養(yǎng)血活血、益腎填精,軟化骨刺之功。 補腎強骨湯 藥物組成 生熟地15g 雞血藤15g 仙靈脾15g 桑寄生15g 肉蓯蓉15g 枸杞子12g 炒杜仲12g 補骨脂12g 制劑用法 每日1劑,分2次煎服,10日為1療程,一般治療1—3個療程。 適應病證 增生性關節(jié)炎。 病案舉隅 錢某,男,52歲。腰痛數(shù)年,時輕時重,近2月兩上肢麻痛,不能抬舉,活動受限,夜間疼痛更甚。X片示:頸椎骨質增生。平素頭昏耳鳴,怕冷,夜尿頻,苔薄白,舌質淡紅,脈沉遲。證屬腎虛,用本方去生地,加附片log、桂枝10g,5劑后疼痛明顯減輕,夜能安臥,但仍感上肢麻木,繼服原方20劑,上肢疼痛、麻木消失,肢體活動恢復正常。 資料來源 王順興.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95,19(3):21 評 按 本方主要針對該病腎虛精虧、髓道不實、骨失濡養(yǎng)的病機而立,臨床運用時需隨證加減:腎陰虛去蓯蓉,腎陽虛去生地加附片,上肢疼痛偏熱者加桑枝、片姜黃,偏寒者加桂枝、羌活,頸部痛加葛根,腰痛加川斷、牛膝,下肢痛屬溫熱者加獨活、防己,屬寒者加獨活、木瓜,痛甚加土鱉蟲、紅花,脾虛加黨參、白術、茯苓。 補腎克刺湯 藥物組成 淫羊藿15g 杜仲15g 木瓜15g 獨活15g 巴戟天l0g 川芎l0g 鹿角膠l0g(兌服) 續(xù)斷20g 黃芪20g 金毛狗脊20g 當歸12g 苡仁30g 炙甘草3g 蜈蚣4條 炮山甲3g 全蝎3g 地龍3g 制劑用法 上藥以水酒各一半煎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其中蜈蚣、炮山甲、全蝎、地龍共研細末兌服。 適應病證 腰椎增生性脊柱炎,腎虛腰痛。 病案舉隅 劉某,男,46歲。腰脹痛反復發(fā)作3年,遇風寒或勞累時更甚,近3日來腰脹痛加劇,痛不能眠,動則加劇,伴雙下肢脹痛,尤以右下肢脹痛麻木為甚,面色觥白,食納差,頭暈,舌淡,苔薄白,脈沉細,X線片示:14—s椎骨質增生。用本方加制川烏、土鱉各12g,煎服,日1劑,分2次服。藥渣用白酒炒熱外敷患處,用藥3天,痛減,精神好轉。繼服原方10劑,痛大減,下肢脹痛消失,原方去川烏,續(xù)服12劑,痛脹消失,能參加勞動。 資料來源 謝金榮.新中醫(yī),1990,(12):40 評 按 《證治準繩·腰痛》篇說:“有風,有濕,有熱,有挫閃,有瘀血,有滯氣,有痰積,皆標也;腎虛,其本也?!北痉街邪完臁⒁蜣?、鹿角膠、杜仲、狗脊、骨碎補補腎通督強筋骨,當歸、白芍、生地養(yǎng)血斂陰止痛,黃芪益氣,苡仁滲濕除痹,獨活、木瓜祛風除濕止痛,穿山甲、牛膝、川芎活血祛瘀,全蝎、地龍、蜈蚣熄風鎮(zhèn)痛,甘草調和諸藥。共奏補腎壯督強筋骨、祛風散寒、除濕通絡、化瘀止痛之功。 烏豹液 藥物組成 生川烏 生草烏 豹骨 紅花 川牛膝 木瓜烏梅 知母 貝母 金銀花 甘草 各l0g 制劑用法 將豹骨搗為細末,同白糖(360g)、60度白酒500ml放人溶器內(nèi),其余藥加水煎2次,每次煎取藥液500ml,共裝同一容器內(nèi),加蓋密封埋人涼處(深度lm),1周后挖出。每次服15ml,每天2次,1個月為1療程。 適應病證 增生性關節(jié)炎。 藥物組成 熟地20~30g 菟絲子20~30g 金毛狗脊20~30g 白芍20~30g 雞血藤20-30g 菝葜15~20g 威靈仙15~20g牛膝15~20g 鹿銜草15~20g 延胡索10~15g 皂角刺10~15g 川斷10~15g 肉蓯蓉10~15g 川烏10~15g 鹿角片10~15g 土鱉l0~15g 穿山甲10~15g 紅花10~15g 甘草5~8g 制劑用法 上藥煎2次,取500ml,每日服2次,每次250ml?;蚰氤杉毮?,每服10~15g,黃酒沖服,每日2次服下。 適應病證 腰椎增生性脊柱炎。 病案舉隅 李某,男,63歲。腰痛2年余,入冬以來其痛加重,并沿左臀部向下放射至足跟,局部灼熱如刀割樣疼痛,下蹲受限,夜不安寐,舌淡,苔白,脈弦滑。X片示L3、4、5椎間隙狹窄,呈唇樣骨質增生。予本方加馬錢子、全蝎、蜈蚣、守宮,共為散劑,每服15g,黃酒沖服,連服2周,疼痛大減,夜能安睡,又續(xù)服2月,諸癥消失。 資料來源 許振亞.新中醫(yī),1993,(7):16 評 按 本方具有補腎壯骨、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乃治骨質增生癥的驗方,臨床運用時需酌情加減:偏于肝腎陽虛加淫羊藿、葫蘆巴、巴戟天、骨碎補、杜仲、制附子、肉桂;偏于旰腎陰虛加枸杞子、山萸肉、女貞子、旱蓮草;偏于氣血不足加黃芪、黨參、當歸、白術、茯苓;偏于風寒濕邪痹阻經(jīng)絡加羌活、獨活、千年健、木瓜、秦艽、海風藤、稀薟草;偏于痰瘀阻絡加白芥子、南星、法半夏、陳皮;偏于血瘀絡阻、疼痛較劇者,加馬錢子、參三七、血竭、蜈蚣、白花蛇、守宮。 資料來源 張仲興.中醫(yī)正骨,1994,6(2):24 評 按 本方川草烏、豹骨辛溫,人肝腎經(jīng),祛風寒濕邪,強筋壯骨為主藥;輔紅花、牛膝通經(jīng)活血,通利關節(jié);木瓜、烏梅、白糖酸甘化陰,緩急止痛;佐知母、貝母、二花滋陰瀉火,以制川草烏燥烈傷陰之弊;甘草調和為使;更借白酒活血溫通散寒之力,共奏祛寒除濕、強筋壯骨、溫經(jīng)活血、緩急止痛之功?,F(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烏頭堿對關節(jié)炎癥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豹骨富含鈣、磷,可調節(jié)骨質的鈣磷代謝,抑制骨質退變;活血藥可改善微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木瓜可緩解骨骼肌痙攣;烏梅、貝母能脫敏散結,提高機體對疼痛的耐受性。應用烏豹液治療本病100例,總有效率為98%。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