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罷大年初一,自初二開始,寂靜的山村熱鬧起來了。村前廣場停滿了大車小輛,家家喜迎親朋好友的到來,戶戶傳出炒菜的香味兒,歡聲笑語蕩滿整個小山村,以改往日的寂寥。
這熱鬧的場面勾起了兒時串親戚的回放來,那一幕幕猶在昨日。小時候過年,一到春節(jié)邊上,常念叨過年的習俗:二十九,來回走。
那時候到了這個日子,過年的食物一一玉茭面團子,年糕,二夾鋼饃(玉茭面摻好面),實疙瘩饃(純好面)都蒸好了,母親們就會各樣包上幾個,讓孩子們到本村的親戚家以及本家子都送上一送,至少送五個,最多送十個,但忌諱送六個(因為白事上供時擺六個饅頭的)。
也有要面子的又挺小氣的人家只送兩個,美其名曰:讓恁嬸子嘗嘗俺的干糧。因此,這一天多是孩子們在大街上來來往往!這似乎便是串親戚的序幕。
大年初一凌晨,滿山村炸響鞭炮聲。煮好了餃子,大人們各自端看餃子,領(lǐng)著孩子到本家挨門挨戶去拜年!大人們有實實在在地給長輩們鄭重地跪下磕頭,然后從碗里撥出幾個餃子,對方再添回幾個。
有的只是口里說說,并不真的下跪,互換幾個餃子后完事!孩子們都會急急地下跪,實實地磕頭,等待著爺爺奶奶大輩人給出幾塊糖果,一掛鞭炮。裝滿了囗袋,才滿意地走向下一家。
回到家,顧不上吃餃子,急急地清理戰(zhàn)利品,得到了幾塊糖,多少掛鞭炮,甚至意外得到幾毛錢,那便會興高彩烈地跳起來,炫耀好幾天。
大年初二至初六,這便是正兒八經(jīng)走外村親戚的日子了!首先要走姥姥舅舅家,這是重中之重!只要有舅舅,不管外甥有多忙的事情,都得先走舅舅家。作為舅舅的,到這一天就做好了準備,迎接外甥的到來。
俺舅舅是本村的,初二一大早就到舅舅門上去拜年了。擓上一籃子饃饃,每個舅舅家掏兩個,轉(zhuǎn)完舅舅家就匆匆轉(zhuǎn)回家,吃過早飯,帶上孩子到岳父家去拜年,讓孩子們也感受感受拜年的氣氛!
不只只我是如此,多數(shù)人皆如此!甚至有不少人都先走丈母娘家比舅舅家都重要了!
那時候走親戚,更是孩子們求之不得的事情!要去串親戚了,母親們會讓孩子穿上壓在柜子里一年只在春節(jié)穿一次的新衣服,換上新做的布鞋,這也是展示母親們的針線手藝大比拼。我的姥姥舅舅家是本村的,又沒有姨姨,因而追隨著三叔去姑姑家,是最大的向往了。
距二姑村有十三華里,背上十個豆饃饃跟著三叔一起上路了。步行八里到了白岸村就有些力不從心了,余下的五里,就只好走一段歇一歇了。三叔邊走邊給我鼓勁兒!
曾記得路邊的懸崖峭壁上曾在開鑿公路時,有好事者在一片光滑的峭壁上手繪上一幅手持金箍棒的孫悟空。轉(zhuǎn)過這個懸崖,就可看到姑姑村了,因此這幅圖成了即將到達二姑家的路標。當三叔遠遠指向?qū)O悟空的圖案時,我便會一下子精神振作,疾步走向姑姑家。
當姑姑聽到我們的腳步聲,即會匆匆迎到大門口。左鄰右舍見了,都會驚喜地詢問:“這孩子是恁家啥親戚?”“是俺大侄子唄!“二姑回答的那神態(tài),那語氣,那動作不亞于向鄰人展示一件收藏多年的大寶貝!
二姑忙著端來花生、糖果遞到我面前,姑父拿出幾掛鞭炮塞在我口袋里。我是欣欣然給二姑說著家里過年的事情。姑父邊聽我們說話邊動手燉大鍋菜。姑父這人特勤快,里里外外一把手,做飯、搟面、蒸饅頭更是拿手戲!
姑父學了一手鐵匠手藝,人也魁梧,掄起大錘如舞風車一樣。俺家的各種鐵制家具都是姑父給打制的。三叔一見姑父,便談?wù)撈鹬谱麒F制家具的流程。邊說話邊吃著花生,不一會兒鍋里飄出了濃濃的香氣!
小肚肚早已咕嚕嚕響個不停了。熱騰騰,香噴噴的大鍋菜舀到碗里,我端起飯碗,猶如疾風橫掃殘云,吃了個心滿肚圓。
稍歇之后,謝過二姑的多次挽留,與三叔相伴回返。返回的路上,精神倍增,每經(jīng)過一個村子,三叔便給我介紹村子的情況。不知不覺地回到家里,我便把去二姑家的過程一五一十地講給母親聽,引得弟弟羨慕不已。
如今的走親戚仍在進行,路上滿是來來往往的大車小輛,走親戚的物品再不是幾個饅頭了,更換了雞蛋、方便面、純牛奶、核桃露。
孩子們對串親戚也不那么熱情,不再向望那身新衣,那幾個糖果,那幾掛鞭炮,那碗燉菜,那幾毛錢!但那時候串親戚的一幕永留心中!
本文作者馮兵緒,男,生于1966年3月,高中文化。愛好集報與日記,系中國報協(xié)集報分會會員,邢臺老年集報協(xié)會理事,自創(chuàng)“郉臺岸邊柳藏報館”,藏報六千多種,二萬余份。躬耕于邢西路羅川,以鋤為筆,在黑土地上揮灑,粗拙文字散見于邢臺日報,牛城晚報,邢周報,河北農(nóng)民報,中國集報信息,臺灣好報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