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潤筆墨,筆墨出詩境
——葉一葦老師詩詞、篆刻作品賞讀及引發(fā)的思考
毛燕萍/文
內(nèi)容提要:作者通過對著名詩人、篆刻家葉一葦先生的詩詞、篆刻賞讀,由感而發(fā),引發(fā)思考:藝術(shù)的生命來源于什么?書法作為一個藝術(shù)門類,以什么來打動人?提出書法家要力戒浮操,潛心修煉,追求高遠境界。 同時提出了書法教育要在重視技法教育的同時,注重綜合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而達到技文并重,才藝雙臻。
關(guān)鍵詞:作品賞讀 感想 思考
一
葉一葦老師的《一葦詩詞選》和《孤琴篆刻譜》一直放在我的案頭,每每展卷,心中時常有一種感動,令我無法釋懷。
首先令我感動的是葉老的詩,雖然他在《一葦詩詞選》前言中自謙地說:“自愧碌碌,夢筆未花,語不驚人,故敝帚亦未敢珍……”然翻開書卷,使讀者似臨一泓清池,清澈透明;如對一束蘭芳,清新拂面。
葉老早期的部分詩作反映戰(zhàn)爭帶來的創(chuàng)痛。如創(chuàng)作于1943年詩作《家園》:“亂離三月感居諸,劫后家園一望蕪。長物無存憑碩鼠,應(yīng)門有托謝蜘蛛。半間破屋通天在,滿室圖書著地鋪。破碎河山葬寇地,風雷還待起平湖?!币皇灼呗桑褢?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動蕩、離亂、破殘,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讀著使人頓時聯(lián)想起杜少陵“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悲涼意境。讀到最后二句“破碎河山葬寇地,風雷還待起平湖”筆鋒一轉(zhuǎn),于寂靜處一聲吶喊,蕩氣回腸!
這類風格的作品在葉老創(chuàng)作于1944年《登擊壺亭》中也可以欣賞到:“菊水清流興不孤,登亭可向萬山呼,筆端時蘊詩心壯,一遣情懷共擊壺?!比~老對戰(zhàn)爭的痛恨以及蘊藏在內(nèi)心深處豪情通過詩的形式,很好地表達出來,讓我們看到葉老一顆年輕的血氣方剛的,愛國愛家鄉(xiāng)的赤子之心。
讀葉老的《南鄉(xiāng)子 金華懷古》(1947年作品)又將讀者的思緒帶到了另一番景象之中:“危堞壓江流,明月、清風、八詠樓。不斷雙溪流日夜,難留。一任往來舴艋舟。不載易安愁,曾是嚴維憶舊游。多少英雄千古事,心頭。如夢六朝風雨秋?!苯鹑A是葉老的家鄉(xiāng),描寫的是戰(zhàn)亂之中的家鄉(xiāng)以及作者憑欄懷古,物是人非的嘆息。當年,同樣飽受離亂之苦的李清照,一聲“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令人憂思難忘。此時,葉老心中的愁思也與當年易安的愁緒遙向吻合。一樣的地點,一樣的情景,卻不會因為年代相隔久遠而失去詩人心中的共鳴。葉老用詩人特有的敏感,將這一份縈繞在心頭的濃濃愁緒,以及無可奈何的落莫與惆悵刻畫得絲絲入扣。
在葉老的詩中,我們也可以讀到不少描寫友情和親情,詩中表達對友情的真摯、篤信、坦誠、友善令讀者心馳神往。如詩稿中幾首寫給甬上印壇名宿周節(jié)之先生的詩:“花開鐵筆甬江邊,三世結(jié)成石上緣。寄語息柯應(yīng)不息,四明山里作奇?zhèn)??!保ā额}<鐵石廬結(jié)金石因緣>等印拓,戲贈節(jié)之》)。金石書友間的友情、互勉溢于筆端。又如“右筆左刀老更成,得心妙拈漢磚春。大刀闊斧蔚風格,何薄自家何薄人?”(《題陳左夫六十自選印譜》)則與書友間流露了欣賞對方,激勵自己,不薄他人的襟懷。
都說學問是寂寞之道,是對藝術(shù)孜孜不倦,物我兩忘的求索,這種“獨上高樓”的情境在葉老的詩作中也時常可以感受到。如《雙溪夜步》中寫到的“如帶雙溪水,向西默默流。人多逐夜市,我獨散江頭?!庇秩纭顿浌?jié)之》中“君為治石手,我是鏤冰人。不知有秦漢,桃源共覓春。”葉老無意去理會世間紛爭,潛心藝海,心遠地偏。然想起同在寂寞的藝海中翱游,遠在甬城的同好周節(jié)老,則心有靈犀,贈詩慰藉,君子之交,躍然在字里行間。
葉老的詩有很大一部分是寄情山水,一山一水,一池一石,一草一木,都能喚起他的心靈深處的情愫:“江邊一野石,兀立遠山峰,疑是女媧棄,怕求和氏逢……”(《野石》),“孤山雪霽欲銷魂,多少情思織夢痕,冷艷誰知心最熱,與人一例送春溫?!保ā豆律皆L梅》)。而人間天堂處處詩的西子,在葉老筆下更比比皆是。
在葉老的詩中,我們還可以讀到這樣的詩句: “大風送我出雄關(guān),一望白龍繞萬山。”(《登長城》)?!奥犃T熒屏夜半鐘,送歸玉兔又迎龍?;魵g舞湖邊雪,鳳笛暖吹海外風。已有寒梅開萬樹,須看曉日照千峰。天涯此夕比鄰似,一樣心情爆竹中?!保?988年, 《除夕看春節(jié)電視聯(lián)歡節(jié)目》)。讓我們欣賞到清新、明快、爽朗以及詩人的激情與豪邁。
葉老將他眼中的世界用他特有的筆觸讓我們欣賞到格律詩所特有的美感。讀葉老的詩,清氣若蘭,文氣雅致,一如他的為人,平和不爭,然“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蔽覀冊谛蕾p他或喜或悲,或思或愁的詩詞作品的同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至真、至善、至美,感受到作者心中藝術(shù)殿堂的寬闊和精彩。
二
賞讀葉一葦老師的篆刻集《孤琴篆刻譜》,一印一文,印巧妙而文簡煉,構(gòu)思獨特,別開意境。讀文品印,情趣自在,令讀者拍案叫絕。古人評價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葉老的印,則是印中有畫,印中有詩,印中容納了藝術(shù)家無限的想象空間,方寸之間,氣象萬千。作者想要表達的言語十分豐富,欣賞之余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悟,心領(lǐng)神會。
葉老用半個瓦當形狀篆刻《南柯一夢》,構(gòu)思十分巧妙,因為是夢,再美,也總有缺憾。這樣的取材,不由得令人拍案叫絕。讀者可以根據(jù)葉老的導(dǎo)讀去理解印章的內(nèi)涵,也可以因此而浮想連篇,你可以由此聯(lián)想大自然的陰晴圓缺,你還可以因此感慨人生的悲歡離合。葉老用他特有的想象,留給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這就是藝術(shù)作品的成功之處。
又如《熙熙攘攘》,取自《史記》:“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賞讀中,仿佛可以從中看到一群忙忙碌碌的人們,磕磕碰碰,熱鬧非凡。那些大大小小的圓圈,又象一個個孔方兄向你頻頻招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讀這樣的印,不同的人就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欣賞《枝頭巢父》這方篆刻,輕松自在,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葉老的志向。巢父是我國唐堯時高士,山居不營世利。傳說堯帝以天下讓給巢父,巢父不受。葉老刻雖身居杭州枝頭巷,而心靈卻與在山中枝頭巢父一般,不染塵事,在潛心藝海的時候才可以無所束搏。可謂人各有志,手中雖無江山在握,而心中自有萬里江山!
葉老對《戀石》這方篆刻是這樣解說的:“戀石也是情結(jié)?!辈⒔庹f歷代書家對石之迷戀以至將自己的名字也取為“石”。他把戀字篆成三條聯(lián)綿的絞絲在心上,心頭如有千言萬語。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作者埋藏于心間的戀石之情。
《壺山捧出一壺春》則將對家鄉(xiāng)的眷戀用詩的語言溶入到篆刻中,故鄉(xiāng)的山山水水就是永遠鉻印在葉老心中的愛。平和、清幽的山水滋養(yǎng)了平和、清幽的葉老。而在這平和、清幽之中,卻蘊藏著詩人篆刻家內(nèi)心深處豐富的感情。
葉老對一草一木的憐愛也同樣傾注他的篆刻作品中,如《含羞草》,葉老對其觀察體會頗為細致:“含羞草是一年生長草本,高七、八寸,莖有刺,復(fù)葉,總?cè)~柄的頂端分生四枝,有許多小葉,一受刺激,小葉就閉合,總?cè)~柄也下垂。”并為此感慨:“我很喜愛她,覺得她純潔、自愛、自重;但也有缺點,太清高了,也是自找煩惱,往往被人戲弄”。并在篆刻作品中營造了一幅纖纖楚楚,疊疊嬌羞的意象。托物言志,以物抒情。是啊,草本也有本性,雖然弱小,怎可恃強凌弱,以大欺小?
曾去杭州枝頭巷拜訪葉老,葉老小心地取出一盒作品,這些篆刻作品石質(zhì)紋理天然趣成,而葉老以其藝術(shù)家的豐富的想象將這些印石用簡練的文字,巧妙地創(chuàng)作出完美的篆刻作品?!芭嫉们嗵锓忾T石,青黃色石邊,有一株黑色水草,栩栩如生,隨刻了‘江上草’三個字作為自留印。”葉老獨具匠心地將文字與印石天然趣味融為一體,達到了雙臻之美。
曾在《浙江日報》上讀到這樣一段文字,寫得極好:“‘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现屣L,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蘇東坡身居遠離官場商場情場的荒野黃州,卻能調(diào)動得天獨厚的藝術(shù)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指揮‘千軍萬馬’拓展自己的精神王國。寓居犄角旮旯的葉一葦先生,也能以一筆一畫勾勒包容天地萬物的藝海情天,因為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真正的藝術(shù)家永遠在忙碌和收獲中歌唱?!?br style="FONT-FAMILY: ">
這樣的描述令我為之動容。著名詩人艾青有一句極有感染力的詩句“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著淚水”?是啊,那是因為生命中有許多感動。有一位詩人書法家說過,寫詩作文必須有感于情,而發(fā)乎筆。讀葉老詩文金石,時時刻刻被他的詩、他的文、他的書法篆刻作品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情感深深的感動著,感動著他的人品,感動著他的追求,感動著他的淡泊寧靜,感動著他的無怨無悔,感動著他一字一句中傳遞給人們的喜怒哀樂。孤琴有聲應(yīng)不孤,隔山隔水有知音!
三
賞讀著葉一葦老師的詩詞、篆刻作品,我們應(yīng)該明白何為藝術(shù)?藝術(shù)的生命來源于什么?書法作為一個藝術(shù)門類,拿什么來打動人? 書法教育應(yīng)該如何技文并重?
著名紅學專家周汝昌先生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談詩詞鑒賞報告時講道:“中國古今上下向來喜歡詩,有‘詩國’之稱。世界沒有第二個國家……什么是詩人?詩的定義是什么,會寫五言、七言、平平仄仄,寫現(xiàn)代體、散文體詩就是詩人?那詩人也太好當了?!笨梢姡驼嬲乃囆g(shù)而言,僅僅掌握了技巧規(guī)律是遠遠不夠的。詩詞是這樣,書法當然也不能排除在外。
我們欣賞一幅書法作品,除了線條與造型的美觀之外,還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情感。歷代有許多經(jīng)典的詩文可供我們后人書寫,但是,大家都千篇一律抄抄摘摘,后人看不到我們的思想情感,看不到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以及時代所賦予了我們的精神財富,這不僅是書法家個人的悲哀,更是體現(xiàn)了書法界思想文化的缺失和斷代。甚至有人看到朱復(fù)戡先生的一些求醫(yī)答藥手稿,覺得很有時代特色,比抄詩摘文更有人情味。
各類大賽中每次提倡寫自作詩文,但響應(yīng)者寥寥無幾。我們從展覽中看到的,往往是今人的外殼、古人的思想。一個書家如果不能很好地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思想,退而求其次,當然可以用古人的詩文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但是,在一些有主題性的展覽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書家所選的書寫內(nèi)容多與主題風馬牛不相及,甚至有煞風景。這就關(guān)系到一個書家的修養(yǎng)了。
書法是需要經(jīng)過長期磨練,坐冷板凳,滴水穿石才能有所收獲。急于求成。強化式的技法訓(xùn)練的確可以快速訓(xùn)練出一些書匠,但是培養(yǎng)不出真正的書法藝術(shù)家。任何事物都有一個水到渠成過程,所謂大器晚成。人的思想也是需要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才能感悟深刻。
我們再來回味一下,讀葉老的詩,言簡而意味悠長;讀葉老的篆刻,印語無聲勝有聲,常有 “少少勝多多”之妙,但是,如果沒有厚重的學養(yǎng)織淀,那來的言簡意長?那來“少少勝多多”呢?在寥寥數(shù)言和方寸之間,將人生哲理濃縮、提煉,以印言志以詩抒情是需要學識和智慧的。
今天我們談書法教育,技法層面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技法外的,即所謂字外功,即書家內(nèi)涵的培養(yǎng)也一樣不能忽視。關(guān)于這個問題,書壇不少有識之士也多次強調(diào)指出,我們浙江書協(xié),幾年來也一直創(chuàng)導(dǎo)書家要重學養(yǎng)。雖有收益,但收益甚微,可見,學養(yǎng)的修煉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古往今來有成功的書法家,都非常注重學養(yǎng)的修煉,這樣的例子耳熟能詳。也許你會說,那是古人,現(xiàn)代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不可與古人同日而語。但是,我們不能以此為自己的浮操找藉口。我們可以把生活在今天的葉老作一面鏡子,讀一讀葉老的詩詞,品一品葉老的篆刻,這些都不只是展示技法層面的東西,也不是單憑掌握了某種技法就可大功告成,這里面擁有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深厚的學養(yǎng)織淀,敏感的事物感知,是天賦與勤奮有機結(jié)合運用后的結(jié)果。唯有此,方可“讀文如聆心聲,觀書如見其人”。
“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文潤筆墨,筆墨出詩境。書法家要追求一種境界,我們的書法教育更應(yīng)該技文并重,“路漫漫其修遠兮”,任重而道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