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沈園,因南宋大詩人陸游與唐琬的愛情悲劇故事而聞名于世。它既不是陸游,也不是唐婉的故居,而是南宋一位姓沈名槱富商家的花園(也有說是唐婉后嫁丈夫趙士程家花園。但如果真是趙家的,叫沈園似說不過去),在當(dāng)時似乎是可以自由游玩的地方。
解放前的沈園我已沒有記憶??赡軒捉?jīng)滄桑后,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菜園子。象這樣的菜園子,當(dāng)年紹興很多,我家所在的汲水弄就有一個沈家大園,馬園弄里有個姜家花園。都是可以任人自由進出通行的開放式園子。
進入我記憶中的沈園,已是解放后。當(dāng)時沈園的門開在洋河弄里。洋河弄并不寬大,弄內(nèi)兩側(cè)是高墻,很少有住戶開門。西側(cè)高墻好象是章家(我小學(xué)同學(xué)章耀水家),大門開向南街。東側(cè)南端是沈園的圍墻,靠北端一段高墻好象是何家(我小學(xué)同學(xué)何某某家,已記不起名字),何家大門開向目蓮橋河沿。何家隔壁是我小學(xué)和高中不同班同學(xué)王紹賢家。洋河弄南通南街,北接目蓮橋河沿,跨過目蓮橋,就是目蓮巷口(后來改建為魯迅路)。沈園離我家并不遠(yuǎn),從汲水弄支弄陳家弄堂走到辛弄,辛弄在羅漢橋頭右轉(zhuǎn)沿目蓮橋河沿就到洋河弄口,步行僅需不到十分鐘。沈園雙扇大門平常不鎖,用手一推即開。我曾進去過數(shù)次,開門可見前方約五十米處,有一座紅漆斑駁的亭子,亭前有一個滿鋪浮萍,點綴稀疏荷花的池子,園內(nèi)有一些散落的樹木。舉目望去,是一畦畦的菜地。此時的沈園己近破敗荒廢,只留下沈園極盛時期之一隅,目測約五畝地左右。我們知道它叫沈園,但如同其他菜園子一樣,上面并無宅園名稱之類的標(biāo)記。據(jù)說沈園當(dāng)年初成時規(guī)模很大,占地有七十畝之多。
沈園之所以記憶深刻,是發(fā)生過一件突兀難忘的事。一個秋天星期日下午,我從洋河弄經(jīng)過,一個赤腳的小男孩飛快地從我后面跑來越過了我,手里提著一段蓮藕,跑過目蓮橋,隱入人流中不見了。只見后面追上來一人,一把抓住我的衣領(lǐng),扳轉(zhuǎn)我的身子。我受到意想不到的襲擊,驚恐地回頭望去,只見一個戴著舊氈帽,一臉醬紫色大漢的一張氣歪了的臉。耳聽得大聲呵斥:“叫偌忙鞋里逃(注:紹興話,叫你往哪里逃的意思,下同)!”也許細(xì)看不對,就放開了我,但仍然氣勢洶洶的逼問我:“那個偷藕的小賊骨頭逃到鞋里起哉?”我很生氣,沒有好臉色對付他:“勿接頭,偌齊尋?!痹瓉磉@個小孩子,溜進沈園,下池塘挖了一段藕,遭到看門人的追擊。我對小孩深抱同情,我知道,他如被抓住,一頓暴打恐難避免。即使知道去向我也不會告訴這個氣急敗壞的看門人。小孩子頑皮,嘴巴饞,偷個李子摘個桃,大可不必小題大做。那個看門人,以粗暴無禮方式對待我,事后連句道歉的話也沒有,至今記憶猶新。
六十年代中,我又到過沈園。那時我己讀過陸游的詞《釵頭鳳》,深深為陸游唐琬的愛情悲劇所感動。此時沈園已經(jīng)過整修改造。一進門就是一堵影壁,轉(zhuǎn)過影壁,加添了曲折回廊與亭子相連。池上仍有浮萍荷花,但明顯荷花是主題了。池邊增植了幾株垂柳。在一堵白色的粉壁上,寫有陸游的《釵頭鳳》和唐婉應(yīng)和的《釵頭鳳》詞兩闋。進門影壁上還有郭沫若手書《釵頭鳳》詞一闋。
郭沫若的這闋《釵頭鳳》,見于他寫的一篇散文《訪沈園》,是郭沫若先生1962年游覽沈園時所寫。說的是他游覽沈園時,碰到一位自稱是沈氏后人的中年婦女,送給他一本齊治平著的書:《陸游》。
當(dāng)時黑漆的雙扇木門門楣上已有一棕褐色的門匾,上書“沈氏園”。門邊墻上也嵌有文物保護單位的刻石。“沈氏園”三個大字,系郭沫若1962年所題。此老先生到處題字,當(dāng)年他被魯迅先生罵得要死,但《紹興魯迅紀(jì)念館》名稱也還是由他所題。此人算是一名才子,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歷史劇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古文字學(xué)家,考古學(xué)家,社會活動家,甲骨學(xué)四堂之一。在五四后的新文化運動中,寫過不少很有價值的新體白話詩,收錄在《女神》詩歌集中。解放后,他也寫過不少現(xiàn)代詩,其中一首《武漢長江大橋》,收入我們高中文學(xué)課本。其中有句:“一條鐵帶栓上了長江的腰,在今天竟提前兩年完成了。有位詩人把它比成洞簫,我覺得比得過于纖巧。一般人又愛把它比成長虹,我覺得也一樣不見佳妙。……”白話得不能再白話。遮去作者名字,誰也不相信這是出自一位“大文豪”的手筆。
現(xiàn)將三首《釵頭鳳》摘錄如下,優(yōu)劣之處顯而易見,請讀者自己鑒賞比較吧。
陸游《釵頭鳳》: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fēng)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唐婉《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fēng)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郭沫若《釵頭鳳》:
官墻柳,今烏有,沈園蛻變懷詩叟。秋風(fēng)裊,晨光好,滿畦蔬菜,一池萍藻。草,草,草。沈家后,人情厚,《陸游》一冊蒙相授。來歸寧,為親病。病情何似?醫(yī)療有慶。幸,幸,幸。
紹興這座有著2500年歷史的古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人之多猶如過江之鯽。孕育了一代書圣王羲之、畫圣徐渭,以及從舜禹到近代魯迅、周恩來、蔡元培等一代大師。它是一座沒有城墻的歷史博物館。我家附近就有魯迅故居、沈園、徐渭遺蹤、朱買臣典故、第四宮、禹跡寺、春波橋等名勝古跡。
在辛弄與目蓮橋河沿交叉口,有一座石砌圓拱橋,上下橋坡道及橋面也都用石板鋪砌,圓拱映月,古色古香,既大方實用,又古樸優(yōu)雅。此橋民間稱羅漢橋。為什么叫羅漢橋?不知出典。陸游晚年曾數(shù)度訪沈園,賦詩述懷。其中《沈園》七絕兩首之一為:“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fù)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span>傷心橋即為此羅漢橋,離沈園僅百步之遙。所以古人又稱羅漢橋為春波橋,今人又將辛弄改名為春波弄。很可惜,上世紀(jì)六十年代初,羅漢橋被拆除,改建為與兩側(cè)路面齊平的極為普通的道路梁式橋。而橋頭那座可能與羅漢橋年代同樣古老久遠(yuǎn)的禹跡寺(據(jù)說禹跡寺為晉義熙十二年所建),臨解放已經(jīng)破敗不堪,在解放后被拆除,后改建為住宒區(qū)。目前只剩下一口古井,立碑稱《禹跡寺古井》,供后人憑吊。
2013年夏,高中同學(xué)聚會時,我曾再游沈園。只見沈園規(guī)模已遠(yuǎn)比往年宏大,其內(nèi)容也遠(yuǎn)比往年豐富充實。園內(nèi)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綠樹成蔭,江南景色,成為國家5A級景區(qū),是紹興歷代眾多古典園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園林。成了來紹興游客的必游之所。借用陸游詩中語:沈園非復(fù)舊池臺。當(dāng)年陸游是傷感懷舊,景象蕭索之嘆,而今我的感受卻是萬象更新,欣欣向榮之興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