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籠罩,餐飲“至暗時刻”,總有人能突出重圍。
鯨商(ID:bizwhale)原創(chuàng) 作者 | 李清樂
疫情反復,對整個經濟發(fā)展的嚴重打擊,讓餐飲人更深刻感悟到其中的“痛”。抱怨大環(huán)境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躺平”退縮只能跌入深淵。把疫情作為一場大的“體檢”,又暴露了哪些根本性問題,為什么還有一些品牌能逆勢增長?
圍繞餐飲人如何在疫情當下進行自救,鯨商邀請到了資深餐飲品牌操盤手徐曉慶 先生進行了交流,他也是好浙口創(chuàng)始人,還在必勝客、胖哥倆擔任過多年高管。以下為對話內容精編:
鯨商:后疫情時代,選擇做中式餐飲,它的機會與陷阱?
徐曉慶:剛開始做餐飲,很重要是創(chuàng)始人的初心,不是你的資源多好,或零售體系管的做得多棒,初心是“做一道好吃的菜,讓消費者滿意”,然后它性價比也挺高,這樣品牌慢慢火起來。
疫情當下,客流下降、外賣抽成高,造成了經營困難。但在我看來,政府、房東給你補貼,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
反而,你要思考一個深層次的問題——你的品類或你這個店,到底是不是適合當前市場?二八原則。
疫情期間還是有很多品類,有很多店能活著的,甚至還在增長。他們初心真正地在做適合老百姓的餐飲,當然不一定都是低價,老百姓消費場景不同,老百姓的消費實力不同,價格有高有低。
鯨商:最近這幾年,為什么餐飲淘汰那么高?
徐曉慶:很多人進入到餐飲行業(yè),就是想快速暴富,拼命打造一兩家網紅店,然后忽悠別人加盟,你看,我餐飲品牌投入不高、人效很高,不需要廚師,用我的半成品、用我的 SOP,就能開成。這些人把一種捷徑、僥幸,改變了很多進入餐飲行業(yè)的人的初心。
所以,大家看到那么多烘焙、茶飲、小吃,技術含量低,但這類東西網紅屬性又很強,生命力卻不強,當選址、口味不能讓消費者的接受度,它的生命周期就會很短。
鯨商:疫情前后餐飲行業(yè)的明顯變化?
徐曉慶:疫情當下,人吃的消費總量還是在那的,只是“吃”的形式發(fā)生了改變?,F(xiàn)在經濟環(huán)境差一點,那大家會選一些更加剛需的東西吃,疫情期間大家不能很好地出門社交了,那聚餐型、社交型消費就減少了,去購物中心的人群,轉化為社區(qū)型的街邊,或者居家外賣。
做餐飲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需要精耕細作、全情投入,這行一些浮躁現(xiàn)象,現(xiàn)在通過疫情,問題都暴露出來了。
鯨商:什么樣的品類是更具備生命力的?
徐曉慶:人的“一日四餐”,早餐、中餐、晚餐、夜宵,在不同城市,不同的區(qū)域,人的口味習慣會不同。通常情況下?!爸乜谖丁比菀兹珖恍?,比如火鍋、辣的菜它會全國化。
這四個用餐時段,根據(jù)大家區(qū)域口味、消費習慣,去選擇一個方向。現(xiàn)在的網紅產品,它可以作為零食或下午茶點綴這類東西,一定是快進快出。供應鏈打造,好產品和好品類,決定了這家公司未來的價值。你能選一個是剛需品類,那生命力會更強。
鯨商:你怎么看待互聯(lián)網大廠進入餐飲賽道?
徐曉慶:資本做選擇,一定有它的角度。資本投餐飲,他不怕貴,而怕錯,所以他投的項目,一般是有一定知名度了,品牌店的形象、口碑、流水都不錯,他往往用財務模型來算這個行業(yè)。
作為餐飲人,我跟他們不同。餐飲品牌不是僅靠資本和資源就能打造出來的,需要你花上三、五年以上時間去沉淀,互聯(lián)網人轉過來拿到投資的人,他們在營銷推廣上很厲害,但往往忽視了線下傳統(tǒng)細節(jié)的復雜性,做一兩家店很火,但你能保證復制到每一個地方、每一家店都能賺錢嗎?里面還有跟資本的對賭條款,得做概念、沖上市。
傳統(tǒng)餐飲人,我拿不到你的錢,但是我拿得到消費者的錢。小生意的現(xiàn)金流邏輯,更符合大部分普通創(chuàng)業(yè)者,所以大家要為長遠打算,死摳細節(jié),要產品、團隊、供應鏈的各項穩(wěn)定性,來對抗市場的不確定性。
現(xiàn)在,餐飲行業(yè)有點被資本帶偏了,搞得烏煙瘴氣。告訴你要“去廚師化”,用半成品。
鯨商:預制菜不就這樣?
徐曉慶:預制菜方向是對的,但不能完全用在我們餐飲企業(yè),就像西貝用預制菜加熱,這樣搞對得起消費者?消費者專程來飯店,想吃的是新鮮食材,享受廚師的手藝,付了80塊錢,就應該享受到對應的服務,而不是吃20塊錢的料理包。
預制菜 To B進入到外賣店、團餐,或趕時間的快餐,滿足特定場景特定人群需求,但不是贏得消費者芳心的主流。To C到私廚里,在家不會做20多道菜,那預制菜可以滿足這部分需求,或者宅在家當方便速食,填飽肚子就好。
鯨商:疫情發(fā)生前后,中式這樣的餐飲創(chuàng)業(yè)最大的不同和變化,來自哪幾方面?
徐曉慶:第一個就會更理性,拿錢的跟投錢的都會更理性。餐飲到底是靠我們營銷就能讓客人來吃,還是做好產品會來吃。第二個,我覺得對餐飲行業(yè)大家不要太悲觀,餐飲的消費需求它永遠存在,你要找到產品的契合點開店。
餐飲是穿越經濟周期的行業(yè)。餐飲百分之七八十針對的是周邊人群,百分之二三十是流動人群,受疫情影響,流動人群下降了,但影響對你來說是不是致命的?對你來說致命的因素又是什么?
你的利潤本不高,或者是你自己的本不夠厚,門店死掉的概率就大,就像茶顏悅色,沒有疫情時可以吹?!帮柡凸簟?,幾百米開好幾家店,大家都覺得你很羨慕,但我絕對不會這么干。不現(xiàn)實的,在你永遠認為都是在一個非常良好的循環(huán)之下,你可以活著,稍微受點影響你就完蛋了。
鯨商:現(xiàn)在資本市場,除了海底撈,其他上市的餐飲公司市盈率都很低。
徐曉慶:那是要看整個資本市場對我們餐飲未來的一個了解程度,只有對他們越來越理性,真正了解了這個行業(yè)的資本化,我覺得才會全面打開?,F(xiàn)在引導餐飲行業(yè)的這些非理性的太多,每個行業(yè)頭部的兩三個品牌,才有機會去上市。綠茶也好,老娘舅也好,老鄉(xiāng)雞也好,幾乎都是10年以上的品牌了。
鯨商:疫情反復,有的餐飲人熬不住了,要換行業(yè),大家該怎樣度過?
徐曉慶:疫情遲早會過去,這過程中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既然已經開了這個店了,產品和運營到底做到幾分?我們堅持下去到底能堅持多久?一定要算清楚。
疫情是“體檢”,體檢了以后發(fā)現(xiàn)多大因素是自己的問題,多少問題是客觀環(huán)境造成。堅持下去,哪些是需要改變的?產品線調整還是人員要調整,降低一些運營成本。如果這兩個都沒什么可變化的,你這品類在未來看不到希望,該斷則斷。換個賽道未必是壞事,否則會越陷越深。
鯨商:你們怎么樣度過疫情?
徐曉慶:疫情前,我們已經意識到好浙口的產品工廠化,走不長遠的要停掉。去年開始,我們跟香港上市公司“中環(huán)控股”合作,簽了5個餐飲品牌,轉型開集合店的形式,今年1月1日在杭州開出了第一家,做“一日四餐”從早餐到夜宵的全時段餐飲,未來還將結合“菜市場”模式加入生鮮,比如1000平米的集合店,80%是餐飲,20%是零售。
鯨商:有點像“盒馬”+“文和友”的mini綜合體?你也變成地產運營商了,而非餐飲經營商?
徐曉慶:跟他們不一樣,我們不是“二房東”,我們合作的五家餐飲品牌,我控股51%,比如王阿蓋,它在浙江衢州已經發(fā)展好幾年了,在杭州也有10多家店了,在它存量基礎上,我們成立合資公司做增量,在我們集合店里做聯(lián)營。
我規(guī)避了自己去創(chuàng)五個品牌的風險,選擇合作品牌已經經過市場驗證了。我們的大股東“中環(huán)控股”早年是做房地產的,前年在香港上市后,他們學習復星集團,在做全產業(yè)投資布局了,農業(yè)大消費、大健康、硬科技、教育主要這四個賽道,我在這邊復制大消費,農業(yè)這塊我們也有自己農場,餐飲供應鏈服務會是我們未來重點方向。
鯨商:那你不就把“雞蛋放到同一籃子”里了?這底層邏輯是什么?
徐曉慶:我們選址不找商業(yè)中心,最理性的狀態(tài)是周邊為社區(qū)、寫字樓聚集的地方,我找1000平米的地方,相當在周邊做個全時段餐飲渠道的“壟斷”,我們又不做加盟,合作的五家餐飲品牌可以根據(jù)市場反饋情況調換。
過去單體門店日租金可能要10塊/平米,但我整體租下來,可以談到7-8塊每平米,統(tǒng)一裝修、統(tǒng)一采購、統(tǒng)一收銀,分攤下來各項成本能最低。里面還有200平米的生鮮超市周邊三公里引流,甚至在我的檔口,可以做個10平米的奶茶店,形成一種小型范圍內的結合體。一張會員卡,可以從早餐包子混沌,吃到夜宵燒烤。
從前端到后端,線上到線下,我們不是靠單體餐飲品牌來引流,而是在網格組合24小時全時段統(tǒng)一運營,如此一來我們的營業(yè)利潤也能夠最大化。今明兩年,我們在杭州開出三五家店,一家店流水上5000萬,也能1—2億了,模式跑通,再向周邊城市復制擴張。
杭州第一家店在星光城,目前只有3個餐飲品牌,第二家店在機場路,我們已經定了一個位置,籌備中。
鯨商:那未來你們也要進行資本化?
徐曉慶:我們不做加盟投資,但可以找對口品牌進行單店投資,還可以做集合店整體品牌的融資,提高單店的抗風險能力。未來從“中環(huán)控股”體系里分拆出來,重新打包上市也可以。
鯨商:經過疫情洗禮,餐飲數(shù)字化下一步會做到怎么樣的狀態(tài)?
徐曉慶:餐飲數(shù)字化最重要的是兩塊,一個在外部供應鏈,另一個在內部成本管控、銷售運營,針對不同的店其實是不一樣的,100平方以內小型的店,客單價又低,數(shù)字化主要還是體現(xiàn)在銷售運營這一塊,沒必要再植入其他太多東西,費精力,效果也不明顯。對于品牌連鎖的多店群,數(shù)字化則是在全鏈路的投入是有必要的。
中國餐飲連鎖化程度遠低于歐美日韓等國家,所以淘汰不專業(yè)的夫妻老婆檔,中式餐飲品牌連鎖化提高,是大勢所趨。
鯨商:你判斷疫情對餐飲行業(yè)的沖擊,還會有多久?
徐曉慶:這個不好說,但從今年疫情反復的情況來看,我感覺大家的承受力都快到極限了吧。一方面,我相信疫情會得到控制,情況會向好發(fā)展;另一方面,經過這樣折騰,大家心態(tài)也會變得更自然,不會像以前那樣恐慌,慢慢地會放開吧?行業(yè)也會慢慢恢復。
關鍵是,大家要通過疫情帶來更深層次的思考,讓自己做的事情更有價值,更遵循初心,更能長期化,我覺得這個才是更重要的。
鯨商:未來,中式餐飲的趨勢走向會如何?
徐曉慶:疫情的不確定性,很多不好預判??傻讲惋嬤€是要回歸初心“好吃、不貴、衛(wèi)生”,至于外賣和堂食誰的比例更高,只要符合顧客人群消費習慣,都可以。這樣產品更具吸引力,人效、品效更高,那就是細活了。當下這種環(huán)境下,選剛需品類,會比別人活下去的概率更高。
鯨商:這塊,我跟行業(yè)朋友交流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現(xiàn)象,經濟發(fā)達度與當?shù)靥厣惋嫵鋈δ芰Τ煞幢?/span>,典型的是湘貴川的美食,就是比杭幫菜、粵菜更受歡迎。
徐曉慶:餐飲發(fā)展得好的地方,它對食材的技術操作要求會高,比它復制反而就難了。重口味的東西,在全國的機會是大一些。全國有很多特色小吃有品類沒品牌,但拿到一個新城市,你不能指望100%的原汁原味,需要做本地化改良,符合當?shù)卮蟊娍谖?,這也意味著放棄原有的特色底蘊。
比如桂林米粉,粉這個品類本身就很剛需,有全國性銷售基礎,口味可以重一些適合更多年輕人,但胡辣湯這個品類,就未必適合全國了。
鯨商:你之前在必勝客也待過,從西式餐飲轉向中式餐飲,你看到的機會和可借鑒學習的地方?
徐曉慶:西式餐飲的標準化,可以適當?shù)慕梃b,沒有絕對的,因為團隊管理人員的思考,跟中式餐飲不一樣。
鯨商:實踐下來,包括創(chuàng)業(yè)下來,哪些東西符合你的預期,哪些是超出你預期的?
徐曉慶:最難的,我認為還是團隊,這么多年來,團隊是不斷地更替,要找到最合適的人在一起做事情,一起向著同一個目標,目前還趨于完善。超出預期的是“疫情突如其來”,而且影響如此深遠,環(huán)境不好,之前都沒想到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