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賞
黃連湯
文/敏敏
黃連湯是太陽病中的厥陰病中的方劑。僅僅是七味藥的小方。
《傷寒論》173條: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者,黃連湯主之。
此則熱積在胸,而邪傷在腹也。
熱積于胸,則胃氣上逆,故欲嘔吐,邪傷于腹,則脾胃肝膽大小腸氣機逆亂,故腹中痛。
此寒熱互雜而傷于人者,治之亦必寒熱共施,故黃連清泄胸中之郁熱,以干姜溫散腹中之積寒,以桂枝甘草辛甘化陽復體內陽春之氣,以人參甘草扶脾胃元真之氣,以半夏降逆而止嘔吐,此黃連湯之所為也。
黃連湯方
黃連三兩,甘草三兩(炙),干姜三兩,桂枝三兩,人參二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
該方是經典的胃腸病方,傳統(tǒng)的清上溫下、和胃降逆方,具有止腹痛、止嘔吐、止瀉、助睡眠等功效,適用于腹痛嘔吐、寒熱夾雜者。
王晉三曰:黃連湯,和劑也。即柴胡湯變法,以掛枝易柴湯,以黃連易黃芩,以干姜易生姜。胸中熱,欲嘔吐,腹中痛者,全因胃中有邪氣,阻遏升降之機。故用參棗姜夏,專和胃氣,使飲入胃中,聽胃氣之上下敷布,交通陰陽。再用桂枝,發(fā)太陽之氣。載引黃連,從上焦陽分瀉熱,不使其深入太陽,有礙虛寒腹痛。
黃連湯與半夏瀉心湯的組成很相近,那么這個方子實際上就是半夏瀉心湯去了黃芩,那么加了桂枝三兩;黃連呢把量加到了三兩,由一兩加到了三兩;人參呢減了一兩,減成了二兩。
本方證比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胸中煩熱更重,更明顯,所以黃連的量更大。本條雖未言下利,但就藥物論,治療嘔而下利當亦有驗。
兩方均能用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嘔吐、腹痛等,但黃連湯擅長治療痛嘔,半夏瀉心湯擅長治療熱痞。
從體質狀態(tài)來看,黃連湯證是半夏瀉心湯證的虛弱化。與半夏瀉心湯證相比,黃連湯證之人變得又黃又瘦,唇不那么紅了,脈搏變得無力緩慢了,血糖變高了,性功能減退……
霍亂的時候,針「委中穴」、「外關穴」,內服「黃連湯」,針加藥,大約二天就好了。
歌訣:
黃連湯內用干姜,半夏人參甘草藏,
更用桂枝兼大棗,寒熱平調嘔痛止。
聲明: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yè)中醫(y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處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