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帶你去逛博物館」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中國青銅器博物院)上篇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中國青銅器博物院)雖然處于地級市,但是這家博物館的級別是博物院,能評為博物院,說明其科研性及行政級別都是非常高的。

而且寶雞自古是周、秦發(fā)源地,出土了大量的國寶級文物,還是最早“銘文中國”的發(fā)現(xiàn)地。而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是唯一的一家以“青銅器”為主題展覽的博物院,如果想了解中國青銅,這家博物館是非常非常值得一看的。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此博物院建于寶雞市石鼓山風景區(qū)內(nèi),是個半山腰,從寶雞的主干道就能看到這座氣勢恢宏的博物院,建筑設計理念表達了——從層層考古土基中,代表文明的青銅器,如大樹之根一樣 屹然挺立!

圖片為自攝

博物館在半山腰,門票免費,9:00-17:00開放,每周一按博物館慣例閉館。

這家博物館的志愿者講解服務做的非常好,在展廳入口處可以邀請志愿者幫忙講解,人多人少都沒有關系,哪怕只有一個人志愿者都會認真講解。

博物館上面有座塔,可以爬山兜兜風,博物館下面就是陳倉老街,說是老街其實很新,不過集合了很多特色小吃,博物館逛完餓了可以去吃點小吃,然后再來回頭看博物館的夜景,尤為好看。

圖片為自攝

首先介紹一下博物館所在位置的石鼓山,這里被稱為石鼓山正是因為國家寶藏介紹的“陳倉石鼓”正是在唐代的時候出土于此。

陳倉石鼓——中國九大鎮(zhèn)國之寶之一,也被稱為大秦帝國的“東方紅”,還被康有為譽為“中華第一古物”

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寶雞的文化底蘊有多么深厚。作為周人和秦人的發(fā)源地,寶雞從漢代就開始不停的出土重器,從這里出土的晚清四大國寶大盂鼎,毛公鼎、散式盤、虢季子白盤包括大克鼎現(xiàn)在分別散落在國家博物館、臺灣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里做鎮(zhèn)館之寶。

雖然一進館一眼就看到這幾件重器的復原件,但是由于這幾件并不是原物,所以準備放在文章最后再單獨介紹,先按照寶雞青銅博物館的布展順序來一一介紹我印象比較深的文物。

▼ Part 1

第一展廳:青銅之鄉(xiāng)

第一展廳主要介紹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xiāng)”的原因

當年作為周人遷徙地陳倉之時,澆鑄出了大量青銅器。而自漢代以來,這里的青銅器就不斷出土,其數(shù)量之巨,精品之多,銘刻內(nèi)容之重要,均居全國之首。

圖片為自攝

進館先陳列了晚清四大國寶,都是出土于寶雞的,由于是復制品,我們最后來單獨解說。

晚清四大國寶復制品 圖片為自攝

然后映入眼簾的是楊家村窖藏復原,其實楊家村窖藏的文物相對來說屬于西周晚期,如果按時間順序,楊家村窖藏本來應該是排在這個展廳最后面的,但是由于這個窖藏非常出名,所以被放在了這個展館的最前面,介紹完楊家村窖藏之后再介紹周人起源種種。

關于楊家村窖藏

(西周晚期)

圖片為自攝

文物的來源一般有三種:

第一是傳世物,歷代傳承一般都記錄的非常明晰;

第二是陪葬品,用于墓室里培養(yǎng);

第三種就是窖藏,可能是戰(zhàn)亂或搬遷,器主人無法將這些貴重的物品帶走,于是找了一個地方掩埋起來,待日后歸來的時候在挖出來,沒想到,這一去就再也沒能回來,這讓這些珍寶深藏千年。

2003年,在寶雞楊家村發(fā)現(xiàn)的這處就是窖藏坑,是村民在取土時意外發(fā)現(xiàn)一個窖藏,發(fā)現(xiàn)的時候里面的青銅大鼎套小鼎,中間空隙被土填滿了,所以保存的非常好。這里共出土青銅禮器27件,并且件件有銘文,這在出土文物中還是第一次。一個家族擁有4000多字的銘文記載也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而且標準器眾多,氣勢恢宏!

逨(lai)鼎——四十二年逨鼎現(xiàn)僅存兩個

(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

四十二年逨鼎

四十三年逨鼎

圖片為自攝

四十二年逨鼎現(xiàn)存兩個,四十三年逨鼎應該有十個,但是有兩個遺失了,器型表面保存非常完好,甚至可以看到青銅作為吉金的原色,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青銅都是氧化以后變綠的才顯得滄桑的,最早都是這種金燦燦的顏色,貴氣十足!

其中有件四十三年逨鼎記述了周宣王勸諫監(jiān)察官的言辭,記錄了最早中國特色監(jiān)察官及制度的故事,監(jiān)察獨立于行政與司法,糾察百官,歷經(jīng)千年,淵源流傳。

逨(lai)盉——龍騰虎躍鳳呈祥

(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

圖片為自攝

盉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盛酒器,,也可以用來盛水,用來調(diào)節(jié)酒的濃淡。從銘文得知,逨盉是單氏家族第八代子孫逨為祭祀皇高祖單公而做的一件禮器。

這件造型別致,器身扁平圓形,口上為鳳鳥形蓋,鳳首高昂,展翅欲飛;頭及龍把手,還有盉身的蟠龍紋,再加上龍頭足,塑造出龍噴云吐霧的感覺;器身又與蓋以虎形鏈相連。

整體將天上飛翔的鳳鳥,水中遨游的巨龍,地上奔跑的老虎巧妙的結(jié)合在了一起,呈現(xiàn)出一副龍騰虎躍鳳呈祥的精彩畫面,是西周晚期青銅器高超工藝和造型藝術的典型代表。

逨(lai)盤——中國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中國第一盤,反證了司馬遷《史記》的真實性

(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

圖片為自攝

盤為盛水器,一般與匜配套使用。西周的青銅多為記事,盤口會越來越平闊,這件是件典型器。

上鑄有360字,是建國后發(fā)現(xiàn)的最長的一篇西周銅器銘文。不僅如此,逨盤銘文記載了單氏家族8代人輔佐西周12位王(周文王至周宣王)征戰(zhàn)、理政、管治林澤的歷史。

這是第一次從考古資料里對西周王室變遷及年代世系有著明確的記載,第一次印證了《史記·周本紀》所記西周諸王名號,對夏、西周斷代工程所擬的西周宣王年表做出了檢驗,反證了司馬遷《史記》的真實性,而更顯其珍貴!

圖片為自攝

單五父壺

(西周晚期: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圖片為自攝

單五父壺,一共一對一樣形制的,制作十分精美,腹部有單頭雙身的龍,最精致的地方在把手處,由三頭各不相同的獸頭疊羅漢式構(gòu)成。

可以看出,西周晚期青銅器的器型已經(jīng)非常精致,而且具備多樣性,銘文字數(shù)也大幅度增多,而對比商朝鼎盛時期的青銅器來說,商朝青銅器三層花紋理細膩,適合近看細細品味;而西周青銅器紋理比商朝更為簡潔粗獷,更適合遠觀,也有可能側(cè)面說明當時祭祀場地及祭祀范圍的增大。

那么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周人早期青銅鑄造的情況↓

寶雞桑園堡墓地

(商代晚期-商末周初時期)

與楊家村窖藏不同,桑園堡是陪葬坑,1958年,在筑路過程中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青銅禮器、兵器、車馬器、陶器等共二十余件,鼎內(nèi)還殘留有動物骨頭,鼎下方有煙炙痕跡,經(jīng)調(diào)查,這里應為一處西周早期墓葬群,其中一些器物可早至商代晚期。

2獸面紋鼎(商代晚期)、3蟬紋鼎(商代晚期)、4渦紋鼎(商代晚期)、5乳丁紋簋(商末周初):1958

這幾個鼎分別是商代晚期及商末周初的青銅器,可以看出此時器型較之中原地區(qū)還不是非常發(fā)達,裝飾比較樸素簡單,也可以看出周人此時國力還未到強盛時期。

不過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商代晚期的高腳杯,感覺還是挺穿越的。

圖片為自攝

到了西周中期,國力興盛,器型明顯沉穩(wěn)大氣起來。 周原為周人的發(fā)祥地,位于陜西省寶雞市的扶風、岐山附近。作為西周故都,這里不僅是周天子敬天祭祖,舉行各種大型禮儀活動的圣地,也是一大批王公貴族聚居和獲取食祿采邑的集中地。

莊白一號窖藏(西周中期)

1976年扶風縣莊白村村民在平整土地時意外的發(fā)現(xiàn)了莊白一號窖藏,窖內(nèi)103件青銅器放置井然有序。莊白一號窖藏是建國以來出土窖藏中規(guī)模最大、器物最多的一座,著名的“青銅史書”墻盤,“藝術瑰寶”折觥均出自這里,但是當天我并沒有看到這兩件珍寶,但由于這兩件文物過于珍貴,所以找來網(wǎng)圖解說一下。

墻盤——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中國的“青銅史書”

(西周中期)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因墻在周朝做史官,又被稱作“史墻盤”。

周武王滅商后,并沒有把商王朝貴族趕盡殺絕,商紂王的一位庶兄微子一家就歸附了周朝,還受到重用。經(jīng)五代,相傳到了墻這一代,仍在周王朝中擔任史官。這位史官墻沒有忘記自己家族興盛的原因,因而更加感激周天子不計前嫌重用他的恩德,于是鑄造了一個大青銅盤,并將自己的全部感情凝聚成文字,寫成一篇詩文銘記盤上。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所記述的周王政績與司馬遷的《史記·周本紀》中的內(nèi)容非常吻合,這個家族作為殷商的臣屬遺民后成為周朝的重臣,更對研究周王朝接納異族的用人策略,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史料。正是因為銘文的重要歷史價值,墻盤被考古界專家們譽為中國的“青銅史書”。

還有一點就是墻盤的銘文使用的是簡明整齊的四言句式,且大多押韻,頗似《詩經(jīng)》,這是已知時代最早的帶有較明顯駢文風格的銘文作品,不僅如此,史墻盤銘還是一篇很漂亮的書法作品,書法比較有造詣者基本都臨過墻盤的拓片。

折觥——斷代標準器

(西周中期)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觥出土較少,陜西僅出土三件,折觥應屬西周昭王時代,還是一件方形觥,更是少之又少,是青銅器斷代的標準器,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折觥”是以羊的形象為主題設計的,實際上折觥的整體是由各種各樣的動物組成。分解開來,羊角部分實際上是龍的形象,羊身上有龍紋、鳥紋、獸面紋,尾巴是一個鳥的形狀,整體看是一只華麗的大肥羊。

xing簋 (xing這個字實在打不出來)

(西周中期)

圖片為自攝

簋的蓋可反過來當碗使用,圓簋方座底座是西周出現(xiàn)的新樣式,一方面代表天圓地方,一方面當時的人席地而坐,墊高底座使用更加方便,雖然沒有發(fā)現(xiàn)煙炙痕跡,不過也有可能實用器的底座可以用于加熱。

三年xing壺 (xing這個字實在打不出來)

(西周中期)

圖片為自攝

三年壺的顏色有些發(fā)黑,說明鑄造的時候銅錫鉛的比例沒有掌握好,錫鉛比例偏高了。

這個壺主要采用了竊曲紋和波曲紋作為裝飾。西周中期以后,裝飾紋理逐漸抽象化,形成一種新的主導性的紋飾竊曲紋,這種紋飾是一種適應裝飾部位要求而變形的動物紋樣,是動物的簡化和抽象化。周代打破了商代以來,以直線為主的裝飾特點,也打破了對稱格式。一般由兩端回鉤的或“S”形的線條構(gòu)成扁長形圖案,中間常填以目形紋,但又未完全擺脫直線的雛形,因而形成直中有圓、圓中有方的特點。

西周晚期因為已經(jīng)在開篇介紹過楊家村窖藏,所以這邊按照時間脈絡再提樣比較精致的器物↓

伯公父勺

(西周晚期)

圖片為自攝

伯公父勺1976年寶雞市扶風縣云塘窖藏出土。這個勺據(jù)猜測可能是盛酒器,不過我個人覺得把手略短用來盛酒不是很方便,所以也可能是飲酒器或者分酒器。

青銅削刀一組

(西周時期)

圖片為自攝

削,是一種弧背凹刃的小刀。傳說早在黃帝以前,先民們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銅刀了。削刀的用途很多,可以作為短兵器近身使用,也可以用來刻書寫字。商周時期,這種銅削刀還是制骨、冶銅等手工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工具??梢钥闯鲆呀?jīng)做得非常鋒利輕巧。

▼ Part 2

第二展廳 周禮之邦

周王朝文化的核心是其禮儀制度,第二展廳以對周禮的追溯和闡釋為線索,以寓意周人宗法制的青銅樹為開篇,闡明宗法禮制中的大宗、小宗的含義,展示西周的創(chuàng)立和周禮的各個方面。

代表宗法制的青銅樹,現(xiàn)代制作 圖片為自攝

封建親戚 · 以藩屏周

武王滅商后,西周以僻居西部的小邦成為中原的主人,面對一個龐大發(fā)達而且具有悠久文化傳統(tǒng)的商民族來說,如何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法的統(tǒng)治者?他們實施改革,實行了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制。這種政治體制,深刻的影響著東周乃至后世的統(tǒng)治形式。所以西周的禮器達到高峰,而且多帶有銘文。

剛?cè)腽^主要展示了各種青銅器的器型。因為西周吸取商代酒林肉池的滅國教訓,所以提倡禁酒令,西周的酒器明顯比商朝少了很多,民以食為天,西周更多的禮器多采用鼎、簋、鬲等食器。

鳳鳥紋方鼎

(西周早期)

圖片為自攝

方鼎主要出現(xiàn)于商朝及西周早期之前,西周中晚期慢慢流行為圓鼎。這件方鼎1927年寶雞市戴家灣出土。上面的鳳鳥紋尤為獨特,把鳳鳥紋作為鼎身的主要裝飾比較少見。鳳鳥紋在商代已開始出現(xiàn),到西周早期多作為獸面紋的配飾,西周中期昭王、穆王期間,鳳鳥紋十分興盛,被稱作鳳鳥紋時代。

鳳鳥紋方鼎

(西周早期)

圖片為自攝

這件鳳鳥紋方鼎紋樣也是西周早期的銅鼎,出土于岐山縣羅家河。這件鼎的鳳鳥紋裝飾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左右面青銅氧化程度不一樣,竟有一種獨特的美感。

弓魚(yú)伯雙耳方座簋

(西周早期)

圖片為自攝

弓魚(yú)伯雙耳方座簋1981年出土于紙房頭出土。鼓腹,圈足,下帶方座。據(jù)說座內(nèi)懸一小鈴,奉簋時鈴聲響動,清脆悅耳。在上海博物館看見過一個類似的鄂叔簋,方座下也有一個小鈴,可以對比一下↓

鄂叔簋 西周早期 現(xiàn)存于上海博物館

鄂叔簋 對比座下小鈴 圖片拍攝于上海博物館

鄂叔簋,方座下的小鈴至今保存完好,稍有晃動即會發(fā)出悅耳的聲音,用鏡子把座底鈴鐺照了出來。很遺憾弓魚(yú)伯雙耳方座簋沒有看到鈴鐺。座下鈴鐺的用途不是很清楚,很可能是古人吃飯同時要享受音律,大家一起上菜的時候叮叮當當如同演奏樂曲,很有儀式感。

圖片為自攝

而這件簋的裝飾也比較獨特,采用了高浮雕,整個器形莊重、威嚴、立體感極強。而且把手上疊了一個虎吃牛的造型,十分有趣。

四足橢形尊

(西周早期)

圖片為自攝

尊一般為圈足,這種四獸紋足少見。

渦紋罍

(西周時期)

圖片為自攝

西周渦紋罍,肩兩側(cè)有牛首耳,雙耳間飾有3個等距的浮雕渦紋。

渦紋是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青銅器上的一種紋飾,近似水渦,故為渦紋。但是有人認為,渦紋的形狀似太陽之像,是天火,所以其實代表了火紋。

四耳方座簋

(西周)

圖片為自攝

這件簋用渦紋和竊曲紋作為裝飾,而且是四耳的,紋路清晰粗壯,器面簡潔,顯得造型很獨特少見,看到有點阿拉伯風情的感覺。

營建洛邑·宅茲中國

為了加強對中原地區(qū)原殷商治地的控制,成王即位后就遵照先王遺訓,營建東都洛邑(今河南洛陽),把大批商貴族遷到那里,派兵進行管理。由此周王朝的統(tǒng)治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何尊——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鎮(zhèn)館之寶,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

圖片為自攝

何尊!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來寶雞看“中國”看的就是這尊何尊。

圖片為自攝

“中國”一詞至遲出現(xiàn)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見到最早的證據(jù),就是何尊內(nèi)底所鑄的銘文“余其宅茲中國”。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之事。是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鎮(zhèn)館之寶,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64件文物之一。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除了文化價值,何尊上高浮雕的獸面紋也非常有意思,以前看的都是平面的獸面紋,眼角眉牙的紋路都不知道為什么這么畫,何尊的獸面紋是高浮雕的,完全讓人看懂了平面紋路得獸面紋代表了什么。

對比平面獸面紋:冉方彝 商代晚期 現(xiàn)存于國家博物館 拍攝于深圳博物館

終于找到了一張比較清晰的獸面紋器物的照片,可以與和尊立體獸面細節(jié)一一對應。

圖片為自攝

周公制禮·天下歸心

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開國元勛周公姬旦攝政。歷時七年平定了管蔡之亂分封諸侯穩(wěn)定了周初政局。同時周公依據(jù)周人原有制度參酌殷禮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治理國家的典章制度這就是后世儒家極力稱頌和推崇的“周公之禮”。

沃盥之禮

圖片為自攝

沃盥禮是周禮中重要的禮儀之一。一直都在書中看到《禮記》中提到:“進盥,少者奉盤,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痹谶@里竟然看到實際復原的場景了。

沃盥就是澆水洗手的意思,搭配工具銅盤和銅匜。因為當時的人認為用活水洗手才能洗的真正的干凈?!抖Y記》那句話的意思就是行沃盥之禮時,年輕的人跪著捧著銅盤,年長的人用銅匜來倒水,旁邊的仆人拿著毛巾伺候擦手,復原的場景完全一致。

史籍無載·(弓魚)yú國史話

(弓魚)國是一個史書上從無記載的小國,但是在寶雞市區(qū)的紙坊頭、竹園溝、茹家莊等地發(fā)掘到多處墓葬,讓這個史料中缺載的小國也因此重返歷史舞臺盡情釋放它獨特的文化魅力。

竹園溝七號墓

圖片為自攝

竹園溝七號墓規(guī)模較大,有侍妾陪葬,上面小坑為侍妾墓,小妾側(cè)身面向墓主,下肢微屈,仿佛隨時在等候墓主的召喚。小妾身上還有黃紅條格相間的麻布衣痕跡,顯示出當時視死如生的喪葬習俗。

伯格卣

(西周早期)

圖片為自攝

竹園溝七號墓最著名的文物就是這件伯格卣,有一大一小兩件,還有一件伯格尊。卣是一種盛酒的酒器,這種酒器專門盛加了郁金香料的特殊酒——“鬯chàng酒”,主要用于祭祀。這件卣可謂以羊作為裝飾部件的代表作,在提梁與器身結(jié)合處鑄兩個羊頭,大角卷曲,雙目圓睜,羊頭把提梁和器身鏈銜接的地方遮蓋起來,也起到了固定提梁的作用,以防提梁掉下來損壞器物本身。

竹園溝7號墓還出土了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時代最早的一組3件編鐘,約在西周早期康昭之際,只能從墓室復原場景看到角落里的那三件,應該是復制品。

異性通婚·子孫必蕃

竹園溝十三號墓最早發(fā)掘出來是一對夫妻合葬墓,墓主人應該是(弓魚)國諸侯王(弓魚)伯以及其夫人,后來發(fā)現(xiàn)了旁邊一個更為豪華的之井姬墓里的才是正妻,才知道躺在(弓魚)伯旁邊的應該只是一個妾妃,(弓魚)國雖然未在歷史上留在姓名,而這位井姬出身就高貴了,她可能是井伯之女,井國由周公旦后裔執(zhí)政,而井伯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西周金文中。

西周為了鞏固分封制和宗法制,姬姓貴族通過整治聯(lián)姻、甥舅關系等手段將異姓國聯(lián)姻轉(zhuǎn)化為兩國或多國的聯(lián)盟,使貴族間的關系更加盤根錯節(jié)。周代的婚俗在我國古代婚姻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奠定了我國古代婚姻的基本禮儀和習俗,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井姬獨柱帶盤鼎

(西周中期,1974年寶雞市茹家莊二號墓出土)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這個鼎我竟然拍糊了,原諒我只好用了張網(wǎng)圖才看的清楚。單足帶盤的設計為西周鼎中所罕見,帶盤鼎為溫食器,鼎中盛食物,盤中放炭火。鼎腹底部還殘留有厚厚的煙炱。

古時吃飯是每日兩餐。第一頓飯叫朝食,時間大約在上午九時左右,第二頓飯叫哺(bu)食,時間在下午四時前后。哺食多半是把朝食剩下的熟食熱一下就吃,不再做新飯。帶盤鼎正是“哺食”時用來加熱食物的鼎。

獸面紋雙耳方座簋

(西周早期,1980年寶雞市竹園溝十三號墓出土)

圖片為自攝

竹園溝十三號墓出土的文物都是(弓魚)國的,這件方簋比較獨特之處在于其把手處龍角的紋樣與四川三星堆的紋樣十分雷同,帶有蜀地特色,同批器型有多處類似蜀地特點的紋樣或者工藝,說明「弓魚」國和古蜀國可能有著一定的淵源。

把手處龍角紋樣及造型特點與三星堆文物相似 圖片為自攝

對比圖:三星堆青銅面具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桶形直棱紋提梁卣 西周早期,1980年寶雞市竹園溝十三號墓出土。

圖片為自攝

桶形直棱紋提梁卣,看起來很像今天的保溫飯盒,是當時外出提酒的桶,非常便攜,這種類型的器型一共只出土過五件,國內(nèi)寶雞出土兩件,甘肅出土兩件,還有一件在國外不太清楚情況,碰巧我拍到過甘肅的,發(fā)來對比一下,還是寶雞這兩件更為精致。

涇伯卣 西周早期 出土于甘肅 現(xiàn)存于國家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蟬紋斗。西周早期,1980年寶雞市竹園溝十三號墓出土 圖片為自攝

蟬紋斗。西周早期,1980年寶雞市竹園溝十三號墓出土。

直棱紋提梁卣還配備了蟬紋斗,兩折三曲,放在提梁卣里取水大小剛剛合適,彎曲度又可以保證取酒不灑。

(弓魚)yú國青銅銎內(nèi)鉞

(出土于寶雞竹園溝13號墓)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這件鉞我沒有在展廳看到,不過挺獨特的,就搜了個網(wǎng)圖給大家看看。在上齒端接有一個人首,方臉大耳,面部微凹,濃眉立目,腦后有發(fā)辮,8個發(fā)結(jié)清晰可見,感覺與三星堆的小立人也有點相似,再次體現(xiàn)了弓魚國蜀地的淵源。

對比金沙青銅小立人,現(xiàn)存于金沙遺址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弓魚)yú伯鎣yíng

(西周時期,1974年寶雞市茹家莊出土)

圖片為自攝

弓魚伯鎣是與盤合出的西周新式器型,這件器型比較少見珍貴?!版v”其實就是商周青銅器中常見的盉。盉是中國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調(diào)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調(diào)和酒味的濃淡。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后有鋬。

在迄今已經(jīng)出土的青銅器中,叫“鎣”的極為稀少,只有銘文有“鎣”字才會被稱為青銅鎣,無“鎣”字被稱為青銅盉。

列鼎制度

鼎自古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quán)力的象征,到了西周,衍變成最重要的禮制——列鼎制度,一組形制紋飾相同、大小依次遞減的組合,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身份的規(guī)模,鼎里供奉的肉食和簋里供奉的糧食也不一樣?!豆騻?桓公二年》何休注:“禮祭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春秋中晚期禮崩樂壞,很多諸侯都開始使用九鼎的規(guī)制。

五鼎四簋(兒鼎、兒簋)

( 西周中期,茹家莊一號墓)

圖片為自攝

西周時期嚴格遵守列鼎制度,“茹家莊一號墓”從墓葬的形制(甲型墓、有墓道和車馬坑)和墓室中青銅禮器的組合(五鼎四簋)上看,墓主人(弓魚)伯應是諸侯的身份,也就是說他應是西周豐鎬畿內(nèi)一個諸侯小國的國君。其中8件有“(弓魚)伯自作用器”之類的銘文,也驗證了他的爵位等級屬于伯。

帶盤夔足鼎

(西周中期,1974年寶雞市茹家莊一號墓出土)

圖片為自攝

帶盤夔足鼎上鼎下盤,組合起來是一件袖珍的小火鍋,下面的盤子帶有小孔,可以通風排灰,十分有趣,不過這件器物可能不是實用器,而是古人用來用來“盤”的觀賞器。

曲柄銅匕

(西周中期,1974年寶雞市茹家莊二號墓出土)

圖片為自攝

銅匕看起來很像勺子,但是前端是尖的,這是一件多功能工具,可像勺子一樣舀湯,尖頭可以用來像叉子一樣扎肉,鋒利的側(cè)邊可以像小刀一樣切肉,一件銅匕就可以代替西餐三件套了。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西周時期,隨著以宗法制為核心的分封制的實行,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钡木置妫芴熳映蔀槭聦嵣系奶煜鹿仓?。為了維護和鞏固這種理想的政治格局,以對祭祀權(quán)和征伐權(quán)的掌控為目的的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也就成為很自然的事情。

?hú簋——商周青銅簋中最大一件,西周“簋王”,中國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西周厲王時期青銅器,出土于扶風縣齊村)

圖片為自攝

?簋是周厲王用于祭祀的禮器,?簋的?,同“胡”,是周厲王的名字,銘文記載了周厲王為祭祀先王而自作的一篇祝詞,比較有趣的是,史傳周厲王是個暴君,而這篇祝詞上他把自己寫的無比賢明。

而且?簋不僅是一件王自作器,還是是存世商周青銅簋中最大的一件,所以這不僅是一件王簋,它又被稱為西周“簋王”,是中國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在洛陽博物館藏著一件春秋早期的王自作器,雖然這個墓葬是迄今為止我國發(fā)現(xiàn)的規(guī)格最高的東周墓,推測該墓主人可能是東周第一代天子周平王,這件王鼎↓器型粗糙、殘敗不堪,可見當時國力衰退到何種地步。相比起來,上面那件西周晚期?簋雖然造型簡潔,但是器宇軒昂,霸氣十足。

春秋王作鼎

(春秋早期,現(xiàn)存于洛陽博物館)

圖片拍攝于洛陽博物館

周有亂政·而作九刑

禮刑并用是西周社會的特點之一?!蹲髠鳌ふ压辍份d:“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九刑主要指西周的九種刑罰,分別是墨刑(刺字)、劓刑(音義,割鼻)、刖刑(音月,砍腳)、宮刑(破壞生殖機能)、大辟(砍頭)和撲、鞭、流、贖等刑罰。

刖人守門鼎——座記錄西周刑罰制度的火鍋

(西周中期,寶雞市茹家莊窖藏出土)

圖片為自攝

這種鼎的作用相當于現(xiàn)在的火鍋,上面是鍋,下面是爐子,正面的門打開放炭掏爐灰,左右的窗通風助燃。

而門閂上赫然插著一個人,這個人雖然很小,但由于鑄造精致,依舊可以清楚地看到他頭發(fā)扎在腦后,全身赤裸。最詭異的是,這個人只有一條右腿!說明這個人是一個受了刖刑的人,別的活干不了了,只好來守門。

刖刑在夏朝稱臏,周朝稱刖,秦朝稱斬趾,刖刑指砍去雙腳,春秋時和氏璧的發(fā)現(xiàn)者卞和即被施以刖刑。

公車千盛·蕭蕭馬鳴

西周馬車沿用商的形制,主要由木制成,并使用青銅作為配件,當時的貴族十分重視車,除了等級身份的標志以外,馬車在戰(zhàn)場上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圖片為自攝

之前看到的馬車構(gòu)建都是分開的,這邊這個復原馬車比較形象,各個零構(gòu)件的用途一目了然。

赫赫宗周·黯然東遷

二百多年的發(fā)展,西周王朝開創(chuàng)了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盛筵。但到了晚期,王公貴族與民爭利,政治腐敗,國力衰竭。當北方的犬戎南下侵周,國家已無力抵抗,只得棄城而遷。周初成王為監(jiān)視殷商遺民籌劃營建成周洛邑,至公元前770年時竟成為周王朝的避難之所。

五年琱生尊——記載土田糾紛處理情況的器物

圖片為自攝

琱生尊有幾件,其中帶有銘文的五年琱生尊最為重要,不太清楚是不是這一件。這件器物的銘文講述了西周晚期王朝貴族間的土地訴訟案。它們與傳世的五年琱生簋、六年琱生簋記述同一糾紛的不同階段,一個是糾紛的原因,一個是最后處理的結(jié)果,為理解該事情的來龍去脈,提供了新的金文資料。

正好我也有六年琱生簋的圖片,可以放在一起參考一下↓

六年琱生簋 西周晚期 現(xiàn)存于國家博物館

圖片拍攝于深圳博物館

六年琱生簋傳世件,相傳清代出土于寶雞 ,銘文內(nèi)容均記載了琱生與其他貴族之間因土地引起的糾紛及訴訟,與五年琱生尊講述的事情將前因后果互為補充,是研究西周晚期土地狀況及訴訟的重要史料。

土地糾紛訴訟是西周晚期青銅器銘文中常見的內(nèi)容,折射出王朝末年各級貴族之間矛盾重重,國家政治、經(jīng)濟風雨飄搖的衰退景象。

亻朕(Yìng)匜——被譽為“青銅法典”,中國最早的判決書

圖片為自攝

亻朕匜現(xiàn)存于中國法院博物館,這里的是一件復制品。“亻朕”是一位奴隸主的名字,亻朕匜造型帶有蓋,比較少見。這件器物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其銘文,記載的是迄今所見最早、最完整的訴訟判決書,記敘了西周時期一起奴隸買賣糾紛的經(jīng)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對于研究西周法律制度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而銘文記錄的這件事情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西周早期用禮儀制度約束人民,出現(xiàn)爭議時,人們可以彬彬有禮的和解,而西周晚期,開始訴諸法律途徑解決,特別是原告地位低于被告,在當時竟然敢以下犯上,與周禮相違背,這不僅是禮崩樂壞的前兆,同時也是依法治國的萌芽。

未完,見下篇......


「 同為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你們只收藏、不點贊不轉(zhuǎn)發(fā),是拯救不了民族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百件西周青銅器山西比美
陜:青銅鑄文明--周秦文明之光of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下)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藏品欣賞(上篇)
西周藝術——青銅藝術的瑰寶(之二)
「國寶檔案」之青銅器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