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到了青春期,應該如何拒絕喜歡自己的男孩子?”昨晚,在朋友圈看到朋友發(fā)了這樣一條動態(tài)。一問才知道,朋友的女兒悅悅最近被同學表白,不知道該如何拒絕,十分苦惱。悅悅剛上高一,本來換了個學習環(huán)境,成績略顯差強人意。朋友已在焦慮了,結果那天放學回來,悅悅發(fā)愁地說:
“媽,今天班里有個同學當眾對我表白,大家一起跟著起哄,弄得我都不好意思說拒絕的話,這可怎么辦呀?”盡管這是女兒第一次遇到這類事情,但朋友還是沒當一回事,告訴女兒不用理會,好好學習就可以了。沒想到,因為悅悅沒有明確地拒絕,男孩和同學都以為悅悅默認了,這幾天看見悅悅就起哄,拿兩個人開玩笑。為此,悅悅的學習受到很大影響,甚至都不想去學校了。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合理且正確拒絕自己不喜歡的人,微博上也曾熱議過“如何優(yōu)雅的拒絕表白”這個話題。一般而言,因為女孩子更富有同理心,在拒絕不喜歡的男孩子時,很容易“將心比心”。結果錯過拒絕的最佳時期,導致麻煩無數(shù)。就如朋友的女兒悅悅,擔心當眾拒絕會傷害到男孩的自尊,卻因為沒有及時表態(tài)而被大家誤會,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困擾。與同理心泛濫相反的,是完全不顧及對方的感受,過分的言辭,可能會導致對方產生報復心理。5年前,周英俊愛慕小溪,給小溪寫了一封情書,小溪卻當眾公開,并說“一千字的一封信,他居然寫了二十個病句,五個錯別字”,周英俊覺得這是一種莫大的恥辱。于是在五年后,他再次遇到小溪,展開了一場有計劃的報復。他處心積慮追求小溪,直到小溪被他打動,不顧家人的反對與之結婚。結果,結婚當晚,周英俊就開始玩“失蹤”,并執(zhí)意要離婚,坦言這不過是一場報復。每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不同,不良的拒絕方式,可能會留下極大的陰影,讓其產生想要“復仇”的心理。在一檔綜藝節(jié)目中,談到“被不喜歡的人追有沒有壓力”的時候,古力娜扎立馬表明“很有壓力”:“你知道壓力是什么嗎?壓力是你不知道用什么樣的方式,又可以不得罪,然后又可以讓他真的很開心地放下?!?/span>原來古力娜扎曾直接拒絕過一個不喜歡的男孩,結果卻遭到那個男孩的惡意報復:在外說古力娜扎的壞話。這讓古力娜扎的心里產生了陰影,不知道之后遇到這種狀況應該怎么辦?很想直接拒絕,但又怕傷害到對方,遭到對方的惡意報復。看來,不管是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還是顧及他人的感受,學會正確合理拒絕不喜歡的人,都是極其重要的!每個人的性格都各不相同,所以拒絕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對被拒絕人產生的心理影響也不一樣。有時候,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因為方式不對,卻傳遞出了錯誤的信息,帶來困擾。比如下面六種常見的拒絕方式,看上去只是個人的做事風格,實際并不是好的拒絕之法。“發(fā)好人卡”這種拒絕方式,是被很多人使用的?!澳愫芎茫覀儾缓线m”,這種拒絕方式,看似保護了對方的自尊,但因為不了解真實的被拒原因,很難讓對方死心。所以,發(fā)好人卡的人,往往會被別人認為是在養(yǎng)“備胎”,而被拒絕的一方,也因為不明原因,總想再努力一下。被表白后,不接受不拒絕這種方式,不管出于何種目的,都稱得上是“渣”的做法。在知乎上,便看到這樣一個故事:男孩剛參加工作,對一女同事表白了,女同事沒有說接受,但對男孩的示好也不拒絕,男孩則以為自己有希望,便對這位女同事不停付出。送花看電影,吃飯買禮物,一樣也沒有落下。兩個人相處的時候,這位女同事表現(xiàn)得也很開心。就在男孩以為他們已是默認情侶時,女同事卻和新來的上司公布了戀情,自己的付出就像是一場笑話。面對表白的人,冷處理的方式,看上去表明了態(tài)度,又避免了直接面對的尷尬,但實際上,對于被拒絕的人來說,冷處理是令人很傷心的態(tài)度。就像自己的心意被忽視了一樣,會讓人心中生出莫名的恥辱感。很多人認為,婉拒可以保護對方的自尊心,給雙方留有面子,比如“我年齡還小,不考慮”、“我父母不同意”,這樣的拒絕實在是太無力,對方一句話就可以反駁:被拒者聽到這些借口的第一反應,并不覺得你是在拒絕,而是在猶豫,或者是欲迎先拒。有些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是很難說出拒絕的話的,心里很想拒絕,但怕說出來后影響到兩個人的關系,或擔心對方會有過激反應,以至于很多話都無法說出口。女孩拿著男孩塞在課桌里的零食和信箋,當著眾同學的面,扔到男孩的臉上,怒氣沖沖地罵男孩不知禮義廉恥,學校是學習的地方,要談戀愛回家去。整個過程中,女孩理直氣壯,周圍的人邊笑邊私語,只有男孩低著頭,看不清在想什么。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會有一些朦朧的感情認知,是正常的,而正確的拒絕方式,可以讓這種認知逐漸延伸為正向。如此,對于表白者和被表白者,都會是一次有意義的經歷。北風和南風打賭,看誰更有威力,可以把路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瑟瑟,一陣刮過,寒冷刺骨,行人為了抵御風寒,把大衣裹得更緊;南風徐徐,輕輕拂過,帶著陽光的味道,行人感受到溫暖,慢慢脫掉了大衣。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柔和的方式,往往優(yōu)勝于激烈的方式。在拒絕不喜歡的人的表白時,“柔性為主,剛性為輔”的剛柔并濟,更能達到好的效果。著名心理學家阿倫森曾提出一個“阿倫森效應”,即人們大多喜歡那些對自己表示贊賞的態(tài)度和行為不斷增加的人或物,對于這些行為減少的人或物,則會產生反感。究其原因,就是挫敗感在作祟,尤其是徒然增大的挫敗感,很容易引起對方的心理反應。所以在拒絕之前,先換位思考一下,想一想自己的話會讓對方產生什么樣的心理。這樣的準備可以讓我們更好面對拒絕時的突發(fā)狀況,但前提是,要有度使用同理心,不能因為太“善解人意”,而忘記自己的初衷。雖然要用柔性手段做這件事,但在拒絕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說出“不”字。不過,在說“不”的時候,可保持語氣和表情的平和,且點到為止,不說過頭的話。如果擔心自己的拒絕不夠有力度,可以再加上肢體語言,比如側身面對對方,讓對方從你的姿態(tài)中,感受到拒絕的力量。人與人之間,不相通的除了悲喜,還有心里的想法,只有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才能避開不必要的誤會。同樣,在拒絕別人的時候,也可以把自己為對方著想的部分說出來,就算對方當時不能理解,冷靜后也會明白。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語氣要客氣,這樣可以拉開兩個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不會給對方造成“關心”的錯覺;表情也要保持嚴肅,相比嘻嘻哈哈,嚴肅的表情更讓人能慎重對待。用這樣的方式拒絕表白者,既可以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也不會給自己惹來麻煩。同時再告訴孩子,“不與夏蟲語冰”,當遇到固執(zhí)己見,不尊重對方拒絕意愿,依舊死纏爛打的人時,對方可能具有偏執(zhí)人格,一定要告訴父母,不要忽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