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永嘉山水甲天下”?
肖伊緋
自“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風行天下數(shù)百年來,中國各地山水名勝的“甲天下”之譽,便層出不究的涌現(xiàn)了數(shù)百年?;蛞虍?shù)孛癖娮孕?,或因外地旅客贊譽,本來就各具特色的中國各地山水景觀,大都有一些或古或今的詩句來吟詠與評點。在溫州,在永嘉,自古以來吟詠與評點此間山水名勝的詩句浩若煙海,不勝枚舉;但直接說出“永嘉山水甲天下”者,并不多見。民國時代,一位四川詩人,卻因游歷溫州各地,直接道出了“永嘉山水甲天下”的贊嘆,留下一段鮮為人知卻應為人知的山水佳話。他的名字,叫陳配德。
陳配德,字星伯,四川郫縣人。其生卒年無從確考,但章士釗《寺字倡和詩》集有其詩,因此次唱和詩會,發(fā)生于抗戰(zhàn)勝利前夕的陪都重慶,故推測陳可能于1949年之后仍在世。據(jù)其存世的零星詩文及相關(guān)文獻推測,陳為成都“五老七賢”之一徐炯(1862—1936)弟子,曾在大成學校研習儒學,于1925年前后曾東渡日本留學考察,譯有日本學者五來欣造《儒教之國家觀念》,鼓吹儒教救國。歸國后暫寓北平,又于1935年7月任四川省政府駐滬通訊處秘書。1935年前后,他曾漫游江浙湖湘各地,時值日軍侵華,感景傷時,多有蒼涼沉痛之吟詠。1936年5、6月間,他行至紹興、嵊縣、臺州、溫州等地,一路吟山詠水、詩作頻出,集為一束“南游詩草”;曾賦《甌江》、《道出永嘉同游諸子均附海舶行予獨循原路而返》詩兩首,6月17日即發(fā)表于北平《世界日報》的“明珠”副刊之上。詩文轉(zhuǎn)錄如下:
甌江
塞北煙塵恨未休,眼前江水接天流。行人逢指青山角,道是東南海盡頭!
道出永嘉,同游諸子均附海舶行,予獨循原路而返
永嘉山水甲天下,孤嶼江心望自悠。載夢飄然誰似我?從頭還與味前游。
由此可見,“永嘉山水甲天下”之句,出自于陳配德《道出永嘉》一詩,正是其將離開永嘉之際的贊嘆之語。那么,此行他究竟在溫州一地領略了何種旖旎風光,讓其發(fā)出了“甲天下”的贊嘆呢?不出所料,依然是為雁蕩山水所折服,依然是為雁蕩山水衷心贊嘆。其實,從1936年5月24日起,他的“天臺雁蕩游草”組詩便開始在北平《世界日報》上連載刊出,至5月27日時,組詩中已然出現(xiàn)雁蕩山水名勝的蹤跡了。且將這部分詩作轉(zhuǎn)錄如下:
靈峰洞內(nèi)有洗心池、一縷泉諸勝
揖座群山向我青,此峰除卻獨無盡?吾心有恨何能洗?一縷寒泉不耐聽。
天柱峰
擎天一柱幸猶存,百二奇峰此獨尊。西去巒荒三萬里,欲揮長劍倚昆侖!
天窗洞
天公巧技夸何用?極目虛窗淚已昏。百二峰巒誰管得?洞頭留取斧槽痕。
小龍湫
蝕翠苔花一徑深,好峰隨步逐人行。甘回半盡龍湫水,迸入詩心書不平。
中折瀑(山形若變峭壁,千尺瀑自甕口下注,不觸巖石,懸空如雨溜,奇觀也)
瑯瑯千尺墮重淵,坐井而觀別一天。淚雨淋鈴愁未歇,那堪腸斷到流泉!
南閣村
野人雞犬日昏昏,流水無聲緣到門,不種桃花紅千里,更從何處問津源?
經(jīng)會仙峰、仙杖峰至云霄觀午飯
樓頭綵仗會仙班,轉(zhuǎn)入云霄指顧間。一飯下方無計活,愿從乞枕看南山。
梅雨潭
四山濃翠濕煙嵐,照影濛濛一鑒涵,滴碎愁心行百顆,夜深梅雨響空潭。
顯勝門為蔣叔南探奇所得,今叔南墓已宿草矣
故知勝境自天開,好事探奇一為來,前身合是山靈未?好共披巖拂蘚苔。
取徑龍溜攀壁至澗南潭,傳有老龍經(jīng)此,祈雨甚驗
攜筇拾輦到澗南,峭壁蛇行不可探,極望風云天外合,可留孤影鑒寒潭!
慕訪大龍湫瀑過一帆峰(即剪刀峰均以形故名)
不聽人間起暮笳,片帆隨夢日西斜,山深四月寒于水,一剪清湫試煮茶。
芙蓉嶺至雁湖道中
遠山眉黛列重重,遙望東南第一峰。莫道雁湖少秋色,碧霄飛下玉芙蓉。
雁湖遙望東南諸峰
列翠屏山萬疊開,斷鴻天外有余哀;神州都在斜陽里,誰障東南半壁來?
上列這13首詩,均為陳配德在雁蕩山中所作;從1936年5月27日至6月5日,這些詩作陸續(xù)在北平《世界日報》上連載刊出??梢哉f,正是在雁蕩山水間的流連忘返,正是在這些瑰奇山水間的心馳神交,才讓他后來在“道出永嘉”時,發(fā)出了“永嘉山水甲天下”的衷心贊嘆。當然,在日軍鐵蹄已然肆虐大江南北之際,陳配德眼中的包括永嘉山水在內(nèi)的大好河山,總難免有一些殘山剩水、風雨飄遙之慨。但亦正因為這樣的時代烙印,或為雁蕩山水,或為永嘉山水,更平添一番蒼茫獨立之存照,這又別是一番滋味上心頭、在案頭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