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沈陽最古老的橋嗎?
是永安橋,已經(jīng)有377年的歷史。經(jīng)典傳承自1636年,距今382年。
全國僅此一橋用龍頭龍尾裝飾。
永安橋,俗稱大石橋,是沈陽市現(xiàn)存比較完整的一座石拱橋。
永安橋在清初是一座重要橋梁,是清朝各代帝王東巡的必經(jīng)之路。
永安橋為三孔石拱橋,全長37米,外寬14.5米,路面寬8.9米 ,橋頭寬12米。橋身兩側分別立著十九根石欄桿,橋端的石柱上是圓雕的獅子,其它為荷葉狀柱頭。橋頭兩側各有一對雕刻精美雌雄相望的大石獅。橋的欄板上裝飾著柿蒂花紋和卷云紋,端柱外的抱鼓石上刻有鹿、虎、麒麟、犀牛、羊、蝶等圖案。橋身的北側有二龍?zhí)绞?,橋身南側則露出一對龍尾,從遠看,呈二龍馱橋之勢,造型生動,別具匠心。
永安橋經(jīng)歷了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橋面損壞嚴重,1979年沈陽市文物管理辦公室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將其修葺一新。
永安橋是沈陽最古老的石橋,位于沈陽市于洪區(qū)馬三家子永安橋村,為清代皇太極崇德六年(1641年)所建,是當年盛京通往北京大御道的要塞。
10月22日,從于洪區(qū)獲悉:經(jīng)國務院批準,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于洪區(qū)永安橋位列其中,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永安橋又名大石橋,位于大興街道永安橋村東,是遼寧省現(xiàn)存比較完整的古代磚拱石橋。建于清崇德6年(1641年),是皇太極對明用兵而修筑的戰(zhàn)備路上的重要橋梁。該橋建筑結構堅固,造型雄偉壯觀,雕工細巧精美,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建筑和雕刻的藝術水平和獨特風格,反映了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
于洪區(qū)以此為契機,將對此建筑進一步加強保護和利用,計劃建設永安特色小鎮(zhèn),成為市民旅游觀光的文化勝地。
永安橋在清初是一座重要橋梁,是清朝各代帝王東巡的必經(jīng)之路。
別看這座石橋只有37米長,可誰會想到,清朝四代皇帝十次東巡時,其中有十六次從這座橋上通過并留下詩句,這幾個皇帝是:康熙皇帝三次東巡,乾隆皇帝四次,嘉慶皇帝兩次,道光皇帝一次。這是乾隆皇帝留下的詩句:
永安橋是沈陽最古老的石橋,位于沈陽市于洪區(qū)馬三家子永安橋村,為清代皇太極崇德六年(1641年)所建,是當年盛京通往北京大御道的要塞。皇太極時期進兵遼西和關內(nèi)最早鋪筑,清王朝定都北京后,成為清帝東巡和運送“御物”所行之路,故稱大御路。清遷都北京后,歷代皇帝東巡時多次經(jīng)過此橋,是沈陽市現(xiàn)存比較完整的一座古代石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