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這句詩出自于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行路難》,全詩表達了作者李白在經過仕途不順后,選擇以樂觀的心態(tài)直面苦難,體現詩人的豪邁氣概,而尾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币环辞拔牡牧实箲n愁,突然振奮的心情,引得古今多少人稱贊他孤傲與豪氣。
開元十三年,25歲的李白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離開四川,云游各地,他懷有“安社稷”“濟蒼生”的仕途理想,卻又有視功名如糞土,隱逸求仙的夢想,所以他不愿參加科舉考試,而是想通過志同道合之人的欣賞,然后再引薦給朝廷,直接取得不錯的仕途權位。李白這一等,就等了17年。
天寶元年,42歲的李白得到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引薦,讓他去長安做官,唐玄宗初識李白,便記住了李白的才華,被史書記載稱李白當時表現十分優(yōu)異,讓他置于金鑾殿、出入翰林院,問他國家方針政策,李白都”潛草詔誥,人無知者“,大意是無論什么問題,都難不倒李白。從此以后,李白出入宮殿,玄宗“降攆步迎”,更是“以七寶床賜食于前, 親手調羹”,足以見得唐玄宗對李白的喜愛。
唐玄宗雖然喜愛李白,但是卻沒有給他高官俸祿,而是讓他供奉翰林院,職位是草擬文書,陪伴唐玄宗,沒有實際的政治權力,而只是一名文學侍從,這無疑讓李白孤傲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后來,由于李白在宮中桀驁不馴、放浪形骸,便受到翰林學士張?zhí)沟恼u謗,讒言李白的各種不潔行為,便受到玄宗的冷遇,朝臣的不忿,兩年后,被“賜金放還”,變相的被攆出了長安。
此時的李白,更加的彷徨無助,憂憤難耐,壯志難酬之意涌上心口,在朋友為自己踐行的路上,滿懷憤慨的寫下這首《行路難》,來表達仕途的曲折、心情的苦悶、卻又滿懷理想的信心。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縱觀整首詩,李白喝酒的場所極其富貴,喝酒的動作卻極其悲痛,喝酒時的意象讓人回味,喝酒后的感嘆讓人印象深刻,重復的“行路難、行路難”反復詠沓,直擊人心,猛地感受到作者李白心中的苦悶、愁苦,惆悵未來道路該何去何從,眨眼間下一句就抒發(fā)自己“不破樓蘭終不還”,“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自信與決然。詩中,作者豐富多變的情緒,讓人可悲可喜,有愁又樂,真是一場情緒的洗禮,更是一場對人生命運的思考。
那么尾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痹谡自娭斜磉_作者怎樣的心態(tài)和境界呢?
李白從小精詩書、懂劍術,懷著濟世安民的理想,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所以在他的詩歌中,常用大鵬展翅、天馬行空的雄壯來表達自己的理想,也以姜子牙、魯仲連等古代英雄為榜樣,來抒發(fā)自己的追求境界,數十年來,他渴望的是能夠被人賞識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通過科舉考試的規(guī)則化去束縛自己的理想。
所以他漫游世間多年,看盡人生百態(tài)、社會現狀,直到玉真公主賞識他,把他引薦給唐玄宗,他的內心該是多么驕傲,以至于玄宗問他什么,他都對答如流,可結果只是做一個文書,而非心中向往的“卿相”,面對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李白安心做了兩年,飲酒消愁是他自小的本性,作詩抒情是他生活的習慣,卻被想到被人陷害,逐出京城。
臨行前,朋友請客吃飯,面對這“金”、“玉”為器的美味佳肴,李白卻只能用“?!?、“投”、“拔”、“顧”四個動作,去應付這踐行禮,吃著美味,味同嚼蠟,反而徒增無盡的惆悵與苦悶,對未來的道路無所是從,只是想到了呂尚在九十歲得遇文王,伊尹受到商湯任用,他們都才華橫溢,終得重用,才會發(fā)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暮袈暎袷窃趯ψ约簠群?,將來肯定也會再次受到重用,貢獻朝廷,貢獻百姓,這是他的人生理想。
李白自小接受儒家、道家的思想洗禮,他“十歲觀百家,十五游神仙、觀奇書,二十游天下”,甚至在20歲時,與一個隱士東巖子共同在青山城隱居數年,他一方面渴求功名,一方面也渴望隱逸,二者折其中,便有了“功成身退”的念頭,他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所說:
“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后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洲,不足為難矣!
大意是,希望自己能夠發(fā)揮才能智慧,幫助君王政通人和,事成之后,自己也有了榮譽,便可以學習陶淵明等人,漂浮江湖之中,觀世間萬景。也在《留別王司馬嵩》中寫道”愿佐一明主,功成還舊林“,在《俠客行》中寫道“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等詩句表明自己的心志。更有學者袁行霈先生在《中國文學史》中評價李白的理想是:
建立蓋世功業(yè)之后功成身退,歸隱江湖”
《行路難》中,李白并不喜歡這“金樽清酒、玉盤珍饈”,他看到這些美食,都無法下咽,而是想著自己的理想落空時的“拔劍四顧心茫然”,此刻的他再也不會處在君王身邊,而是遠遠地離開長安,在他實現理想的面前,是冰川凍著的黃河,是遍地雪花的太行山,他忽然覺得,實現理想怎么就這么困難?我不要這高官俸祿,我只是想為百姓做事,等到年紀大了,就隱退江湖,無奈卻處處碰壁,入仕的道路真是難啊!
當李白在感嘆“行路難”時,卻寫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佳句,可以見得44歲的李白,依然懷有再度出山,為國為民的理想抱負,他覺得自己正值壯年,理應為國貢獻,做一番貢獻之后,再選擇隱居深山,方是最佳的人生歸宿。
開元年間以來,唐朝的權勢便被把持在奸相李林甫等人手中,李白一生不慕權貴,更不會投靠權貴,與奸佞之人同流合污,所以對于那些饞惑君主人,他大膽諫言“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無計可施時,只能縱酒狂歌,桀驁不馴。于是,誹謗、冷遇、驅逐等災難接踵而至。面對政治的腐敗,他在《贈蔡山人》中寫道“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表達對權貴小人的憤怒,在《古風》中指責唐玄宗“珠玉買歌笑,糟糠養(yǎng)賢才”,面對小人的陷害,君主的冷落,李白卻發(fā)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吶喊,來證明自己在面對災難時,依然樂觀自信的氣概。
《行路難》中,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便一掃前幾句對仕途迷茫、心情郁悶的惆悵,借以對未來的期許,來表達自己“雄心日千里”的壯志。既充分顯示了作者對黑暗政治的不滿,又表達了自己在昏暗世俗中,保持清高、自信、桀驁的品格,樂觀之意,溢余詩中。
李白作為我國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他有著對上層權貴的蔑視,懷著傲骨嶙峋的品格,他不屈人,不屈己,而是屈于理想,屈于百姓,屈于自由。李白有著飄逸奔放的詩歌特點,汲取了特色的民間語言,恰到好處地闡釋了自己豪邁不羈的性格,杜甫曾在《春日憶李白》中贊揚他:
白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春日憶李白》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都睦钍锥崱?br>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
還有詩人辛棄疾、蘇軾、韓愈等人都對李白的詩歌給予高度的評價,足以見得,李白詩歌中彰顯的豪邁氣概,征服了多少文人騷客。
李白滿懷“窮著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理想,他向往被人賞識,被人舉薦,以便更好的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負,卻沒想到在入仕之后,看到政治社會里的滿目瘡痍,更是有奸佞之人讓自己的理想支離破碎,但是李白從未屈服,他始終是世人中的昂昂之鶴,不磷不緇,才作出《行路難》表達自己的苦悶,而在發(fā)泄心中的憤恨之后,依然選擇樂觀的心態(tài),在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揚帆遠航,乘風破浪,走上人生的理想道路,實現最終的精神自由,充分表達了詩歌豪邁不羈的性格,傲視權貴的品質。
作者:蔡小記
參考文獻: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綱·魏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文學》
袁茹《最完美的人生理想模式:功成身退—— — 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毙陆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