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螞哥?!遁y川集》是王維和裴迪在游覽輞川別業(yè)時,按照輞川二十景各自賦詩一首,最后集合形成的一本山水詩集,雖不過千字,但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期我們先把裴迪的二十首放一放,主要來看王維這二十首。
仇英版《輞川十景圖》
在我國燦若星河的詩歌文化中王維的《輞川集》受到了很多文人墨客的青睞,這其中尤其吸引了很多景觀設(shè)計師,想來也是輞川集在抒情的同時有很多園林空間的描寫,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意境審美。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整理和理解了輞川集的內(nèi)容,這期就跟隨小螞哥的視角來了解一下吧~
總體來說,王維的詩更偏向于意境的營造,而裴迪的詩更加寫實,這二十首詩大部分都不只是描摹山水,而是將情感,山水,神話典故融合在一起,營造了一種夢幻朦朧、亦真亦幻的輞川勝景。個人感覺這些詩在審美上的造詣是極高的,大家如果想提高自身的審美,不妨多讀讀這些詩。話不多說,讓我們開始吧~
第一首詩名為《孟城坳》,這是王維輞川別業(yè)旁邊的一座古城遺址,每次王維回家看到遺址就知道快到家了。其中坳[ào]意思是山間的平地。
配圖為鳳林古城遺址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來者復(fù)為誰,空悲昔人有。
從圖中看孟城坳就在輞口莊的旁邊,詩的大意是:我的新家今安在孟城口,只留下古木和衰敗的柳。繼我而來者又是哪一個,為昔日主人悲嘆何須有?
詩文在古今交錯之間,嘆息人生的短暫,我們今天很多人期望通過買房來獲得“永久的安定感”,但你想過自己只是這片土地的過客嗎?所以既然王維能寫出來,說明他曾經(jīng)認真思考過生命和死亡,難得之處就在于看透生死后仍能熱愛生活。
這首詩不難理解,重點解釋下“孟城”。據(jù)考證孟城就是南朝時期劉裕建立的柳城,東晉至南北朝是我國的戰(zhàn)亂和分裂時期,公元420年劉裕滅東晉建立劉宋,和北邊的北魏對峙形成了160年的南北朝。
而南朝就是我們高中歷史課中講到的宋齊梁陳,劉裕就是宋的開國君主。而詩中的孟城就是在劉宋疆域邊緣建立的兵城。
在今藍田縣城峣柳新村筆者看到一碑上有刻文道:藍田縣城古稱:“峣柳城”。峣者,縣城南之峣山也。其勢俊秀,似掩城之屏嶂;柳者沿壩堤之垂柳也……也說明這里易守難攻,多種垂柳。
輞谷(圖片來自美篇網(wǎng)友)
到了唐朝中葉僅存城墻廢墟,就是我們在《輞川圖》中看到的圍墻,城內(nèi)外布滿荒柳和雜樹,所以當王維站在廢墟之上,300多年的歷史猶如過眼云煙,用詩文來憑吊前人就不難理解了。
孟城坳旁的山坡名為華子岡。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fù)秋色。上下華子崗,惆悵情何極。
華子崗是孟城坳旁邊一片連綿起伏的山巒,山上多松樹,這里也是王維每次回家的必經(jīng)之地,穿過幽深的華子崗,看到孟城坳離家就不遠了。
詩的大意是飛鳥一只只的飛過,山巒層層被秋色暈染,登上走下華子崗,內(nèi)心無比惆悵。前兩句描述山景,后兩句寫王維自己的體驗。
由于山中多松,所以道路逼仄狹窄,抬頭透過樹梢可以看到飛鳥,從側(cè)面說明這片地方樹林密集,適合鳥類作窩。到了秋天落葉松樹葉變黃,將山巒染成了秋天特有的顏色。
后兩句上下華子崗,惆悵情何極。在傳統(tǒng)意向中,秋天充滿了蕭瑟質(zhì)感,必然會引起心情的惆悵。但在這里卻還有另一層含義,王維雖然建造了輞川別業(yè),但平時還要在長安“上班”,每次歸來或者離去都會時隔幾個月,心中自然戀戀不舍。
王維寫了很多關(guān)于回家和離家的詩,比如《歸輞川作》、《別輞川別業(yè)》,總之是不想上班,每次離開輞川心中都充滿惆悵~
那么輞川中都有啥讓王維放不下的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jié)為宇。不知棟里云,去作人間雨。
大意是:用銀杏木做房梁,用香茅草做屋頂屋檐,山野中的霧氣化作了人間的雨水。
文杏館是輞口莊北面的第一個景點,從圖上看像一個農(nóng)家小院,內(nèi)外均有杏樹。其實這里模仿了孔子講學(xué)的“杏壇”,是一個簡易的書院格局。
而文杏除了暗指書卷和孔子之外,文杏在古代也指的是銀杏,所以詩的前兩句講的是文杏館的建筑就地取材,用銀杏木做房梁,用香茅草做屋頂屋檐,所以圖中的文杏館顯然經(jīng)過了美化。實際應(yīng)該大致是這個樣子的茅草建筑。
后兩句不知棟里云,去作人間雨。寫得自然灑脫,大意是指文杏館的位置是在極高的上山,并不是凡人的居所,這里云霧繚繞,猶如仙境一般。讀書本來就是一件曲高和寡的事情,多少讀書人以清高自居。從側(cè)面也說明了文杏館并不是在平地上,而是位于輞谷的山坡頂上。
從文學(xué)角度看,棟里云和人間雨是一對互文修辭關(guān)系。直譯為山頂中的霧氣化作了人間的雨水。想象力直接拉滿,也許只有像王維這樣偉大的山水詩人才能將想象和空間極度融合。
我們從山上往下走,前面是一片竹林,名為斤竹嶺。
檀欒映空曲,青翠漾漣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南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派的鼻祖,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王維是謝靈運的精神繼承者,斤竹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竹子粗重高大,二是引自謝靈運的詩《從斤竹澗越嶺溪行》,可見王維是多么喜歡謝靈運的詩句。
這首詩的前兩句我特別喜歡,“檀欒映空曲,青翠漾漣漪。”雖然只有十個字,但從很多角度描寫了空間的格局。第一句“檀欒”在古代是指美好的樣子,多代指竹子,“映”為襯托,“空曲”是指空間的曲折。所以詩的第一句話是從一個深入竹林的人的視角描述空間。大意為:竹林襯托出空寂曲折的山路。
第二句“青翠”顯然指的還是竹林,“漾漣漪”是形容大片竹子形成了竹海,在風(fēng)中蕩漾猶如水面泛起的層層漣漪。這明顯是從文杏館或者一個更高的角度觀察的,是一個鳥瞰的視角。
你看兩句話就把一個下山途中的竹林,從多角度多方位精準的描述了出來,后兩句“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边M一步夸張和聯(lián)想,大意是:這條脫離塵俗之路究竟通向哪里,就連當?shù)卮虿竦娜硕疾荒苤獣?。可想這條斤竹嶺深邃幽暗,又是一個如華子崗般的純粹的體驗空間。
走出竹林,我們來到王維狩獵的地方——鹿柴。這里的柴,漢字讀作chái,一般泛指木柴,小木散材,姓氏等。另通“寨”,讀作zhài,意為防守的柵欄籬障。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園林在最初的園囿時期,很重要的一項功能就是狩獵,供帝王享樂,狩獵在后來的園林從皇家到私人的演變中慢慢被拋棄,這也很好理解,私園畢竟面積有限,但輞川別業(yè)最不缺的就是空間,所以鹿柴可以說保留了一些園林最初的“野性”。
畫像石上關(guān)于上林苑狩獵的圖像
歷朝歷代的帝王都有狩獵的傳統(tǒng)
我們回看這首詩,王維作為一個山水田園詩人,特別擅長聲東擊西,他并沒有直接描述鹿柴中的柵欄,生物,狩獵的活動??梢哉f連一個鹿字都沒提。
全詩突出了一個字“靜”。以靜襯動,可以說非常高級。
大意是:寂靜的山中看不到一個人,但能偶爾聽到傳來的人語聲,夕陽斜斜地投進深林,又透過枝葉間的縫隙,照映到青苔上。
狩獵是一個極度需要安靜,考驗?zāi)托牡幕顒樱娭泻髢删渫ㄟ^詩人的視角,呈現(xiàn)了眼前的一系列景物,從遠景的深林,中景的樹枝,到近景石頭上的青苔,那么詩人這時是在搜索獵物,還是因為天色變暗之后視距收攏呢,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真的很有意思。
我們往北繼續(xù)走,眼前是一道瀑布,瀑布的兩側(cè)山坡種植了木蘭和山茱萸。
秋山斂馀照,飛鳥逐前侶。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秋山斂馀照,飛鳥逐前侶。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
由于繼續(xù)出現(xiàn)了夕陽,我們可以假定王維是在同一時段,來到了木蘭柴,夕陽的余輝奪走了木蘭的光彩,所以詩名雖是木蘭柴,但詩中確實只字未提,而是描述了一幅動態(tài)的場景。
斂,拼音是liǎn。意思是收起;彩翠,讀音為cǎi cuì ,意思是鮮艷翠綠之色。夕嵐,讀音是xī lán,意思為暮靄,傍晚山林中的霧氣。
大意為:秋日的余輝在山谷中逐漸收斂,飛鳥相互追逐著,沒入微微泛紅的霧靄之中。
我們知道余輝隨著太陽的下落,收縮得非??欤麄€過程也就30~40分鐘,可想落日在山谷中速度更快,想用二十個字描繪這種動態(tài)的過程難度可想而知,所以王維用飛鳥伴侶追逐落日的速度來體現(xiàn)這種動感,也表達了世間的事物都是剎那生滅、無常無我、虛幻不實的深深禪意。
當落日失去了余輝,山谷暗了下去,夕陽的紅光褪去后,眼前景物的顏色也變得鮮艷了。
“彩翠時分明”就體現(xiàn)了夕陽退去后,天還有微弱亮光的時候,王維眼前鮮艷的木蘭花,用天相和季相來渲染烘托景物,產(chǎn)生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審美是王維的拿手絕活。前文的《鹿柴》和這首《木蘭柴》都采用了這種方法。
輞川二十景中有一半都是以植物在主的景觀,從圖中我們感覺就是一片林子而已,但表達的方法確實五花八門,在木蘭柴的旁邊就是茱萸沜,我們來看看這首詩是如何處理的。
結(jié)實紅且綠,復(fù)如花更開。山中儻留客,置此芙蓉杯。
茱萸沜是瀑布的另外一邊,“沜”是當?shù)氐馁嫡Z,岸邊的意思。這首詩和之前不一樣,很實在地描述了山茱萸,王維對于茱萸是有著獨特感情的,他一生很多詩中都有茱萸的影子,如《山茱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也留下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钡那Ч琶?。
這首詩的大意是:秋天茱萸會結(jié)出紅色果實映襯著綠色的葉片,色彩明亮就像再次盛開的花朵。如果想要在這山中留住好友,不如獻上一杯茱萸酒。
飲茱萸酒
佩茱萸
飲茱萸酒 漢族民間節(jié)日飲食風(fēng)俗。流行于長江流域和準河流域等地區(qū)。夏歷九月,氣候初寒,制茱萸于酒,飲之可御寒、健身,俗傳可“辟邪”。宋時已相當盛行。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今世人(于重陽節(jié)),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span>
從茱萸沜再向北走就來到一片槐樹林,林中有小路和臨時休息的茅屋名為宮槐陌。
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應(yīng)門但迎掃,畏有山僧來。
前兩句“仄徑”是狹窄的小路,“蔭”意為遮蔽,“幽陰”是幽深陰暗的地方,詩的前兩句還是通過描寫景物,構(gòu)建空間。
大意為:窄小的道路被高大的槐樹所蔭蔽,陰暗之地長滿了青苔。
后兩句的“應(yīng)門”指的是在這里看門的人,王維經(jīng)常在輞谷中和僧人來往,參禪悟道,想必宮槐陌就是王維和僧人經(jīng)常見面的地方。
大意為:應(yīng)門的為迎客而打掃,怕有山中高僧回來拜訪。
宮槐,即槐樹。根據(jù)《周禮》,周代宮廷種植了三顆槐樹,象征著周代的三公之位。故后世皇宮中多栽植槐樹,被稱為宮槐。三公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尊顯的,直接輔佐天子的三個官職的合稱。每個朝代的名稱都不一樣,比如周朝是太師、太傅、太保;秦朝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東漢成三公是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只不過秦朝之后大多都是虛職了。
所以在大量的詩文中你都能看到“宮槐”的身影。
南朝梁元帝《漏刻銘》:“宮槐晚合,月桂宵暉?!?/span>
宋黃庭堅《次韻王荊公題西太一宮壁》之二:“晚風(fēng)池蓮香度,曉日宮槐影西。”
清孔尚任《桃花扇·會獄》:“宮槐古樹閲滄田,掛寒煙,倚頽垣?!?/span>
整首詩大意是:窄小的道路被高大的槐樹所蔭蔽,陰暗之地長滿了青苔。應(yīng)門的為迎客而打掃,怕有山中高僧回來拜訪。描繪了一幅林中小屋,門童打掃的場景。
宮槐陌向北翻過一座高山就來到了輞川中水面最開闊的地方,水面的西側(cè)有一組觀賞湖景的臨水建筑名為——臨湖亭。
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
臨湖亭聽名字就是王維與好友把酒言歡的地方,整體建筑猶如在水中航行的船舫,還有二層空間便于遠眺。
“輕舸”指輕便的小船,“芙蓉”在詩中一般代指荷花。
大意為:乘坐輕便的小船去迎接貴客,小船在湖上悠悠地前行,臨窗對飲,湖亭周圍盛開的荷花盡收眼簾。
其實我們從輞川的實際空間來看,繪畫中的臨湖亭顯然也是進過美化的,在山谷中建造這么復(fù)雜的構(gòu)筑,成本可想而知,更符合實際的是下圖 沈貞《竹爐山房圖》描繪的場景。
沈貞《竹爐山房圖》局部
這首詩很好理解,基本上描述了王維待客的過程,頗有些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道理,以王維為代表的田園詩人并不只是一味地逃離塵世去山中苦修,而是在自然環(huán)境中洗刷了世間的流俗,以一種純粹的,極簡的方式來享受人生。
在欹湖的南岸有一座民宅名為——南垞[chá]。
輕舟南垞去,北垞淼難即。隔浦望人家,遙遙不相識。
“垞”也是當?shù)氐馁嫡Z,原意是小土山,從字的結(jié)構(gòu)上我們很好理解,就是南邊土坡上的宅院。詩的大意是:詩人踏上一葉輕舟,緩緩駛向南垞,而北垞卻因為水面遼闊,很難接近。隔著河水遙望岸邊的人家,因為太遠,而不能識別它們是哪個村落。
在這首詩中王維為了突出了水面的遼闊,用了一種夸張的手法,站在南邊的宅院眺望北面,居然因為遙遠而不能識別,這也從側(cè)面突出了欹湖的遼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