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先生有名的書,除了《圍城》,便是《管錐編》與《談藝錄》了。
我一個朋友開過句玩笑:后兩本,大概與《尤利西斯》似的,買了之后就擱書架積灰,不會去看的。
所以,怎么看待《管錐編》呢?
我私人說句政治不正確,但很真誠的話:
《管錐編》這種書,與古人許多詩話、詞話、書話類似。本身蘊藉深厚,但因為作者們并不負責普世指導,簡直還有點自娛自樂,所以,若本身積淀沒到那份上,讀的樂趣不會太大。
直白點,如果讀不高興,就沒有必要強行去讀。
中國古人這種治學筆記,跟論文不同?,F(xiàn)代體系下的論文,大多務(wù)求清晰明白,邏輯清楚。如科普書籍,也多是姿態(tài)平和,務(wù)求老嫗?zāi)芙?,生怕大家看不懂?/p>
而《管錐編》,卻是老士大夫式的趣味,既是跟自己玩,也是跟“想象中跟我讀書差不多而且趣味也接近的讀者”玩。
只舉一例:
武帝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按《張釋之、馮唐列傳》文帝曰:“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獨不”如沈佺期《古意》:“誰謂含愁獨不見”,今語所謂“偏偏不”。杜甫《詠懷古跡》:“蕭條異代不同時”,曰“不同時”而復曰“蕭條異代”,重言以申明望古遙集之悵也?!度龂?。蜀書·許靖傳》裴注引《魏略》載王朗書曰:“眇眇異處,與異世無以異也”;頗具名理,以“無以異”和同兩“異”,亦善于修詞者。
這段話拿了《司馬相如列傳》里的話,然后發(fā)散思維,引經(jīng)據(jù)典,揉搓“獨不”、“同時”的用法。咬文嚼字,自己樂。
像讀過《史記》、《漢書》、《三國志》,又熟杜甫的,自然覺得這種揉搓很有趣。
若沒讀過的,就味同嚼蠟了。
其實士大夫書治學書筆記書,多是如此:界面并不特別友好。人家寫書時,本來就默認了有條門檻:
“是懂的對吧?細節(jié)我不多解釋啦?!?/p>
楊萬里《誠齋詩話》開篇:
句有偶似古人者,亦有述之者。杜子美《武侯廟》詩云:“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此何遜《行孫氏陵》云“山鶯空樹響,垅月自秋暉”也。杜云:“薄云巖際宿,孤月浪中翻?!贝蒜仔拧鞍自茙r際出,清月波中上”也,“出”“上”二字勝矣。
這段話乃是,默認讀者熟悉杜甫,熟悉何遜,熟悉庾信,才說出口的——而我估計現(xiàn)代大多數(shù)人知道庾信,應(yīng)該是杜甫那句:“清新庾開府”。
蘇軾《東坡志林》,有個帶葷的段子,說人怎么都撐得住,就是抵抗不了男女之欲:
昨日太守楊君采、通判張公規(guī)邀余出游安國寺,坐中論調(diào)氣養(yǎng)生之事。余云:‘皆不足道,難在去欲。'張云:‘蘇子卿嚙雪啖氈,蹈背出血,無一語少屈,可謂了生死之際矣,然不免為胡婦生子。窮居海上,而況洞房綺疏之下乎?乃知此事不易消除。'眾客皆大笑。余愛其語有理,故為記之?!?/p>
如果您不知道蘇武牧羊的典故,這個段子也沒那么好笑了。
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已經(jīng)算很通俗了,但像下面的句子:
太白純以氣象勝?!拔黠L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guān)千古登臨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
如果不加注,而讀者又不是詩詞愛好者,李白、范仲淹、夏竦這幾個人名對不上號,又或者沒讀過“長煙落日孤城閉”、“水殿按涼州”那兩闕,看這段的話,大概完全啞巴聽天書,不知道在說什么吧?
所以了,許多古士大夫氣性的文論,本身并不是課本,而是愛好者的進修讀物,是讀書人的閑暇娛樂。里面布滿了內(nèi)行言辭,對非愛好者而言,就是黑話。那是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寫給行外人讀。
若沒愛好,不必強讀,更不必強行覆蓋了錢鐘書先生的知識面后去讀。所以啦,還是那句:《管錐編》,有樂趣就讀;若沒到那份上,不必強讀。
這個道理,也可以覆蓋到其他專業(yè)書上。
許多讀者們有種期待,“你應(yīng)該寫得讓我們理解,讓我們能從零開始學文化?!钡聦嵣希@類讀物,主要是科普讀物和專業(yè)課本。大多數(shù)學術(shù)著作,是有門檻的。強讀之,效率并不高。寧可看專業(yè)課本入了行再讀——就像您如果不練點力量,一上來就舉100公斤的啞鈴,很容易受傷。這就是我的建議:對這類大師書,沒必要強讀。若要零基礎(chǔ)學習,就直接找課本和古書典籍,更直接,更顯明,更通俗,邏輯更通順。
以及:千萬別覺得讀不了《管錐編》就不好意思。畢竟錢先生大才,又畢生浸淫于此,在自己擅長的領(lǐng)域里玩梗,非專業(yè)治學者領(lǐng)會不到,那簡直太正常了。如果是普通愛好者,那么抱著看熱鬧的心態(tài),大概是最好的:他寫的哪條,恰好和你知識重合,你讀得懂,好,過去;讀不懂,也就算了。
這有點像聽幾個內(nèi)行在講行內(nèi)冷笑話,你本身知識越多,聽了越會哈哈大笑;但你不是行內(nèi)的話,冷笑話也聽不懂,只好假笑,也無趣;而且,靠聽內(nèi)行冷笑話來學習知識,本身事倍功半。
那么索性不聽,或者等將來入了行再聽,也無所謂吧?
許多學問的道理,其實都是這樣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