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四川
陸地
巴山蜀水綠婆娑,
紫土紅塵故事多。
天府謎堆神不解,
三江春色夜難遮。
Ode To Sichuan
By Lu Di
Tr. Zhao Yanchun
Ba hills and Shu hills in all greenness dance;
Their soil and vain dust retell much romance.
To solve the Seven-star puzzle gods fail;
The glamor of rivers Lord Night can't veil.
【注釋】
■ 巴山蜀水綠婆娑——
首句是大寫意,概述了四川的山水特征和綠意盎然。巴山指的是川東一帶的山區(qū),丘陵較多;蜀水指的是川西一帶的成都平原地區(qū)江河縱橫,河道非常多。巴山蜀水泛指四川(包括重慶)一帶的山山水水。
商周時期,四川大部分地區(qū)為巴、蜀兩個國家統(tǒng)治著(川北三臺一帶還有一個較小的郪國)。根據(jù)廣漢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推斷,早在4000年前,蜀人就已經(jīng)在川西平原建立起了奴隸制國家。而巴族的記載最早見于殷墟甲骨文,喚“巴方”,大約生活在今陜西省漢水流域,以后逐漸向東南方向遷移,進入今湖北清江流域和四川東部等地。
關(guān)于“巴”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有說是因川東兩條河流的形狀而得名;有說是川東盛產(chǎn)的一種植物“巴茅”而得名;還有以蟲、蛇之屬來解釋的。
而關(guān)于“蜀”名稱的來歷也有兩種說法:一說“蜀”就是“蠶”,古蜀王蠶叢教民栽桑養(yǎng)蠶,使四川成為中國最早養(yǎng)蠶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蜀”是一種形態(tài)象蠶、但能螫人的毒蟲,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統(tǒng)治者對蜀人的一種賤稱。
古代中原王朝自我優(yōu)越感強,對四面邊遠的少數(shù)民族或地區(qū)命名一貫不雅,包括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或者匈奴、鮮卑、獫狁、吐蕃、突厥、倭奴、交趾等,非蟲即犬,非兇即險,非卑即微,非丑即陋。蜀、閩、黔可能是中原人對這些邊遠地方的地理氣候或人種特征的粗略認知。
■ 紫土紅塵故事多——
此句仍是高度概括?!白贤痢蹦酥杆拇ㄅ璧氐耐临|(zhì)特征。由于四川盆地的巖石主要由紫紅色砂巖和頁巖組成,極易風化成紫色土。其含有豐富的化學營養(yǎng)元素,是中國最肥沃的自然土壤之一,也是全國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素有“紫色盆地”之美稱。而“紅塵”一詞出自東漢班固的《西都賦》中“紅塵四合,煙云相連”一句,指的是紛紛攘攘的世俗生活。一紫一紅,此處對應(yīng),象征四川人的生活豐富多彩,文化多元。
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巴蜀大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是“故事多多”了。如戰(zhàn)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的故事;西漢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故事、東漢末期劉備成都稱帝和諸葛亮的故事;唐朝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的故事和安史之亂、唐玄宗入蜀避難的故事;北宋三蘇父子的故事等等,不勝枚舉,引人入勝。如今,經(jīng)歷過汶川地震的四川經(jīng)濟和文化發(fā)展迅猛,又在繼續(xù)演繹著現(xiàn)代版的傳奇故事。
■ 天府謎堆神不解——
天府大地不僅僅是富庶和故事多多,而且隱藏著無數(shù)至今難以明晰的歷史謎團。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疤旄痹巧裨捴械囊粋€官職,主要掌管人間珍寶?!疤旄弊钤缰傅氖前税倮锴卮ǜ沟氐年P(guān)中平原。由于秦始皇大興土木,造成關(guān)中平原水土流失嚴重,而四川歷任官員發(fā)展農(nóng)業(yè),興修水利,境內(nèi)達到了“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升平景象,使得四川漸漸成為天府之國的代稱,名聲遠播。
三星堆古遺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范圍最大、延續(xù)時間最長、文化內(nèi)涵最豐富的古蜀文化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是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4世紀世界青銅文化的重要代表。
三星堆遺址自1934年首次發(fā)掘以后,至今有很多不解之謎,如具體年代、人從何來、如何消失等重大的基本問題無人說得清楚。所以,作者說“神不解”,即連神仙都說不清楚,更加突出了三星堆文化的神秘和厚重。 但公認的是,以三星堆遺址為代表的“古蜀文明”與華夏文明、良渚文明可以并稱為中國上古三大文明。
■ 三江春色夜難遮——
既然歷史的謎團太多,也不必深陷其中。所以,尾句筆鋒一轉(zhuǎn),又回到美不勝收的現(xiàn)實生活中。三江這里是泛指。四川河流眾多,以長江水系為主,境內(nèi)主要有金沙江、雅礱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赤水河等。這些大江大河兩岸,都是山青土沃,春意盎然,即便是夜色降臨,也生機勃勃,活力四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