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中益氣,降逆止呃。
胃氣虛寒,呃逆不已,胸痞脈遲者。
水煎服。
本方與旋覆代赭湯、橘皮竹茹湯均有降胃氣、止嘔逆、養(yǎng)胃氣之功,同治胃虛氣逆之證,故方中都用人參補(bǔ)中益氣,生姜和胃止嘔。但旋覆代赭湯重在降逆止嘔化痰,主治胃虛痰阻,氣逆不降之心下痞硬,反胃嘔吐,噫氣不除者,故以旋覆花降氣消痰,代赭石重鎮(zhèn)降逆為主;橘皮竹茹湯主治胃虛呃逆偏于熱者,故用橘皮理氣和胃,竹茹清胃止呃為主;本方主治胃虛呃逆偏于寒者,故用丁香、柿蒂散胃寒,降逆止呃為主。概而言之,三方皆有降逆益氣之功,但旋覆代赭湯以重鎮(zhèn)降逆為主,橘皮竹茹湯以清熱降逆為主,丁香柿蒂湯則以溫胃降逆為主。
本方與吳茱萸湯皆有人參、生姜,同具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呃)之功。但丁香柿蒂湯證病機(jī)為胃中虛寒,逆氣上沖,以呃逆為主癥,治療重點(diǎn)在于“降逆”,以丁香、柿蒂為主藥,屬于降氣劑;吳茱萸湯證病機(jī)為肝胃虛寒,濁陰上逆,以干嘔、吐涎沫、巔頂痛等為主癥,治療著眼點(diǎn)在于“祛寒”,以吳茱萸溫肝暖胃,散寒降濁為主藥,因此歸于溫中祛寒劑。
臨證兼氣滯痰阻,舌苔白膩者,可加半夏、陳皮以理氣化痰;中寒有飲,舌苔白滑者,可加桂枝、茯苓以溫化痰飲;胃氣不虛者,可減去人參;胃寒較甚者,酌加吳茱萸、干姜等以增溫中祛寒之力;兼氣滯胸脘脹滿者。加陳皮、木香等以理氣除滿。
本方性偏溫?zé)?,胃熱呃逆者不宜使用?/p>
1.《醫(yī)宗金鑒》丁香柿蒂湯,由丁香、人參、柿蒂、高良姜構(gòu)成。功能降逆止嘔,溫中益氣。主治胃寒呃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