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是個好地方,我曾經在這里度過七年的青春時光。故地重游,本以為會生出很多感慨,但實際上,我到訪的地方只是城市邊緣的一個角落,完全找不到似曾相識的痕跡。無論是在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上海,還是十八線小城通化,過馬路從來都不是一個難題。我以為“斑馬線上機動車禮讓行人”這一交規(guī)早已深入人心,天經地義。但當我站在長春街邊時,我卻感到了弱者的顫栗。即使我站在一條筆直的、視野開闊的大馬路上,即使我已經走到了斑馬線的中間,可是驕傲的長春司機們,遠遠地看到我,并沒有流露出分毫想要減速的意思,反而猛踩油門,加快速度從我面前一掠而過,留下我在馬路中間進退不得,瑟瑟發(fā)抖。就在那一刻,我在心里感慨,啊,長春,這才是熟悉的長春!我經常會在網上看到一些關于重慶司機、武漢司機多么彪悍的帖子,我一面哈哈大笑,一面在心里想,嗯,作者是沒見過長春司機吧?上世紀90年代在長春生活過的人,一定都對一種叫“小客”的交通工具印象深刻。這種中巴車,體積比公交車小,載客比出租車多,靈活地穿梭在長春的大街小巷,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大殺四方。印象里,小客的車門好像一直都是不關的,而小客的售票員則一直是掛在車門外的,他們一只手抓著車門旁邊的拉手,一只手拍打著車廂,口里則高聲叫喊著小客的線路和目的地,比如“465火車站”之類,提醒著往來無關人等速速閃避、乘車的人速速上前。長春人,都是會功夫的人。下車的人要趁著進站減速時,抓緊時間迅速跳車,而上車的人則要小跑幾步,抓住門框,然后在售票員的幫助下,一躍而上。這一切都發(fā)生在電光火石之間,如果你稍微一猶豫,那就只能在車長遠去的罵聲中等待下一輛。上下車需要功夫,坐車自然也需要功夫。我曾經親眼看到,司機一個急剎車,坐在最后一排中間位置的女同學騰空而起,坐在前面一排過道兩邊的我和另一個同學只看見兩只腳從眼前飛過,伸手去抓,卻沒有抓住。很多年以后,看電影“讓子彈飛”,葛優(yōu)說:“你想想,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被麻匪劫了”。我想起女同學當時的描述:“正說著話,嘮著嗑,一睜眼,就趴在司機腳邊了”。我也曾親眼看見,同學站在已經實施了交通管制的馬路上,被一輛飛馳而來的小客撞得飛起來,倒下去。我因此得了車禍PTSD,課堂上睡得正香時會突然一哆嗦驚醒。而我的同學躺在醫(yī)院里,收獲了甜美的愛情,現(xiàn)在娃都上大學了。不要以為小客是長春的特例,長春的公交車體積更大,飚起來更野。冰雪路面轉彎不減速,直接飄移;越坡時后輪不著地,直接起飛。長春司機開車野,來自于這座城市賦予長春人的底氣,這里不僅擁有新中國第一個汽車廠,還有中國第一座飛行學校,甚至登上太空的中國宇航員們,也大都和長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所以,每一個長春司機都有一個飛行員的夢想,沖向藍天都不夠,他們一直在準備著沖出宇宙。早在上個世紀8、90年代,在吉林、長春這兩座城市之間跑線(長途客運)的出租車司機們,就已經在長達129公里、彎彎曲曲的省道(國道?)上,創(chuàng)造了30分鐘跑完全程的記錄。著全長87公里的吉長高速開通,跑線司機們又把兩座城市的距離縮短為10幾分鐘。那是一條筆直寬闊,規(guī)格遠超一般高速路的高速公路。其中有很長的一段,路中間只有伸縮欄桿進行軟隔離,據說這是為了在緊急情況時起降飛機用的。這么多年了,我從沒有聽說任何一架飛機在這條高速路上降落,但我相信,有無數長春司機,曾試圖在這條高速路上起飛。上個世紀的長春,大家生活條件有限,雄霸天下的只能是各種公共交通工具。而如今的長春,早已經百花齊放,萬車奔騰。曾經只能坐在公交車上被甩來甩去的長春人,如今終于可以坐在私家車的駕駛座上叱咤風云了。 在長春,小轎車好像比較少,一條路放眼望去,全是各種SUV。也只有這些SUV,才能滿足每一位長春司機馬路漂移的夢想。所以,你會看到長春的汽車在馬路上爭先恐后、左沖右突、急停急走;你會看到前后兩輛車在馬路上同時調頭,理所應當地擋住來往的雙向車流;你會看到他們在斑馬線上加速,在路口搶過最后一秒黃燈,在堵車的車流里擠來擠去…….至于并線不打燈這樣的小事,長春人會驚訝地問你:咦?并線還要打燈嗎?我從來沒有見過像長春這樣,開車這么野、路面這么堵的城市。什么北京、上海…….都遠遠不能匹敵。世界一直在變,而長春司機從未改變,這是多么寶貴的始終如一的品質。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