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韋安理2021-10-12)
一位朋友的愛人產后連續(xù)發(fā)熱10天,住院治療7天,西醫(yī)西藥基本無效,反反復復,體溫未能降至正常。住院后,燒又退不了,人又出不去,一家人折騰得夠嗆。
【一診】 2021年10月4日問診,主要癥狀:反復發(fā)熱,體溫最高達40.2℃,住院用抗生素后,體溫在37—38℃之間,一直未降至正常體溫。怕風,不出汗,脖子難受;也怕熱,時有郁悶;大便軟爛,黏,不成型,吃涼東西不難受;舌苔白厚,水滑;脈有力;做月子期間,曾受涼發(fā)冷。
辨為三陽合病,兼夾水飲,處方:“小柴胡湯+葛根湯+苓桂術甘湯+生石膏”。
方子組成:(20211004)柴胡30克,黃芩10克,姜半夏15克,黨參20克,炙甘草10克,生姜20克,大棗8枚,桂枝15克,白芍15克,葛根30克,生石膏45克,茯苓30克,蒼術30克,麻黃15克(另包)。
煎服方法:撿上方二劑,一天一劑,一劑煎兩次溫服。特別注明麻黃要另包,要求如果煎藥前身體不出汗,或者很少汗,就放麻黃。煎藥前,如果身體出汗,多汗就不放麻黃。
服藥反饋:10月5日服第一劑藥,當天體溫最高37.8℃,最低37℃。10月6日服第二劑,體溫最低降至36.8℃,這是近段時間第一次體溫正常。讓其按原方再撿二劑鞏固。7日、8日兩天,體溫大多在37℃以下,最高到37.2℃。自我感覺精神狀態(tài)和體力都恢復得蠻好。醫(yī)院也同意出院了。
辨證要點:
(1)“怕風,不出汗,脖子難受,脈有力”,這是太陽病,葛根湯證。
《傷寒論》31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span>
32條:“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金匱要略.痙濕暍》12條:“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span>
【葛根湯】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jié)),桂枝二兩(去皮),生姜三兩(切),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2)反反復復發(fā)熱不退,這是正邪交爭,寒熱往來,少陽病,小柴胡湯證。
(3)舌苔白厚,水滑,這是內有寒飲?;颊哌B續(xù)打了8天的抗生素,大量寒涼液體輸入到體內,一會傷陽氣,二會造寒飲內停。用苓桂術甘湯散寒祛飲。
《傷寒論》67條:“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fā)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16條:“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span>
17條:“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span>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茯苓四兩,桂枝三兩(去皮),白術,甘草(炙)各二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4)患者怕熱,心中郁悶,這是里有熱,加石膏清陽明里熱。有的小伙伴可以會問,患者內有寒飲,大便軟爛,為什么還要用生石膏這樣的大寒之藥呢?這是個好問題,以下分點回答:
①在《神農本草經》中,“石膏:味辛,微寒。主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诟缮嘟共荒芟ⅰ8怪袌酝?。除邪鬼。產乳。金瘡。生齊山山谷?!边@里講“石膏微寒”,并非大寒。而張仲景《傷寒論》用藥的依據主要來源于《神農本草經》。大醫(yī)張錫純也認為,“石膏性涼,味辛甘,非大寒之品”。不知后世醫(yī)家為何認為石膏是大寒之品,畏之如虎,煅而用之?
②每個藥物性味歸經不同,各行其道,各司其職,不存在互相“撞車”的說法。在經方里,寒熱同用的方子比比皆是。在本案中,生石膏針對的“怕熱,郁悶”的癥狀。苓桂術甘湯針對的是“舌苔白厚,水滑”的癥狀。各做各的活,各干各的工。類似的方子有小青龍加石膏湯、越婢加術湯等等。
【二診】 2021年10月8日問診,一診后體溫正常,出院了?;颊叻答伔幒蟪龊苟啵蟊銧€,故去掉麻黃、生石膏、生姜,再加干姜。方子變成:“小柴胡湯+桂枝加葛根湯+甘姜苓術湯”,加減。
方子組成:(20211008)柴胡30克,黃芩10克,姜半夏15克,黨參2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5克,大棗10枚,桂枝15克,白芍15克,葛根30克,茯苓30克,蒼術20克。二劑。
服藥反饋:這兩天體溫基本正常了,沒有再發(fā)熱過。
幾點體會:
(1)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治療這種發(fā)熱病案,對于中醫(yī)來說是小菜一碟,按常規(guī)的辨證施治就可以了。我本人就治愈過無數例類似的發(fā)熱病案,我公眾號里就有很多這樣的醫(yī)案。但是對具體的患者本人,那可是頭等大事,不解決發(fā)熱問題,其他什么病也治不了,很少有先跳過發(fā)熱去解決別的問題,再回過頭來治發(fā)熱的做法。對西醫(yī)來,發(fā)熱是個棘手的事情,用完“三素一湯”,似乎也沒有什么好招,黔驢技窮了。我就遇到過一位病人,手術后發(fā)熱三個月不退的,找遍當地各大醫(yī)院醫(yī)治無效。最后,我用“柴胡桂枝干姜湯+生石膏”,四副藥解決問題,干凈利落!
(2)柴胡劑是退熱中的大哥大。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能治療發(fā)熱的方子很多,比如桂枝湯,麻黃湯,白虎湯加人參湯,小柴胡湯,大承氣湯,四逆湯,五苓散,等等。但是具體選那個方子,要辨證論治,“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我個人的經驗是:只要發(fā)熱,都用柴胡劑(大小柴胡湯、柴胡桂枝干姜湯等等),再合上其他對癥的方子或藥物,這樣治療的效率更高。
(3)中醫(yī)是你最親的家人和朋友。還有的小伙伴可能會問,這是在醫(yī)院打吊針,再配合喝中藥才退的熱,到底是西藥起的作用大?還是中藥起的作用大?難道中藥在其中不是安慰劑?這也是個好問題?;颊哂梦魉?0天效果不佳,說明西藥對這種發(fā)熱沒有什么好辦法,而用中藥后兩天就能見效,步入坦途。也許再吊半個月的針可能會退熱,但是誰會舍得讓自己的親人繼續(xù)受罪呢?感冒住院,一番折騰下來,也會讓家屬筋疲力盡,耗資不小。如果找到一個好中醫(yī),這種小病也就是一兩百元的事。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