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fā)汗后,微煩小便數(shù),大便因硬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見《傷寒論》.第250條)。
作者:蔣遠東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fā)汗后微煩,煩是熱,是因為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fā)汗后把胃腸道中津液傷了,而不是把心血傷了,所以微煩;小便數(shù)即是胃腸道津液流失的表現(xiàn)。因為小便數(shù),胃腸道津液不足,所以大便因此才干燥而硬。
因為小便數(shù),胃腸道津液不足,所以其人微煩,此微煩是實煩而不是虛煩。實煩是體內有實實在在的熱導致的煩,此煩不同于虛煩,虛煩是虛邪入里引起的煩;梔子豆豉湯就是一個虛煩證,《太陽中篇》第76條講:發(fā)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儂,梔子豆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豆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姜豆豉湯主之。
本條文講了一個實煩證,熱在小腸,煩在心,以小腸有熱影響到了心志,屬陽明腑實證,有可下之理,當與承氣湯下之?!秲冉?jīng)》講:心與小腸互為表里,所以小承氣湯下之;熱在大腸,大承氣湯下之,熱在胃中,調胃承氣湯下之,以承氣湯能下實熱故,下之則愈。
這里不講下之,而是說與小承氣湯則愈,是因為小承氣湯下的是小腸實熱;小腸上端是胃,下端是大腸,小承氣湯在這里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故曰小承氣湯和之。
小承氣湯(大承氣湯去芒硝):
大黃4兩、枳實(炙,大者)3枚、厚樸(去皮、炙)2兩。
上3味,水4升,煮取1升2合,去渣,分溫2服。初服湯當更衣(更衣是大便);不爾(不更衣)者,盡飲之。若更衣,止后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