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名〕 美草、蜜甘、蜜草、國老、靈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來 源〕 為豆科甘草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根和根狀莖。
〔成 分〕 根及根狀莖含甘草甜素(即甘草酸約6~14%),為甘草的甜味成分,是一種三萜皂甙(又稱為甘草皂甙),系甘草酸的鉀鹽、鈣鹽,其甜味比等量的蔗糖高50倍。甘草酸水解后得1分子的甘草次酸及2分子的葡萄糖醛酸(水溶液微有泡沫,并無溶血作用,而水解產(chǎn)生的甘草次酸則有溶血作用)。并含少量的甘草黃甙(即甘草甙)及異甘草黃甙、甘草西定、甘草醇及異甘草醇等。此外,尚含甘露醇、葡萄糖約3.8%、蔗糖2.4~6.5%、蘋果酸、樺木酸、煙酸、天門冬酰胺、淀粉、生物素、微量的揮發(fā)油(為甘草特殊的臭氣的來源)。
〔作 用〕
一、歷代經(jīng)驗
1.健脾和中:甘草有健脾胃,調(diào)和臟腑機能作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氣, 金瘡尰,解毒”。 《藥性論》: “主腹中冷痛,治驚癇,除腹脹滿,補益五臟,腎氣內(nèi)傷,令人不痿……”。
2.潤肺解毒:甘草又有潤肺止咳,解諸藥、食中毒作用。 《名醫(yī)別錄》: “溫中下氣,煩瀉氣短,傷臟咳嗽,止渴,通經(jīng)脈,利血氣,解百藥毒”。 《用藥法象》: “生用瀉火熱,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熱,緩正氣,養(yǎng)陰血,補脾胃,潤肺”。 《湯液本草》: “吐肺痿之膿血,……”。 《本草綱目》: “解小兒胎毒、驚癇,降火止痛”。
此外,尚有調(diào)和諸藥的作用。
二、近代研究
1.解毒作用:歷代認為甘草為解藥物和食物中毒的要藥。甘草酸的鈣鹽有較強的解毒作用,甘草酸的鈉鹽對水合氯醛、毒扁豆鹼、乙酰膽鹼、毛果蕓香鹼、育亨賓等有強烈的對抗作用,且能增強腎上腺素的強心作用。甘草甜素及其鈣鹽對白喉毒素、破傷風(fēng)毒素有較強的解毒作用;對某些過敏性疾病,動物實驗性肝炎,河豚毒,蛇毒也有解毒作用。其銨鹽對馬錢子堿有解毒作用。其解毒機理是多方面的,可以通過物理、化學(xué)方式,沉淀、吸附、結(jié)合及加強肝臟的解毒機能等。其水解產(chǎn)物葡萄糖醛酸也是解毒的有效成分,對肝功能障礙、黃疸、 妊娠中毒、食物中毒及藥物中毒皆有解毒作用。甘草次酸有類似于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吸附作用。甘草流浸膏與松節(jié)油合用有抗破傷風(fēng)毒素作用〔1~9〕。
2.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 甘草有類似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能使尿量減少,尿中鈉排出量降低,鉀排出量升高, 血鈉升高,血鈣降低,腎上腺皮質(zhì)小球帶萎縮,尿中17-羥皮質(zhì)類固醇排出量增加,結(jié)合減少,小劑量表現(xiàn)胸腺萎縮,腎上腺重量增加,束狀層幅度加寬,腎上腺維生素C含量降低等。甘草能顯著增加和延長考的松的作用。其作用原理:有認為是甘草次酸的化學(xué)構(gòu)造近似于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也有認為是間接作用,并有女性激素樣作用〔10~13〕。
3.抗炎及抗變態(tài)反應(yīng)作用:甘草次酸對大白鼠棉球肉芽腫、甲醛性浮腫、結(jié)核菌素反應(yīng),皮下肉芽囊性炎癥反應(yīng)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銨及甘草次酸鈉能有效地影響皮下肉芽囊性炎癥的滲出期及增生期,其作用弱于或接近于可的松。甘草酸的各種制劑的抗炎及抗變態(tài)反應(yīng),以琥珀酸鹽的活性最高,但毒性較大,其作用原理尚不清楚〔14、 15〕。
4.鎮(zhèn)咳祛痰作用:甘草次酸的衍化物對豚鼠及貓的實驗性咳嗽有顯著的鎮(zhèn)咳作用,其強度與可待因相似,此類制劑對化學(xué)刺激及電刺激貓喉上神經(jīng)引起的咳嗽,均有顯著的效果,故鎮(zhèn)咳作用為中樞性的。甘草有祛痰作用,能促進咽喉及支氣管的分泌,使痰容易咯出〔15〕。
5.對胃酸分泌的影響:甘草流浸膏灌胃后能吸附胃酸,吸收后也能發(fā)揮作用,對基礎(chǔ)分泌量也能抑制,臨床用治胃十二指腸潰瘍之胃酸分泌過多有抑制作用〔15~17〕。
6.對實驗性潰瘍的療效:甘草的各種制劑對大白鼠實驗性胃潰瘍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水提取物有保護胃粘膜、治療潰瘍病的作用。主要是能增加胃粘膜的“己糖胺”成分,使胃粘膜不受損害,臨床用治胃十二指腸潰瘍〔17、18〕。
7.解痙作用:甘草煎劑、甘草流浸膏對兔離體腸管先興奮后抑制,對在體胃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臨床用《芍藥甘草湯》治療腓腸肌痙攣疼痛有效。對乙酰膽堿、氯化鋇、組織胺引起的腸痙攣有解痙作用〔18~20〕。
8.保肝作用:甘草對動物實驗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可以使肝臟變性及壞死明顯減輕,肝糖原及核糖核酸含量大部分恢復(fù)正常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轉(zhuǎn)氨酶的活性下降,說明甘草有抗肝損傷的作用。
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可以使結(jié)扎總輸膽管的家兔、大白鼠之血膽紅素降低,尿膽紅素排泄增加,作用比葡萄糖醛酸內(nèi)酯及蛋氨酸強。甘草甜素可以明顯增加膽汁分泌,對新生兒黃疸則無效〔15、21〕。
9.降脂作用:高血壓病人服甘草甜素后,血清膽甾醇下降,血壓也相應(yīng)降低。甘草甜素小劑量(2毫克/日)在一定時間內(nèi),使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家兔的血清膽甾醇降低,病灶減輕,20毫克/日也能阻止大動脈及冠狀動脈病灶的發(fā)展,與女性激素合用則效增強,大劑量(40毫克)則無作用〔22~23〕。
10.鎮(zhèn)痛作用:動物試驗證明,F(xiàn)M100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但用壓迫小白鼠尾部測定痛閾的方法,鎮(zhèn)痛作用較弱,口服更弱,如以芍藥甙合用則可以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FM100對五甲基四氮唑引起的驚厥有弱的抗驚厥作用,并能與芍藥花甙有協(xié)同作用〔24、25〕。
11.利尿作用:甘草甜素,甘草酸鈣鹽靜脈注射,可以增強茶堿的利尿作用,對醋酸鉀則無影響。甘草甜素對家兔實驗性膀胱結(jié)石有抑制作用〔26、27〕。
12.抗癌作用:甘草次酸對大白鼠移植性骨髓瘤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單銨鹽、甘草次酸鈉及甘草次酸衍化物之混合物對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均有抑制作用, 口服也有效。甘草甜素、甘草甙對大鼠腹水癌及小鼠艾氏腹水癌細胞能產(chǎn)生形態(tài)學(xué)上的變化,甘草甜素尚能抑制皮下移植的吉田肉瘤〔28~30〕。
13.強壯作用: 口服甘草煎劑可使小鼠體重增加,空腹游泳實驗表明有增強肌力的作用〔31〕。
14.抑菌作用:甘草對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結(jié)核桿菌有抑制作用〔32~35〕。
15.配伍禁忌試驗:歷代文獻認為甘草反海藻、甘遂、大戟、芫花,但古方中也有配伍者?,F(xiàn)代臨床用甘草與海藻配治療甲狀腺腫有治療作用,未見毒性反應(yīng)。動物試驗證明,甘草與甘遂并用,如甘遂用量大于甘草者,無副作用,且可以解除甘遂的副作用,若甘草的用量大于甘遂則有副作用,也有實驗認為甘草與甘遂并用有毒性反應(yīng)。大戟、芫花與甘草合用則利尿作用受到明顯的抑制,并有使芫花毒性增強的傾向??傊什萦昧空嫉谋壤酱蟾弊饔迷綇姟ER床上甘草一般不宜與大戟、芫花、甘遂配伍〔36〕。
〔性 味〕甘,平。 歸心、 肺、 脾、胃經(jīng)。
〔功 效〕健脾和中,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
〔主 治〕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脹便溏,勞倦發(fā)熱,肺萎咳嗽,心悸,驚癇,脈結(jié)代。生用治咽喉腫痛,胃痛反酸,臟躁,癰腫瘡毒,小兒胎毒,藥物及食物中毒,并用來調(diào)和諸藥。
〔臨床應(yīng)用〕甘草應(yīng)用為諸藥中最廣者,多用來調(diào)和諸藥,增強療效,也可用于許多病癥。
1.胃脘疼痛:甘草可用治脾胃虛弱、運化失權(quán)、不思飲食、脘脹疼痛、反酸,或腸鳴腹瀉等。如一般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膽囊炎等,常配伍黨參、 白術(shù)、茯苓等益氣健脾藥,方例《四君子湯》(方見黨參)。近代用治胃十二指腸潰瘍之胃痛,反酸,可單用甘草流浸膏,甘草粉,甘草丸等治療有效。也可配伍烏賊骨、浙貝母、白芨等藥用,方例《甘芨烏貝散》、《甘瓦散》。對脘痞、干嘔心煩、腹中雷鳴、便溏等,類似于急性胃腸炎,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等。常配伍黃連、黃芩、干姜、半夏等,方例《甘草瀉心湯》。如胃脘疼痛不止,類似于胃痙攣,常配伍白術(shù)煎服。
2.心氣虛證:甘草常用于心氣虛、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氣短, 自汗,盜汗,脈結(jié)代等證,類似于神經(jīng)官能癥,心律失常,傳導(dǎo)阻滯,心肌病等。常配伍人參、熟地、阿膠、五味子等益氣養(yǎng)血藥,方例《炙甘草湯》。如房性纖顫(出現(xiàn)疾脈者)可加仙鶴草,桂圓肉等。此外,尚可用于婦人臟躁所見的時哭時笑,易怒,或昏不認人,或精神恍惚等。類似于神經(jīng)官能癥,內(nèi)分泌失調(diào),更年期癥候群,意病等。 常配伍大棗、 小麥、杭芍、紫石英等,方例《甘麥大棗湯》、《加味甘麥大棗湯》。
3.咳嗽喘息:甘草常用治咳喘, 無論虛、實、寒、熱諸證皆可選用。如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性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等。若肺熱咳喘可配伍桑白皮、 地骨皮、知母、石膏等清肺止咳平喘藥, 方例《涼膈丸》、 《甘草桑皮湯》、 《甘草鼠粘子湯》、 《麻杏石甘湯》 (方見麻黃)。肺寒咳喘常配伍麻黃、細辛、桂枝、杏仁等溫肺化痰,止咳平喘藥,方例《麻黃湯》、《三拗湯》、 《小青龍湯》(方皆見麻黃)。虛證咳喘多與補益藥配伍。方例參見止咳平喘藥。近代許多止咳復(fù)方中皆選用甘草提取物。
4.風(fēng)濕痹痛:甘草可用治寒濕痹痛,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或骨節(jié)掣痛,不可屈伸,或小腿轉(zhuǎn)筋抽搐疼痛等,類似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風(fēng)濕性肌炎、神經(jīng)痛、 腓腸肌痙攣,常配伍附子、桂枝、茯苓、白術(shù)等除濕祛寒、止痛藥,方例《甘草附子湯》、 《腎著湯》。小腿抽搐疼痛多配芍藥、吳萸、木瓜等,方例《加味芍藥甘草湯》。
5.癰腫瘡毒:甘草可用治癰腫癤瘡等。如咽喉腫痛,單用有效,也可配伍桔梗、玄參、麥冬、牛蒡子等,方例《甘草桔梗湯》、 《玄麥甘桔湯》 (方見玄參)。癰、癤等紅腫熱痛或發(fā)熱者,可配伍金銀花、乳香、綠豆、辰砂等清熱解毒藥,方例《甘草銀花湯》、 《護心散》,外用《春靈膏》。也可用治濕疹, 目赤腫痛、水火燙傷等。
6.各種中毒:甘草為良好的解毒藥,常用于食物及藥物中毒,單用有效,也可配伍黑豆、綠豆、薺苨等,方例《甘草黑豆湯》、《甘草綠豆湯》、 《甘草薺苨湯》。鉛中毒可用《甘草杏仁湯》。
7.其他病癥:甘草近年來分別用于臨床各種病癥,如肺結(jié)核可用甘草流浸膏配合異煙肼內(nèi)服。滲出性胸膜炎,在單用化療效果不顯著時可以配合甘草則效果提高。阿狄森氏病,可用甘草流浸膏配伍皮質(zhì)酮。 尿崩癥、席漢氏綜合征等可以單用,也可配合激素類藥用。支氣管哮喘、傳染性肝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栓性靜脈炎、先天性肌強直等,單用甘草有效,也可入復(fù)方中用。治療結(jié)合膜炎、鞏膜炎,可用5%的甘草酸與每毫升含10毫克的甘草亭酸滴眼。治療凍傷用甘草、芫花等量煎洗。其他尚可用治子宮頸糜爛、手足皸裂、皮膚炎癥等。
〔用 量〕 3~10克,大量可用15~30克,丸散酌減,外用適量。
〔用 法〕 生用,入補益劑多炙后用。
〔禁 忌〕 實證中滿腹脹者不用。
〔附 方〕
1.甘芨烏貝散(驗方):甘草、白芨、烏賊骨、瓦楞子、浙貝母、延胡索。
2.甘瓦散(驗方):甘草、瓦楞子。
3.甘草瀉心湯(《傷寒論》):甘草、黃連、黃芩、干姜、半夏、大棗。
4.炙甘草湯(《傷寒論》):炙甘草、人參、生姜、桂枝、阿膠、生地、麥冬、火麻仁、大棗。
5.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 甘草、小麥、大棗。
6.加味甘麥大棗湯(驗方):即上方加杭芍、紫石英、丹參等。
7.涼膈丸(《圣惠方》):甘草、豬膽汁。
8.甘草桑皮湯(《小兒藥證直訣》):甘草、桑白皮、地骨皮。
9.甘草鼠粘子湯(驗方):甘草、鼠粘子、桔梗、阿膠、白芨、麥冬、桑白皮。
10.甘草附子湯(《傷寒論》): 甘草、附子、白術(shù)、桂枝。
11.腎著湯(《金匱要略》):甘草、干姜、茯苓、白術(shù)。
12.加味芍藥甘草湯(驗方):甘草、杭芍、木瓜、吳茱萸、蠶沙、蒼術(shù)。
13.甘草桔梗湯(《金匱要略》):甘草、桔梗。
14.甘草銀花湯(驗方)、甘草、金銀花、連翹、野菊花。
15.護心散(《外科正宗》):甘草、綠豆、乳香、辰砂。
16.春靈膏(驗方):甘草30%、蟾酥2%、冰片4%、樟腦6%、凡士林52%。
17.甘草黑豆湯(《本草蒙筌》):甘草、黑豆汁。
18.甘草綠豆湯(《千金方》): 甘草、綠豆。
19.甘草薺苨湯(《金匱玉函》):甘草、薺苨。
20.甘草杏仁湯(《健康報》1956年10月):甘草、杏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