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門去書店的時候,腦海里突然浮現(xiàn)起之前采訪遠家CEO貝殼的時候,她說:“任何一份工作做久了都是重復。”生活的本質(zhì)是不是像西西弗斯推石頭那樣,重復、再重復呢?
店長開心居然已經(jīng)在書店工作一個月了,為了慶祝她入職一月的紀念日,我們決定晚上一起去看電影。這周三是節(jié)假日,她需要做幾款甜品,決定好做哪些就可以直接上手做了?,F(xiàn)在的廚房在一間很小的屋子里,站上兩個人就會覺得擁擠,而我覺得書店廚房最讓人難受的一點是,里面一點兒陽光都沒有,工作起來很憋屈。
也因為是節(jié)假日,實習生秋秋(在《我可以改變世界嗎?》中提到的第二個來面試的女孩)一早就過來幫忙了,兩個人在廚房里做甜品,一個多小時就完成了。開心從廚房走出來的時候說道:“有人一起干活真是太好了,好快就做完了呀?!?/span>
前一個晚上我還和開心說采購咖啡豆的事,她感嘆道:“你以前要一個人做這么多事嘛?”我回她:“所以有你真是太好啦,我的開心!”
我依舊還是在書店工作,但因為有了適合的,可以一起前行的工作伙伴,而讓那些重復的工作可以更快完成,讓我們都能更快沉浸到其它的,可以發(fā)揮自己創(chuàng)造力、學習力的事情上。
「好語錄的安慰」是一家節(jié)奏很緩慢的書店,我們門口的小黑板上寫著:“歡迎你來拍照,更歡迎你來讀書,我們是一家不想做網(wǎng)紅還雙休的書店?!彼媾R的客戶群體很小眾,她他們大多喜靜,想要擁有一個環(huán)境離開原本嘈雜的社會環(huán)境,想在城市里尋找一個可以安放內(nèi)心的所在。
書店不僅提供了安靜的空間,也提供了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是可以讓客人坐在桌前,某一張老舊的木椅上,撫摸書本的時候,可以慢慢發(fā)現(xiàn)一些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她他們無需對我打開心扉,而是可以在書店里,打開自己的內(nèi)心,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與書店節(jié)奏相對的,是在書店工作的人。
我依舊記得咖啡博主Sofia曾在自己的視頻里說過類似這樣的話:雖然我在四線城市開咖啡店,但是我的生活節(jié)奏和在一、二線城市沒有什么兩樣。
書店有了自己小小的團隊,我們會一起聊天、大笑、看電影、聚餐,我們更多的時間是在一起工作。隨時在群里討論書店未來的活動,隨時復盤我們的每一次活動和工作結(jié)果,隨時調(diào)整書店本身,和工作方法。
“在書店工作,總有點兒腳底搓出火星子的忙碌感。”我這么對開心說的時候,她狠狠點頭:“是這樣的?!?/span>
書店能帶來的經(jīng)濟價值并不多,書店開不出很高的工資,也沒法做精致的裝修。但是我們可以在書店找到人生的意義,當我們作為四線城市的小市民,無需為房子、車子焦慮的時候,留在家鄉(xiāng)的目的是要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生活。
書店的工作讓我感到快樂,不會每天苦苦等待下班的點兒,飛速關門,總是干著干著活,就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五點多了,要準備下班了。在書店,是能感受到自己真實存在的地方,我不屬于任何一個社交平臺,我不被大數(shù)據(jù)綁架,我見到不同的人,和她他們交流。
在書店里,比起店主,更多時候我是一個觀察者。
她他們會在哪個書架前駐足停留,如果我感受到她他們對書店非常有興趣,我會主動和她們分享書店的獨立出版物,《抵達 Vol.1》里,記錄了一個剛畢業(yè)的大學生,開書店的故事,以一個非常新的社會身份獨自前往了海豚阿德書店,一家已經(jīng)開了十年的書店。
秋秋問我《抵達》是什么呢?我很難以用一句簡短的話,或者某個詞語來回答她這個問題。當一個四線城市的書店,在她的第一年就做了自己的獨立出版物,當一個在加拿大首都留學的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回到四線城市,開一家書店。我在做什么,我是怎么想的,書店又將如何呢?
我們文科生是可以用語言來形容我們的感受和思考的,《抵達》對于書店的意義是巨大的,我們想要通過這本獨立刊物,把自己的城市和自己所抵達的城市連接在一起,同時也把自己的日常生活,把期望抵達的生活連接。
我們相信,記錄是一種存在,紙張是唯一通往內(nèi)心的載體。
《抵達》對這座城市的意義也是巨大的。因為它,我們有了一個可以通往更大城市的接口,我們可以去上海參加Unfold藝術書展,那是獨立出版物的狂歡會啊。如同書店一樣,很多人眼里,我們干著不賺錢的生意,而實際上,書店對這座城市的意義,也是無法用經(jīng)濟價值去衡量的。
有一個在湘潭念書的大學生在留言本里寫道:“在書店待了三四個小時,突然有個念頭,就是在湘潭生活總算有了點盼頭和意義。可能說來有一點夸張哈哈哈哈,但是是真的!”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看/聽到她們內(nèi)心的想法,但我每一次,內(nèi)心會柔軟下來,喜悅和感動瘋狂蔓延。
我們僅是想要憑借這樣一個小小的書店,打造這座四線城市的藝文空間,讓文化氛圍在這里發(fā)酵嗎?是的,《抵達》是我們首次做出的嘗試,還有觀影會、讀書會、獨立藝術家展覽、藝術家駐地計劃。每一樣我們都會一遍遍嘗試、努力、重復,《抵達 Vol.2》就在我們這樣的決心里誕生了。這一冊的小標題叫作《孤僻的工作》。
如果說《抵達 Vol.1》是我作為書店新人到達了一個非常成熟的,在大理開了十年的“老”店。那么,《抵達 Vol.2》就是一個很想進入文學世界,向往文學世界的小白,像一條魚一樣,滑進了屬于它的大海里。
很小的時候就確立了自己的人生夢想是寫作,但我直到上大學之后才開始喜歡讀書。開書店之后,一直都沒有去系統(tǒng)思考過書店的定位,我想接觸文學,但又不想進入學校里,畢竟在如今的社會,學校并非是唯一學習的途徑。
2021年10月底,我去往了另一座四線城市——臨海,在巫昂老師的「宿線下寫作營」中,寫作營從一句“生活在別處”開始。
也就是從那一句話起,在另一座四線小城里,我好像找到了人生的歸宿,生活的重心。
我們這一群理想主義者,一群沒有被時代浪潮沖走的人,因為文學,相遇在再望書店。每天的日常聽起來是很枯燥的,早上寫作閱讀,下午上課,雷打不動,沒有休息。而我是那么思念那短暫的十六天,期待新的一年,還能如期赴約。
這本小書講述的就是這樣一群人,在臨海生活了16天,她他們創(chuàng)作出來的文學作品。
這一次的《抵達》制作過程邀請小魚來做設計,作為裝幀設計師,小魚給《抵達》提供了很多專業(yè)支持。要如何做一本系列的獨立刊物?要如何把《抵達》和「好語錄的安慰」書店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呢?
小魚做了《抵達》刊物的概念設計。書店的logo是一個小房子里亮著一盞燈,是想在城市之上建立一個小小的烏托邦,如同家一樣,亮著燈,等人回家。
小魚想到《抵達》的音譯是“嘀嗒”,像是小房子里的那盞燈開關的聲音,也代表著時間的流逝,于是《抵達》的logo從那盞燈延伸,是一個水滴形。收到《抵達》新一冊刊物的朋友,先從視覺進入,然后是紙張的觸感——封面外殼,……然后,你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抵達》是書店想要通過獨立刊物的形式觸達不同的城市,我們把很多夢想、期待、自己的生活投射其中。
《抵達 Vol.2》開啟預售啦,預售是想通過降低價格的方式,讓它走得更遠,也是可以有一筆款項幫助書店做首輪印刷。
對生活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抱有期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