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鷴:大型雞類,體長56-60厘米。雄鳥上體呈黑褐色,背羽具有黑紫色金屬光澤。頭頂有黑色羽冠。臉部裸皮呈紅色,并散生有稀疏的黑色纖羽。
尾部長而側(cè)扁,中央兩對尾羽呈紅褐色,其余為黑褐色。下體多為暗褐色。胸羽呈披針形,各羽羽干為白色,并雜有淡灰色。嘴為黃褐色,基部稍黑。腳和爪為灰色或鉛褐色。雌鳥體羽為棕褐色,并雜有不規(guī)則的黑褐色斑。成對或成家族群活動。通常早晨5點左右即開始活動,直到下午7點左右才停止,其中尤以早晨和黃昏最為活躍,中午活動較少。晚上多棲息于樹上。
活動時常沿固定的路線進行,時間久了就常常形成明顯的“鳥徑”。活動時常常昂首闊步,行動機警,受驚后迅速奔跑,羽冠聳立,尾羽微展,待跑到一定距離后再機警地觀察動向,有時走走停停,四處觀望。除了善于在地面行走和奔跑外,也能飛翔和跳躍。黑鷴僅見于海拔2300-3300米高的山地森林,有時也到低山及山谷箭竹叢及林間草叢中,也常見于低山丘陵和山谷地帶。成對或成家族群活動。主要以植物嫩葉、芽苞和種子為食,也吃部分昆蟲。繁殖期為5-6月。每窩產(chǎn)卵5-9枚,卵的顏色為深皮黃粉紅色。孵化期為24-25天。黑鷴分布于中國西南的云南、西藏,以及印度北部、緬甸、泰國、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等國家和地區(qū),共分化為9個亞種。中國有2個亞種,指名亞種分布在西藏南部的聶拉木、吉隆、亞東等地;藏南亞種分布在西藏東南部的墨脫、察隅、波密和云南西北部的盈江、貢山等地黑鷴的數(shù)量不多,在巴基斯坦僅有770只左右,在中國藏南亞種的數(shù)量也不足1000只,而指名亞種的數(shù)量甚至不足100只。該物種分布范圍非常大,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qū)域或波動范圍小于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zhì)量,種群規(guī)模,分布區(qū)域碎片化)。種群數(shù)量趨勢穩(wěn)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等級:二級,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文字參考網(wǎng)絡,圖片2017年12月拍攝于云南盈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