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苓 “味甘平。主痎瘧,解毒,蠱毒,蠱注,不祥,利水道。久服輕身耐老?!保ā侗窘?jīng)》)
豬苓歸腎、膀胱經(jīng),甘淡滲濕,“利水道”作用較強,可用來治療各種水濕、痰濕引起的疾患,單用研末調(diào)服即有效,如《子母秘錄》治妊娠從腳至腹腫,小便不利,以及《楊氏產(chǎn)乳方》治通身腫滿,小便不利。
豬苓常與茯苓、澤瀉配伍治療水濕內(nèi)停的病癥,如全身水腫、小便不利、下肢水腫、胸水、腹水、淋濁帶下、妊娠子腫胎腫、泄瀉、濕瘧等。五苓散歷來都為水腫、泄瀉病癥的常用方劑,凡屬脾虛不運,水濕內(nèi)停,膀胱氣化不宣者都可以使用,癥見小便不利、水腫腹脹、嘔逆泄瀉、畏寒肢冷、渴不思飲等,全方以豬苓、茯苓、澤瀉、白術(shù)、肉桂配伍,共奏溫陽化氣、行水利濕之功。豬苓湯常用于治療泌尿系感染、腎炎、腎盂積水、腎結(jié)石、膀胱炎、尿潴留等屬于水熱互結(jié)兼陰虛者,癥見小便不利、或小便澀痛、或伴血尿、發(fā)熱、口渴欲飲、心煩不寐、咳嗽、嘔惡、下利,舌紅苔白或微黃,脈細數(shù)等,用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五藥合方,以利水滲濕為主,清熱養(yǎng)陰為輔,利水而不傷陰,滋陰而不礙濕。此二方皆出自《傷寒論》,療效顯著,為后人常用。
楊某,女,28歲,肉眼血尿,伴有尿頻,尿急,尿痛,淋漓不盡,小腹脹痛,口干口渴,以抗生素治愈后隔一段時間便再次發(fā)作,故來就診中醫(yī),自訴喜食辛辣之品,有尿路感染和尿結(jié)石病史。余查舌脈為舌紅,苔薄白,脈弦滑,診斷為水熱互結(jié)證,予以豬苓湯原方:豬苓20克,茯苓20克,澤瀉20克,滑石20克,阿膠15克(烊化),并囑其今后少食辛辣。服藥2劑后血即止,5劑后諸癥皆愈,半年未再發(fā)作。
素有陽虛,感受寒濕,腠理閉塞,脾腎陽氣為寒濕所困,以致三焦不利,肌腠不宣,水濕留滯,故遍身皆腫,可見于急性腎炎。余常以五苓散加味治療,具體用藥為豬苓12克,澤瀉12克,茯苓皮12克,白術(shù)9克,桂枝6克,大腹皮12克,桑白皮12克,陳皮9克,生姜皮9克,麻黃9克。
林某,男,38歲,肝硬化腹水,腹部高度膨隆,腹壁靜脈怒張,腹脹難忍,肝脾皆無法觸及,下肢凹陷性水腫,膚色暗澀發(fā)青,四肢不溫,畏寒冷汗出,心悸氣促,舌淡,脈沉弦。余認為雖為邪實之侯,實則命門火衰,當需溫暖腎陽,陽氣伸展,濁陰乃化,予以豬苓30克,茯苓30克,大腹皮15克,熟地12克,巴戟天12克,仙茅10克,淫羊藿12克,補骨脂12克,茜草9克。以100克益母草煎湯去渣煎上方。服8劑后精神漸振,畏寒好轉(zhuǎn),脈稍起,30余劑后尿量漸增,每日達1600ml,腹脹及下肢水腫減輕,60余劑后腹水基本消失,食量倍增,舌淡紅,脈稍弱,遂另擬益腎健脾溫陽化氣方善后。需要注意的是,此類治方,只要無明顯副作用,常需堅持服用數(shù)十劑才能見功,不可輕易動搖,中途而廢。
《金匱要略》茵陳五苓散,治濕熱發(fā)為黃疸、小便不利。余常以茵陳五苓散加梔子、熟大黃治療黃疸型肝炎,黃疸以濕熱交蒸而成,濕性黏滯不易速去,故用藥不宜過猛,以防急性肝炎轉(zhuǎn)為慢性,只宜讓濕熱邪氣徐徐從二便祛除,故熟大黃只用6克。桂枝有通陽化氣,可助膀胱氣化,且為諸陰藥中唯一一味陽藥,有調(diào)和陰陽之效,但為佐使,用量宜輕,4.5~6克即可。二苓用量當不低于30克,為茯苓皮亦佳。具體用藥如下:茵陳18克,梔子9克,熟大黃6克,豬苓30克,茯苓30克,白術(shù)12克,桂枝6克,澤瀉9克。
“痎瘧”即指瘧疾,自《本經(jīng)》之后鮮有此方面的應用記載。
“解毒,蠱毒,蠱注”指豬苓能解水毒,實則是通過其“利水道”作用來實現(xiàn)的?!安幌椤敝缸鰤襞c水有關,亦反映水濕內(nèi)停也。
豬苓多糖有抗腫瘤、抗肝炎的作用,能明顯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即能扶正,正氣得復,就能“輕身耐老”。臨床報導宋永剛教授用豬苓入煎劑或食療治療惡性腫瘤晚期病人后,不見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反而食欲增強,氣力增加,精神轉(zhuǎn)振,體重增加,起到了增長存活時間的作用,這啟示豬苓的“輕身耐老”作用還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認識。
(責任編輯:高繼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