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深的山溝里只住很少幾戶人家,甚或是一兩戶人家,不能稱為村子,山里人便稱為“山莊兒窩鋪”。
誰誰住山莊兒,象征著偏僻和封閉。和現(xiàn)在旅游勝地的什么山莊完全不是一回事。離我村二里多的溝里就有這樣一個山莊兒,叫“翟算”。
村名怪怪的,村里年長的老人也說不清村名的來歷。
翟算溝狹窄細長,分為多個溝溝岔岔,曲里拐彎足有四五里長,有兩戶人家緊挨著住在溝的外半段。真正走進莊兒里,就有一種深山藏古寺,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的感覺。
說起翟算小山莊的歷史,比附近幾個村都長。很早很早以前先輩們就在這里占莊居住,只是這個村一直沒有發(fā)展起來,最多住過三戶人家。
這可能和這里地理條件有關,這個山溝過于狹窄,沒有寬闊平坦的地方建更多民宅,居住更多的人家。
生產隊時期,在山莊兒的東邊挖出一瓦罐古錢和一些古董,可以證明這里建村歷史悠久。
我小時候到過這里,那是有三戶人家,一戶姓姚,一戶姓孟,一戶姓馬。姓姚的老弟兄倆相依為命,一輩子都沒有娶過媳婦。
家里養(yǎng)著一只大黑狗,姚老大不管干啥也不管去哪兒,狗總是緊跟其后,像是隨從或者保鏢。后來哥倆相繼去世,莊兒里就剩下孟家和馬家兩戶了。
孟家住的是半個院子,南屋和東屋也不知是什么年代塌掉了。孟老漢是個勤快人,院子里長滿果樹,有梨樹、桃樹等,還有一棵高高的香椿樹、一簇茂密的竹子。
院外一大片洋姜,很是茂盛。閑散地里種著各種蔬菜,狹窄的路旁種著各種花卉,牡丹花、月季花、雞冠花、山丹花、向日葵等。房后墻上爬滿麻山藥的枝蔓,整個院子埋在綠蔭中,從遠處看去,只見樹木不見房子。
屋門大概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請漆匠給油漆的,黑黑的明晃晃的,陽光照射下反射著光亮。門中央的對聯(lián),紅底黃字,對聯(lián)內容也很有意思:“身安茅屋穩(wěn),性定菜根香?!薄凹揖用裰骱推降兀嗽谧杂尚腋V小?,很佛系,很符合住戶主人的特點。
馬家弟兄三個都過了結婚成家的年齡,但還打著光棍,老娘每天守在院子里,掌管這個家。這個老太太特別能說,如果有人去了,就別想走,得陪她說話。
家里家外的事,道聽途說的事,陳谷子爛芝麻,陳年舊事給你說個沒完沒了。也不管人家忙不忙,不說夠別想離開。有人說她攆不上兔子,如果攆得上兔子,和兔子也要訴說個沒完。
我們這些小孩子去了,也說個沒完,常常忘記做飯。上帝也真會捉弄人,把一個超愛說超能說話的人放到這少人煙稀少的老貓山旮旯里。
老太太心眼兒特好,不管誰趕上吃飯點去了,非留吃飯不可。我和幾個小伙伴經常去那兒割草,都吃過她家的玉米面窩窩,也吃過人家新下來的梨杏之類的水果。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生活普遍都很困難,缺吃少穿,但莊兒里的倆戶人家是個例外。兩戶人家因遠離村子,不能參加生產隊的集體勞動,村子對他們也網開一面,房子周圍的的一些土地、果樹歸他們種養(yǎng)。
他們自己喂有耕牛,收入算作他們的口糧,自收自支,不參加生產隊糧食分配。
兩戶人家吃穿不愁,也不受生產隊管制,過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遠離塵世的生活。這在當時是很多人羨慕的,使人們向往的世外桃源。
改革開放以來,孟家的兒子要娶妻成家,女方要求到村里住,隨搬出山莊兒。
馬家的老太太和一個兒子相繼離開人世,現(xiàn)在馬家哥倆已經七十多歲了,仍然居住在莊兒里,過著點燈用油,種地靠镢頭,不用化肥,不用農藥,不使用滅草劑,靠雙手自食其力。
村里很少有人去山莊兒,外村人更不會去,已經成為被人遺忘的角落。兩位老人守著殘垣斷壁,破院爛門,看不到一點生機。
兩人不聞窗外世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日三餐粗茶淡飯,不聽廣播不看電視,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不管外邊的世界多精彩,不聞世道變化,都與其無關。
近年來,國家大力扶貧,精準扶貧。扶貧小組多次動員其搬遷,遭拒。與世隔絕日久,已習慣安靜,窮家難舍,別無他求。
扶貧干部也不強求,隨給兩位老人辦理了低保,申請資金修繕了房屋,修通了通往村外的道路。
扶貧小組通過招商引資,已有一家企業(yè)已在這里建立了柿餅加工廠,并給馬家通了電燈,老哥倆高興地露出了笑臉,小院里傳出了久違的笑聲。
最近,有關部門考察論證,準備興辦避暑山莊,利用這里樹茂林深,清水環(huán)流,環(huán)境幽靜,交通便利等條件,要籌建一家真正的避暑“山莊”,不久的將來,這個“山莊”窩鋪就真正成了名副其實的“山莊”了。
本文作者:張豐善,男,漢族,出生于1961年1月,大專文化,邢臺縣將軍墓鎮(zhèn)草峪村人。軍旅生涯15年,后轉業(yè)到邢臺市第五醫(yī)院。現(xiàn)任副主任藥師,曾參加中國醫(yī)療隊援助非洲剛果金兩年。業(yè)余愛好文學,曾在報刊雜志發(fā)表過多篇作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