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與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索寞,還掩故園扉。
注:
當路:有權勢、身處要職的人。
索寞:寂寞,失意的樣子。
扉:門。
解讀:
該詩又名《留別王維》。開元十六年,詩人前往長安應仕,未成,在長安呆了一處,欲使當權者推舉,又未成,最終于次年冬天,辭別王維、張九齡這些好朋友,黯然離去。這首詩就是詩人寫給王維的五律詩,以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郁悶、與好友不舍之情。
首聯(lián)表明了自己在長安時的狀態(tài)——想在京城謀個官職,卻每每空手而歸,我如此孤寂還等待什么呢?“寂寂”“朝朝”形象表達了自己干謁的辛苦及內心的失望,每讀至此,總能體會出詩人內心的憤慨及離開長安的決心。
頷聯(lián)用“芳草”這樣美好的事物來表達友人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同時說“惜與故人違”,即在詩人看來,朋友之情重于君臣之義。
接下來兩句用背面敷粉的筆法,以那些當權者的態(tài)度,從側面寫出象王維這樣知音在當今世上難尋,與前文“朝朝空自歸”前后呼吁應,將詩人四處尋求推薦,但卻少有人相助的尷尬處境,生動展現(xiàn)出來,只有有此經歷的人,才能理解詩人發(fā)出“知音世所稀”的呼喊背后之義。
尾聯(lián)道出了詩人回歸故園隱居的想法,“只應”純用口語,不加修飾,卻表現(xiàn)了無限的辛酸,留給讀者深深的遺憾與沉思。平淡的語言,古體化的格式,將詩人黯淡的心情與友人深厚友誼配合得完美,有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孟浩然(689——740),排行六,襄州襄陽人(湖北襄樊)人,后世故稱孟襄陽。曾一度隱居鹿門山,后又隱居其袓居園廬。玄宗開元十六年赴長安,應進士舉,不第,還襄陽?!缎绿茣芳啊短撇抛觽鳌肪d有其在長安會見玄宗事,但據考證,不太可信。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間,韓朝宗任山南東道采訪使,曾薦其面君,但孟浩然與友人飲酒未赴而未果。二十五年,張九齡罷相被貶荊州長史,署孟浩然為從事,曾隨張九齡巡視各地,或祭山川,或瀏覽從獵,與之唱和。二十八年,王昌齡來游襄陽,相與飲酒甚歡。時浩然疾疹發(fā)背且愈,食鮮疾動,終于冶城南園。浩然終生布衣,經歷單純,除在襄陽隱居外,喜漫游,東至于海,西至巴蜀,南至吳越,漫游中大都留有詩作。浩然以隱逸聞名,然從未忘情仕進,在其作品中,反映強烈。晚年方趨淡漠。生平見新、舊《唐書》。浩然為唐代山水詩派之先行者,詩以清幽、平易見長,與王維詩風近似,歷來有王孟并稱。在唐時,其詩作頗受好評?!度圃姟反嬖?/span>2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