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好勝心,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好勝心不是壞事,使進取之心的表現(xiàn),但是不能過度。我的看法與此不同。好勝心和進取心是不同的,就像“要強”和“爭強”不同。
怎么來分別呢?就看對待失敗和落后的態(tài)度就好了,如果失敗或者落后了,就氣急敗壞或者怨天尤人,或者就避而不談、興趣大減,甚至表現(xiàn)出對“勝者”的妒嫉和詆毀,那這就是“爭強好勝”而不是“進取”和“要強”。爭強好勝,往往僅僅是貪圖勝利或者成功的“心理優(yōu)勢”,或者是出于對失敗和落后的恐懼,而并非是想要取得自己在某方面的進步。“貪勝”和“懼敗”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其背后往往隱藏著恐懼、不安和自保,不是真正的進取。真正的進取,不在乎一時的勝敗,而在乎自己是否取得進步。
生活中好勝的孩子十有七八,為什么概率這么高呢?因為大家的教育方式和價值觀相差無幾。孩子為什么會生出這樣的好勝心而不是進去?據(jù)我的觀察和理解,大約出于以下原因:
1 自我中心意識過強
顯然,在大多數(shù)的家庭中,孩子是全家國寶級的人物,享有各種各樣的優(yōu)先權、獨占權。這很容易滋長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孩子習慣了心理上的優(yōu)勢地位,從而喜歡勝利、成功、領先等帶來的心理滿足,無法接受和容忍失敗、落后的心理失衡。
2 缺乏足夠的安全感
假如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較粗暴和嚴厲,或者孩子的生長環(huán)境比較特殊(如和父母分居),或者其他因素致使孩子內(nèi)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那么,孩子會表現(xiàn)出對勝利和成功的過度渴望,因為那樣可以讓他感到內(nèi)心安全些。
3 父母的功利化要求
很多父母就是典型的貪勝懼敗,孩子自然容易這樣。父母更看重結(jié)果,急功近利,不重視過程,不重視基礎,不重視滋養(yǎng)和熏陶,這樣的價值觀和教育方式自然讓孩子越來越好勝。
4 泛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曾經(jīng)廣為流行,其中問題多多?!澳阏婧谩?、“你真棒”說得太多,會讓孩子對此產(chǎn)生很強的依賴,成為他行為的主要動力,鼓勵和贊揚停止了,孩子的行為也就停止了,甚至孩子做什么都看能不能得到贊揚,而不是他內(nèi)心想不想做、喜不喜歡做,這樣就嚴重影響了孩子內(nèi)在動機和內(nèi)在價值觀的形成,當然也就很難產(chǎn)生真正的自信心和進取心。
如果孩子出現(xiàn)了“好勝”而不是進取的現(xiàn)象,如何來改變呢?我想比照上面的分析,就能得出大概的方向。
首先,我們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接納,而不是只有孩子很“乖”、很“棒”、很“成功”、很“優(yōu)秀”,我們才接納。使孩子獲得情感的歸屬感和心理的安全感。
其次,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察覺自己的進步和努力,建立孩子的內(nèi)在評價標準。自我評價的能力和孩子的年齡有關系,但是,很小的孩子也可以在相當?shù)某潭壬献龅竭@一,只不過我們沒有這么引導和要求罷了。
再者,鼓勵孩子多嘗試,不計較一時的得失、勝負,孩子勝利和成功了,我們并不給予特別的贊揚,更不要獎勵,我們引導孩子感受到客觀現(xiàn)實帶給他的愉悅,比如,孩子幫我們拿東西,我們問他“寶寶,幫助的人的感覺好嗎?你喜歡幫助人嗎?”,孩子專心的學習某件東西,我們提醒孩子“學習的過程快樂嗎,進步讓你開心嗎,遇到困難,你愿意繼續(xù)嘗試嗎”。
總之,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有寶貴的自尊心、進取心,而不是貪圖勝利,懼怕失敗。 文/孟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