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谷和硯坑村,就在西江對岸的爛柯山間
在肇慶西江羚羊峽南側(cè)的爛柯山下,有一個景區(qū)叫做紫云谷。“五一”假期里,國內(nèi)的疫情已經(jīng)基本上得到控制,旅游景區(qū)也逐步恢復(fù)開放了,于是假期里來到肇慶一游。紫云谷是西江南面群山下的一個山谷,不通公路,遠(yuǎn)離塵囂,須從西江北面的鼎湖區(qū)坐船過去。在紫云谷同一側(cè)的江邊和半山上,還有4個小村莊,分別是江邊的坑口村、文殊村和半山的硯坑村、楊梅田村。這幾個村莊同樣不通公路,出入只能靠渡船。
我坐船來到紫云谷景區(qū),在景區(qū)旁邊坑口村的農(nóng)家飯店吃了午飯,看到坑口碼頭有渡船,“不走尋常路”的老毛病又犯了,于是一個人搭渡船去上游一點的文殊村看看。由于沒有其他乘客,我算是包船上去的,20元,若是散客,一個人5元船費。文殊村是西江邊的一個小村子,村里也開了好幾家農(nóng)家飯店,人們過去主要也是吃飯和休閑游玩的。在文殊村,我打開手機(jī)里的戶外軟件,搜到從文殊村有軌跡可翻山回到紫云谷,大約9公里。于是又決定一個人按軌跡,沿著山間小路徒步返回紫云谷。
從文殊村往山里走,山路越來越窄。翻過一個山坳,看到山上種著很多玉桂樹,不少玉桂樹剛被砍掉剝?nèi)」鹌ぁT瓉砦覀兂3缘墓鹌?,就是這種樹的樹皮。山坳的另一邊,就是硯坑村了。硯坑村,是一個隱藏在半山腰的小村子,據(jù)說硯坑村的村民以前是靠采挖硯石為生的,后來政府為保護(hù)硯石資源,禁止濫采濫挖,于是村民們另謀生路,種植桂皮就是他們的生路之一吧。
硯坑村依山而建,全都是原始的磚瓦房屋,沒有一座新式的樓房。我留心聽了下,原來硯坑村人還是講客家話的,肇慶以講廣府話為主,講客家話的人應(yīng)該不多吧?在硯坑村,家家戶戶都在砍桂皮樹、曬桂皮,整個村子散發(fā)著桂皮特有的香味。據(jù)說村里的人平時大多已出外居住了,只有收采桂皮的季節(jié),才回來住上一段時間,所以現(xiàn)在村里是難得的熱鬧。他們把收采桂皮,叫做“開桂”。他們說:一年中只有這一兩個月適合“開桂”,因為等玉桂樹長出新葉來,樹皮就會跟樹干粘連在一起,剝不開來了。
我問了村民,說玉桂樹要種八到十年才可以采收桂皮?,F(xiàn)在的行情,濕的桂皮收購價是2元多一斤,曬干的重量減半,收購價5元多一斤。我在半路遇到一對中年夫婦,他們從早上上山砍樹、剝皮,到下午挑著沉重的桂皮回村,一天的收獲也才100多斤。這樣算起來,辛苦一天下來,也只賺個兩三百元錢。
來往于兩岸的渡船
坐船到對岸的坑口村,塵囂被西江阻隔開了
這些就是種在山間的玉桂樹
被采收桂皮之后
采收下來的桂皮
后面大哥這一擔(dān)濕的桂皮,有100多斤重
前面大嫂那擔(dān),也該有50斤上下吧
回到硯坑村
村里家家戶戶門前都曬著桂皮
采收回來的桂皮,先稱一稱
曬桂皮
這一捆估計有300多斤
硯坑村的房子一層高于一層
大山深處的硯坑村
村里沒有一座新式樓房
村里的小路
外出的人們好多都回來了
肇慶人愛吃裹蒸粽,這種冬葉就是包裹蒸的原材料
稱桂皮的大稱
小朋友平時在鼎湖居住,放假了才回來
這些剝了桂皮的樹干,只能曬干當(dāng)柴燒
村里少有的熱鬧
晚飯的炊煙裊裊升起
另一戶門前曬桂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