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里涉及兩個問題:正確曝光和白平衡。
看到下雪,我們都會很興奮(尤其是南方人),拿起相機就沖出去,可是拍出來的雪景總是有兩個毛?。貉┒甲兂闪嘶疑?,而不是很靈氣的白色,還帶著點黃色,顯得很臟。
這里涉及到的其實是曝光補償?shù)膯栴},(關于曝光的基本知識,我曾在之前的悟空問答“單反攝影中,為什么不增加曝光補償以使畫面變亮?”中提到),通過調整曝光補償,我們可以自主的控制畫面的亮度。
如圖所示,左側畫面是按照相機自動測光獲得的“正常曝光”,卻并不是現(xiàn)場真實的亮度。而右圖——相機認為的“曝光過度”卻是真實的環(huán)境亮度。
這是為什么?相機壞了嗎?
這個問題是由于相機的測光原理導致。
評價測光?平均?點測光?不,這是測光模式,我說的是測光原理。測光模式是指相機對畫面的哪個位置、多大面積進行測光,而測光原理是指相機是反射式測光。光線照射到物體上,物體反射的光線進入相機,相機會認為是18%灰。
中性灰是指黑白各半,它同時也是人眼可以識別的最亮與最暗的中點。往往我們的拍攝畫面明暗豐富多彩,有明有暗,以中性灰作為基準點,是可以正常曝光。
環(huán)境中的明暗關系往深處講就是影調問題了,在這篇不再做深入探討。(歡迎關注我,我會在下一篇回答中提到影調問題)
但是當畫面中多半是以深色或淺色,相機判斷不出來它具體是什么物體,它只能認為這也是灰色的。這個時候就是我們人為控制曝光的時候了。
這就是我們需要白加黑減的原理。
白加黑減的用法很簡單:當畫面以亮色為主的時候(雪、白色建筑等),相機會認為這是灰色的,我們可以人為調整曝光補償使畫面“曝光過渡”1-2擋;當畫面以暗色為主的時候(煤炭等),相機也會認為這是灰色的(這也就是你能把黑人拍白的原因了),我們需要人為調整曝光補償使畫面“欠曝”1-2擋。具體欠曝和過曝幾檔要看具體環(huán)境。
拍雪的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拍的雪泛黃問題。
這幅圖有些偏黃色和品紅色,黃色與藍色、品紅色與青色是互補色,在相機里我們可以通過調整色溫平衡黃色和藍色,通過調整色調平衡品紅色和青色。
但是拍攝或電腦后期時以雪為基準進行自定義白平衡,由于雪上有環(huán)境色,自定義后的白平衡也不是那么準確。這個時候其實更重要的是對審美的提升,創(chuàng)作者需要知道什么樣的色彩適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表達。
首先一點是色彩給人帶來的心理感受:色彩心理學是很嚴謹?shù)囊婚T學科,你可以先簡單接觸一下亮色、暗色、冷色、暖色對溫度、重量感、濕度感、空間心理遠近的關系。例如,冷色可以還原觀者對畫面現(xiàn)場感,也能使物體感覺起來輕、密度小,而且冷色會讓人感覺很濕潤。拍雪時我們往往會在一定范圍內使畫面偏冷色。
野獸派代表作——馬蒂斯的《舞蹈》以強烈而純凈的色彩營造出歡快、洋溢著無窮力量的狂舞場面,磚紅色的人體表現(xiàn)出了人類原始狀態(tài)下古樸、健康的美。
回到技術性的問題。色溫其實是照明光學的一個物理量,用于定義光源顏色,其單位為溫度單位K(開爾文)
需要注意的是色溫和白平衡并不是一個概念,一早一晚的時候,色溫很低,環(huán)境呈暖黃色,陰天時候色溫偏高,環(huán)境呈淺藍色,而天氣很好的正午光線約為5500K,偏色很少。而白平衡相反,我們將白平衡調整較低時,畫面是偏藍色,而將白平衡調高,畫面呈暖黃色。除了手動調節(jié)數(shù)值之外,相機也會給你一些參考名稱,比如白熾燈、陰天的模式,這是為了使你在不同的光環(huán)境下,能夠還原出物體的正常色彩。
還有,電池在寒冷的情況下消耗會很快,注意節(jié)省使用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