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共37小題,在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號碼填在題干的括號內(nèi)。每小題1分,共37分)
1.舌絳光亮如鏡見于( )
A.胃陰大傷 B.肝腎陰傷 C.熱入心包 D.熱灼營陰
2.夏季感受暑濕穢濁之氣所導(dǎo)致的猝然煩躁、悶亂的病證稱為( )
A.冒暑 B.暑穢 C.暑厥 D.暑風(fēng)
3.不符合氣分證辨證要點的是( )
A.壯熱不惡寒 B.脈數(shù) C.口渴 D苔黃
4.暑溫暑入血分,主要治療方法有( )
A.涼血解毒,開竅熄風(fēng) B.清熱解毒,散瘀養(yǎng)陰
C.清熱涼血,開竅活血 D.清營涼血,清泄暑熱
5.濕溫病身熱不揚(yáng),脘痞腹脹,時欲惡心,口不渴飲,大便溏泄,小便混濁,苔白膩,脈濡緩。首選方劑是( )
A.雷氏宣透膜原法 B.雷氏芳香化濁法 C.茯苓皮湯
D.宣清導(dǎo)濁湯
6.下列哪項不是口渴不欲飲的機(jī)理( )
A.濕溫病濕重?zé)彷p證 B.溫病挾痰飲 C.熱入營分
D.陽明氣分有熱
7.確立“暑溫”病名的醫(yī)家是( )
A.王肯堂 B.喻嘉言 C.吳鞠通 D.葉天士
8.下列哪項不是暑溫所具有的特點( )
A.發(fā)病急驟,初起即見氣分熱盛證候 B.傳變迅速
C.最易傷津耗氣 D.易逆?zhèn)餍陌?,多閉竅動風(fēng)
9.稱“長夏濕令,暑必兼濕”的醫(yī)家是( )
A.張鳳逵 B.王安道 C.葉天士 D.王綸
10.“夏暑發(fā)自陽明”語出( )
A.葉天士 B.吳鞠通 C.王安道 D.朱肱
11.暑溫與濕溫的鑒別要點是( )
A.發(fā)病季節(jié) B.傳變規(guī)律 C.初起證候 D.是否留有后遺癥
12.決定濕溫病濕熱孰輕孰重的主要因素是( )
A.邪氣的盛衰 B.元氣的盛衰 C.中氣的盛衰 D.腎氣的盛衰
13.證見寒熱往來,寒甚熱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嘔逆脹滿,舌苔白厚膩濁,病機(jī)為( )
A.邪遏衛(wèi)氣 B.濕熱穢濁郁伏膜原,阻遏陽氣
C.濕濁困阻中焦 D.濕邪久戀,損傷陽氣
14.溫病證見發(fā)熱口渴,胸痞腹脹,肢酸倦怠,咽腫溺赤,苔黃而膩,最適合的方劑是( )
A.三石湯 B.甘露消毒丹 C.王氏連樸飲 D.三仁湯
15.濕熱困阻中焦,濕熱俱盛,相互交蒸,其首選方劑是( )
A.雷氏芳香化濁法 B.王氏連樸飲 C.藿樸夏苓湯 D.白虎加蒼術(shù)湯
16.薛氏五葉蘆根湯中不含( )
A.藿香葉,薄荷葉 B.鮮荷葉,佩蘭葉 C.蘆根,冬瓜仁 D.竹葉,桑葉
17.伏暑的病因是( )
A.溫?zé)岵⌒?nbsp; B.暑熱病邪 C.濕熱病邪 D.暑濕病邪
18.稱“伏暑、暑溫、濕溫,證本一源,前后互參,不可偏執(zhí)”的醫(yī)家是( )
A.葉天士 B.吳鞠通 C.俞根初 D.王孟英
19.宣白承氣湯的組成是( )
A.大黃,芒硝,石膏,杏仁 B.麻黃,芒硝,石膏,杏仁
C.大黃,瓜萎皮,石膏,杏仁 D.大黃,桑白皮,石膏,杏仁
20.桃仁承氣湯是桃仁、大黃、芒硝加( )
A.桂枝、甘草 B.赤芍,丹皮,當(dāng)歸 C.白芍,甘草 D.當(dāng)歸,甘草
21.清營湯中的銀花,連翹,竹葉的作用是( )
A.清氣分未盡之熱 B.清泄上焦邪熱 C.清熱解毒 D.清透營中之熱,轉(zhuǎn)出氣分而解
22.首先提出戾氣病因的著作是( )
A.《溫疫論》 B.《溫?zé)嵴摗?nbsp; C.《濕熱病篇》 D.《溫?zé)峤?jīng)緯》
23.將溫病的各種致病因素統(tǒng)稱為“溫邪”的是( )
A.王叔和 B.葉天士 C.吳又可 D.王安道
24.溫病的病程發(fā)展具有( )
A.季節(jié)性 B.地域性 C.階段性 D.特異性
25.苔白厚而干燥舌質(zhì)紅,其臨床意義為( )
A.濕遏熱伏 B.濕熱內(nèi)蘊(yùn) C.胃氣衰敗 D.脾濕未化,胃津已傷
26.下列哪項不是導(dǎo)滯通便法的適應(yīng)癥( )
A.發(fā)熱腹?jié)M B.惡心嘔逆 C.舌苔黃濁 D.大便燥結(jié)
27.暑溫病的基本治法是( )
A.清泄里熱 B.清暑泄熱 C.清熱解毒 D.清心瀉火
28.春溫后期,癥見身熱,心煩不得臥,舌紅苔黃或薄黑而干,脈細(xì)數(shù),治療宜選用( )
A.黃連阿膠湯 B.連梅湯 C.三甲復(fù)脈湯 D.梔子豉湯
29.一患者癥見發(fā)熱汗出,口渴不欲多飲,脘痞嘔惡,心中煩悶,便溏色黃,小便短赤,苔黃膩,脈濡數(shù),治宜( )
A.疏利透達(dá),和解化濁 B.清熱解毒,豁痰開蔽
C.辛開苦降,清化濕熱 D.芳香宣化,燥濕理脾
30.大頭瘟病的病因是( )
A.溫?zé)釙r毒 B.濕熱時毒 C.燥熱時毒 D.風(fēng)熱時毒
31.“輕法頻下”多用于濕熱積滯阻結(jié)腸道之證,方宜選( )
A.大承氣湯 B.枳實導(dǎo)滯湯 C.增湯承氣湯 D..新加黃龍湯
32.葉天士云:“兩陽相劫”中的“兩陽”是指( )
A.陽明與少陽 B.太陽與陽明 C.太陽與少陽 D.風(fēng)邪與熱邪
30.吳鞠通指的“辛涼輕劑”是( )
A.銀翹散 B.桑菊飲 C.白虎湯 D.桑杏湯
31.提出“太陰內(nèi)傷,濕飲停聚,客邪再至,內(nèi)外相引,故病濕熱”的醫(yī)家是( )
A.章虛谷 B.葉天士 C.吳鞠通 D.薛生白
32.夏季患者見心熱煩躁,消渴不已,舌紅絳,苔黃燥,其病機(jī)為( )
A.暑入心營 B.陰虛火熾 C.暑傷心腎 D.邪留陰分
36.暑傷肺絡(luò)稱為( )
A.暑風(fēng) B.暑瘵 C.暑穢 D.冒暑
37.治療溫病氣陰兩傷,正氣欲脫的方劑是( )
A.生脈散 B.參附龍牡湯 C.白虎加人參湯 D.王氏清暑益氣湯
二、多項選擇題(共5小題,在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三個或三個以上正確的生案,并將正確答案的號碼填在題干的括號內(nèi)。正確答案未選全或有選錯的,該小題無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38.溫疫的特點是 ( )
A.發(fā)病急驟 B.有強(qiáng)烈的傳染性 C.可以引起大流行
D.病情多較險惡 E.屬火熱亢盛而較少挾濕邪
39.溫邪所具有的主要特點有( )
A.從外感受 B.致病迅速 C.部位有別 D.變化較快 E.性質(zhì)屬熱
40.使用清營涼血法應(yīng)注意的事項有( )
A.熱在氣分而未入營血者,不可早用 B.清營涼血法只適用于熱入營血分證
C.挾濕者,慎用 D.若氣分邪熱仍盛者,需配合清氣法 E.熱勢不甚者不宜用
41.和解祛邪法適用于( )
A.邪留三焦 B.熱郁膽腑 C.邪郁少陽 D.邪結(jié)腸腑 E.邪伏膜原
42.葛根黃芩黃連湯證具有( )
A.身熱,不惡寒,反惡熱 B.腹?jié)M脹痛,口渴不多飲 C.大便泄瀉,色黃熱臭
D.苔黃焦燥,脈沉弱 E.肛門灼熱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三、填空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共6分)
43.邪在下焦,主要為—————、—————臟腑的病變。
44.腸腑熱結(jié)而陰液虧虛證的治法是—————————。“增水行舟”法的適應(yīng)證是—————————。
45.爛喉痧是感受————————所引起的以咽喉腫痛腐爛、———————— 為特征的急性外感熱病。
四、改錯題(共2小題,改正下列每小題劃線部分的錯誤。每小題2分,共4分)
46.化斑湯是由白虎湯加犀角、生地。
47.風(fēng)溫病后期易傷肝腎之陰。
五、名詞解釋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48.蒙上流下
49.逆?zhèn)餍陌?/p>
50.內(nèi)閉外脫
六、簡答題(共2小題,每小題4分,共8分)
51.風(fēng)熱邪襲肺衛(wèi)、燥熱邪襲肺衛(wèi)、濕熱襲于衛(wèi)表其治法及代表方各是什么?
52.“治上焦如羽”的含義是什么?舉出三張方劑。
七、論述題(共2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53.論述溫病的傳染性、流行性、季節(jié)性、地域性特點。
54.論述溫病中痙的分類、原因、表現(xiàn)、治法、代表方劑。
八 、病例分析題 (10分)
55.陳某,女,10歲,咳嗽3天,于2001年9月10日初診。
患者于3日前因外出郊游,出現(xiàn)咳嗽,少痰,自覺全身輕微怕冷,測體溫37.8℃,咽干鼻燥,口渴,頭痛少汗,舌邊尖紅,苔薄白欠潤,脈右寸數(shù)大。家人給予銀翹制劑治療,病略有好轉(zhuǎn),但上癥仍存。胸透正常,血象無異常。
請寫出:病名、辨證、病機(jī)分析,擬出治法和處方用藥。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37分)
1.A 2.B 3.B 4.A 5.B 6.D 7.C 8.D 9.C 10.A 11.C 12.C 13.B 14.B 15.B 16.D 17.D 18.B 19.C 20.B 21.D 22.A 23.B 24.C 25.D 26.D 27.B 28.A 29.C 30.D 31.B 32.D 33.B 34.D 35.C 36.B 37.A
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8.ABCD 39.ABCE 40.ABCD 41.ACE 42.ABCE
三、填空題(每空1分,每小題2分,共6分)
43.肝 腎 44.增液通下 津枯腸燥 45.溫?zé)釙r毒 肌膚丹痧密布
四、改錯題(改正下列每小題劃線部分的錯誤。每小題2分,共4分)
46.化斑湯是由白虎湯加犀角、玄參。
47.風(fēng)溫病后期易傷肺胃之陰。
五、名詞解釋題(每小題3分,共9分)
48.指濕熱之邪濕邪較重,上蒙清竅(2分)又出現(xiàn)下部二便改變的病機(jī)(1分)。
49.邪氣在肺衛(wèi)不解(1分),不順傳氣分,而進(jìn)入心包(1分),出現(xiàn)神昏譫語的過程(1分)。
50.邪熱內(nèi)閉心包,失治誤治(1分),導(dǎo)致亡陽氣脫的病理(1分),既有昏憒不語,突然面色
蒼白,汗出淋漓,四肢逆冷等表現(xiàn)。
六、簡答題(每小題4分,共8分)
51.風(fēng)熱邪襲肺衛(wèi)治法是辛涼解表,宣肺泄熱。方選銀翹散或桑菊飲(1.5分)。燥熱邪襲肺衛(wèi)治宜辛涼透邪,甘潤養(yǎng)津,方選桑杏湯(1分)。濕熱襲于衛(wèi)表治法是芳香宣化,祛除表里之濕,代表方是藿樸夏苓湯或三仁湯(1.5分)。
52.陽明為為水谷之海,太陰脾為濕土之臟,脾胃同屬中土(1.5分),而濕為土之氣,與脾胃
屬同氣相求、同類相從(1.5分),所以濕熱病邪侵入人體后,易趨中焦脾胃,使脾失升運(yùn),胃失和降,出現(xiàn)脘痞,腹脹,嘔惡,便溏,苔膩等(1分)。
七、論述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53.傳染性:大多數(shù)溫病是感染溫邪而引起,并可通過各種途徑傳播給他人。傳染古代稱染易,
吳又可將直接接觸感染的稱為傳染。溫病具有傳染特點,但傳染的不都是溫病。(2分)
流行性:溫邪在人群中連續(xù)傳播,引起程度不等的蔓延擴(kuò)散。古代稱為時行,天行。(2分)
季節(jié)性:指溫病的發(fā)生與特定的季節(jié)氣候條件有關(guān)。一是因為一年四季的氣候及變化不同,所
形成的溫邪各具特性,如春季多風(fēng)熱,易患風(fēng)溫等。二是因為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不同的氣候條件會影響人體的反應(yīng)性及抗病能力。(2分)
地域性:溫病的發(fā)生與流行還常表現(xiàn)出一定的地域性。這與氣候條件、體質(zhì)類型、生活習(xí)慣、
衛(wèi)生條件等方面有關(guān)。(2分)
50.溫病將痙分為實證與虛證。實證為實風(fēng)內(nèi)動,多見于溫病的極期,氣分、營分、血分、心
包各階段皆可出現(xiàn)此癥(1分)。發(fā)作急驟,手足抽搐頻繁有力,兩目上視,頸項強(qiáng)直,甚則角弓反張,同時可見壯熱,神昏,脈弦數(shù)有力等癥狀(2分)。治宜涼肝熄風(fēng),代表方是羚角鉤藤湯(2分)。
虛風(fēng)內(nèi)動多見于溫病后期,肝腎不足的情況下出現(xiàn)。(1分)其臨床特征是抽搐無力,或僅為手
足、手指徐徐蠕動,或口角微微顫動,同時可伴見低熱,顴紅,五心煩熱,消瘦,神疲,口干,失語,舌絳枯痿,脈細(xì)無力等(1分)。治宜滋陰熄風(fēng),代表方是加減復(fù)脈湯或大定風(fēng)珠(1分)。
八、病案分析(本題10分)
55.病名:秋燥(2分)
辨證:燥熱襲于肺衛(wèi)(2分)
病機(jī):本證為溫燥初起,邪襲肺衛(wèi)之候。以肺衛(wèi)失宣,肺胃陰傷為病機(jī)特點。(2分)。
治法:辛涼透邪,甘潤養(yǎng)津(2分)
方藥:桑杏湯:桑葉5克,杏仁5克,沙參6克,象貝6克,豆豉3克,梔皮5克,梨皮5克(2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