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將相 寧有種乎
作者:魏經(jīng)偉
魯迅先生曾經(jīng)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說的是史記的史學(xué)價值冠古絕今,而無韻之離騷,說的是史記在文筆上的優(yōu)美程度堪比離騷。要知道魯迅先生向來是一個言詞犀利的文學(xué)批評家,而且還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頗有微詞,對史記這樣一部敘述封建社會歷史的書籍給予如此之高的評價,可見史記在學(xué)者心中的份量和地位。
然而,僅憑一些學(xué)者的溢美之詞,并不是我們讀一本書的理由,自古以來文人有相輕的說法,但在著書立說這一方面卻恰恰相反,尤其是現(xiàn)在,書店里到處充斥著某某知名作家、知名學(xué)術(shù)團體聯(lián)合推薦的“大部頭”,選購的時候往往被這些名頭唬住,回家打開包裝一看,大都是一些空洞無味,掛羊頭賣狗肉的文字垃圾,我上過幾次當(dāng)之后,一看到封面上滿是“勛章”的書就“敬而遠(yuǎn)之”,堅決不買。
在我看來,衡量一本著作是否為經(jīng)典的標(biāo)準(zhǔn)至少有兩點,一是能夠被大多數(shù)讀者所接受,二是能夠經(jīng)得起時間的檢驗,毫無疑問,史記正是這樣一部著作。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jì)、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其中有多少史學(xué)價值,我作為一個非專業(yè)人士不好評論,但單就對于史實客觀準(zhǔn)確的描述這一方面,不少史籍是可以與之媲美并且略勝一籌的,例如:比起《尚書》來它不夠正式,比起《春秋》來它不夠簡練。而就文字的優(yōu)美程度而言,史記更是遠(yuǎn)不及離騷的,即使在漢武帝那個年代里,司馬遷的文筆也算不上最好的,隨便從同時期的文學(xué)家司馬相如的文章里找一篇就能甩史記好幾條街,而司馬遷對此也頗有自知之明,在整個《史記》中,專為文學(xué)家立的傳只有兩篇:一篇是《屈原賈生列傳》,另一篇就是《司馬相如列傳》,并且在《司馬相如列傳》中,司馬遷不惜筆墨,不計篇幅,對司馬相如的文章進(jìn)行了全文收錄,以致《司馬相如列傳》的篇幅相當(dāng)于《屈原賈生列傳》的六倍,這在以惜字如金為特點的史書中是極為罕見的,可見其對于司馬相如寫作能力的欽佩。
然而,盡管史記并不如魯迅口中的那般完美,但其對于后世的影響力和普及程度卻是遠(yuǎn)遠(yuǎn)超過同類著作的。《尚書》和《春秋》我都慕名讀過,現(xiàn)在是連一個字都不記得了,而司馬遷推崇備至的司馬相如的那幾篇大賦,初讀還覺得氣勢恢宏,詞藻瑰麗,讀了幾遍后就覺的於橫陳時,味如嚼蠟了。始終覺得記憶猶新,能夠朗朗上口的唯有史記。究其原因,是因為史記是“活”的,是有生命力的,這種生命力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散失,反而愈發(fā)旺盛。而這種生命力的核心,正是其中蘊含著的“中國式”普世價值。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在傳統(tǒng)封建社會中,人世間最高貴的人是天子,普通百姓都是直接或間接服務(wù)于天子的,盡管孟子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但卻鮮有人應(yīng)和,可以說,追求與君王平等的尊嚴(yán)和權(quán)利是每個封建社會的百姓深埋在心底想說而又不敢說夢想,而司馬遷卻敢為天下先,以天子腳下史官的身份把它寫了出來?!扒覊咽坎凰兰匆?,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史記·陳涉世家》,這句話表面上是陳涉在田間地頭對伙伴們的一句戲言,但實際上是司馬遷的精心安排。
顯然,陳涉到底有沒有說過這句話是很難得到驗證的,況且即使陳涉真的說過這句話,按照著史簡明扼要的原則,也不應(yīng)做詳細(xì)記述,司馬遷之所以將其繪聲繪色地寫了出來,就是要借陳涉之口告訴全天下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子其實和百姓是一樣的!而這樣的伏筆幾乎貫穿了整個史記。在史記之前,所有的史籍著作均是圍繞著“王侯將相”來寫,極少提及平民,更沒有人為平民單獨列傳,但司馬遷卻別出心裁,在史記中用了相當(dāng)?shù)钠鶠槠矫駟为毩袀?,并且在許多篇章中反映了平民階層的生活狀況,贊揚平民出身的人物的作為,從多方面記載他們的壯舉對于天下安定的作用。
早在戰(zhàn)國時期,重農(nóng)抑商的思想就已廣泛傳播,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更是在其著作五蠹一文中,直指“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沸靡之財,蓄積待時,邦之蠹也?!彪S后這類觀點被統(tǒng)治階級普遍接受。但司馬遷卻逾越了身份的尊卑、血統(tǒng)的偏見,接連寫了魯仲連、樊噲、酈商等出身貧賤的人物為王朝立下的汗馬之功;無視了統(tǒng)治階級對于下層勞動人民的看法,記載醫(yī)者、游俠、滑稽、日者等下層人物的合傳、類傳多篇;并且專門為社會最底層的工商業(yè)者立傳,大力贊揚他們自立更生,通過勤勞創(chuàng)造財富的行為。在司馬遷所在的社會環(huán)境下,給予百工如此之高的待遇和評價,是絕對的驚世駭俗。
隨后,司馬遷又將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高漸離這六個本見不得光的刺客逐個脫胎換骨,變成了扶弱拯危、反抗強暴的大英雄。最后,司馬遷還以“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的結(jié)語將這種行為提升到了大義的高度。要知道這六個人行刺的不是公卿就是皇帝,司馬遷贊揚這種行為的背后,是對下層勞苦人民的同情和對統(tǒng)洽階級的不滿。而且司馬遷這種不滿不僅發(fā)泄到了前朝統(tǒng)治者的身上,就連漢朝的開國皇帝,漢武帝的曾袓劉邦也沒有幸免。司馬遷在《高祖本記》中里里外外,來來回回的拿高祖開涮,例如;他先稱劉邦“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贝笏练Q贊一翻后突然筆鋒直下,來了一句“亭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翻譯成今天的話就倆兒字-猥瑣。隨后,司馬遷又將劉邦拋妻棄子,舍父分羹之舉記載的淋漓盡致。
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qū),柰何棄之?”於是遂得脫”。
彭越數(shù)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span>
司馬遷以滕公夏侯嬰之口指出了劉邦的無情無義,與以陳涉之口說出“寧有種乎”的手法一模一樣,既表達(dá)了自己的心聲又開脫了自己的責(zé)任??矗咦鏌o情無義不是我說的,是夏侯嬰那廝說的!更絕的地方在于,司馬遷在這里并沒有將劉邦的兒子稱為之為公子或太子,而是直接用了孝惠帝這個稱呼,于漢朝來講,這就不僅僅是棄子這么簡單!劉邦這是在變相的謀殺下一任皇帝!沒有了漢惠,談何漢武?在罵劉邦無情無義的同時捎帶著堵住了漢武帝的嘴,不可謂不精彩!至于劉邦那句“我爸就是你爸”更是無需多講的無恥了!
上述這些只是《高祖本記》中的明貶,至于暗貶則更多。史記在《高祖本記》和《項羽本記》中都記述了劉、項兩人見秦始皇的場面,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項羽與項梁俱觀,項羽稱“彼可取而代之!”此話一出,英雄氣概盡顯。而劉邦則是以囚犯的身份押送刑徒服徭役期間,看到秦始皇車駕出行,“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dāng)如此也!’”充滿了羨慕之情。如果兩文不作對比來看,都是在說劉項二人胸懷大志,但一作對比即發(fā)現(xiàn),劉邦的氣量比項羽小了不止一點。清王鳴盛對此評價說:“項之言悍而戾,劉之言則津津然不勝其歆羨矣。陳勝曰:'壯士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項籍口吻正與勝等,而高祖似更出其下?!痹噯枺瑒詈晚椨鹫娴亩记∏梢娺^秦始皇嗎?我認(rèn)為未必,這本質(zhì)上又是司馬遷的巧妙安排,目的是抑劉而尊項。顯然,司馬遷不接受成王敗寇的思想,做了皇帝又怎樣?英雄始終是英雄,市井之徒始終是市井之徒!而這樣的側(cè)面描寫在史記中隨處可見,其中最為經(jīng)典的是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中陳平巧對漢文帝的那段。
孝文皇帝既益明習(xí)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曰:“不知。”問:“天下一歲錢谷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于是上亦問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鄙显唬骸爸髡咧^誰?”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zé)廷尉;問錢谷,責(zé)治粟內(nèi)史?!鄙显唬骸捌埜饔兄髡?,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謝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駑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biāo)臅r,下育萬物之宜,外鎮(zhèn)撫四夷諸侯,內(nèi)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孝文帝乃稱善。右丞相大慚,出而讓陳平曰:“君獨不素教我對!”陳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問長安中盜賊數(shù),君欲強對邪?”于是絳侯自知其能不如平遠(yuǎn)矣。居頃之,絳侯謝病請免相,陳平專為一丞相。
司馬遷僅用了一個故事便讓讀者明白了陳平的能力之高,省去了大量的華而不實陳詞濫調(diào),可見其記敘手段之高超。
如果說孔子的論語寫的是仁義禮智,司馬遷的筆下就是滿滿的快意恩仇,他對下層勞動人民毫不吝惜的施以同情,對有益于國家的功臣恰到好處的給予了贊揚,對魚肉百姓殘暴不仁的統(tǒng)治階級毫不客氣的給予了抨擊和諷刺,通過把平民與王侯將相同至一書,更是無聲的表達(dá)了自己對于唯血統(tǒng)論、唯階級論的不恥!這種看似離經(jīng)叛道的編纂思想的背后,是司馬遷進(jìn)步的歷史觀的體現(xiàn),而這種體現(xiàn)使得史記具有了跨時空的意義,即使今天看來,也頗為可貴!(誰說我們拼不過官二代?有史記為證!)
司馬遷可謂真性情也,而這種真性情在一個正統(tǒng)的史官身上是不會有也不可以有的,司馬遷突破了這個限制,他沒有把自己當(dāng)作一個為君主歌功頌德的宣傳者,而是把自己定義成了伸張正義為民請愿的俠客,這是司馬遷從人格上高于其它史官的地方。其次,縱觀二十四史,都是圍繞“治”來寫,只有司馬遷圍繞“民”來寫,故而司馬遷的史記從核心價值觀上就遠(yuǎn)遠(yuǎn)高于了其它史籍,時代越進(jìn)步,《史記》的價值就越能得到凸顯,只要人類追求自由和正義的腳步不停歇,《史記》就能永遠(yuǎn)流傳下去!
嗚呼!世上再無像司馬遷一樣的史官,也再無像史記一樣的史書!
感謝投稿作者:魏經(jīng)偉
▼
有事您就聯(lián)系豬老三
微信:ahqw1989
QQ:1465417804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