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起得早,睡眼惺松看網(wǎng)頁,被一新聞把瞌睡嚇醒了。
《王中軍2.07億買下曾鞏<局事帖>,20年增值45倍》。
王中軍是誰?我不認識。但曾鞏,我知道啊,歷史書里學過,與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一幅什么字,能值這么多錢?
原來,是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全文142個字,平均每字,167萬元。
信是這樣寫的——局事多暇,動履禔福。去遠誨論之益,忽忽三載之久。跧處窮徼,日迷汩于吏職之冗,固豈有樂意耶?去受代之期雖幸密邇,而替人寂然未聞,亦旦夕望望。果能遂逃曠弛,實自賢者之力。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謝左右,庶竟萬一。余冀順序珍重,前即召擢。偶便專此上問,不宣。鞏再拜運勾奉議無黨鄉(xiāng)賢。二十七日。謹啟。
難道因他信寫得好,所以值錢?這或許是一個原因,畢竟人家是古文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啊。不過最關(guān)鍵的,是此信,乃是他唯一流傳至今的墨寶——物以稀為貴啊。
不過,話說回來,相信很多朋友跟我一樣,提到曾鞏,馬上就能想起他是宋代名人,但至于他具體做過些什么事,卻不甚了了。也許這也是歷史課本的局限所在,只能告訴大家一些結(jié)論性的東西,詳細過程,因為篇幅的關(guān)系,只能靠大家憑著興趣找資料去補充了。
于是翻到《宋史 列傳第七十八》,曾鞏的傳記,就在此處,跟歐陽修的,同一卷。
他是建昌南豐人,此地今屬江西南豐縣——順便說一句,歐陽修,吉安人,王安石,撫州人;方圓兩百公里內(nèi),出了三位大才子。
曾鞏之才,《宋史》里寫得很明白,“生而警敏,讀書數(shù)百言,脫口輒誦。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
不過,才子歸才子,運氣可不怎么好。
想想人家歐陽修,二十三歲就中了進士,他曾鞏呢?宋仁宗(趙禎)嘉佑二年,西元1057年,他才考上進士。此時,他已三十八歲啦——對于一個少時即出名的才子而言,這進士中的未免也太遲了——他的弟弟,后來做過宰相的曾布,跟他同時中進士,時年,才二十一歲呢!
沒關(guān)系,他的弟弟妹妹們之所以能有所成就,都是站在他這哥哥人肩膀上——他們的成功,就是曾鞏的成功。
二十八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在京城讀了幾年書,考了幾回進士都落榜的曾鞏,回到家鄉(xiāng),照顧繼母與弟弟妹妹。
此時,弟弟曾布十一歲,曾肇,出生未久,還是個嬰兒。曾鞏在家,“奉繼母益至,撫四弟、九妹于委廢單弱之中,宦學昏嫁,一出其力”——后來,弟弟們都中了進士,像曾布,還位極人臣;妹妹們呢,老公都是進士,三妹所嫁,還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
就算曾鞏一輩子沒做出過其它事業(yè),弟弟妹妹們,也替他爭了光了。
何況,他并非一無所成,除了在作文章上大有成就之外,盡管他做的官,大多是知州一類的中級職務(wù),其任上所為,也夠名流青史了。
略舉一例。
他在越州做通判的時候,發(fā)現(xiàn),此地有個規(guī)矩,就是酒場出錢給衙門,作為辦公費。但酒場人家也是要利潤的呀,不可能把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吧?官員們也知道,若全逼酒場,人家只怕會要散場,啥都收不到。于是,把不足的錢,攤到百姓們身上,并約好,七年為期。說句實話,我不知道他們當時這樣做,是否有足夠的依據(jù),是不是亂整。但我們知道,老百姓的耐力,是很強的啊,只要你不把他壓到活不下去,他都會苦中作樂的。何況,官府還說只收七年——那好吧,七年就七年,誰叫你官字兩個口呢?你說什么就是什么吧!哪曉得,百姓們好不容易熬到七年過去,官府竟然食言了——期盡,募者志于多入,猶責賦如初——錢這么好收,收錢的人,根本停不下來呀,找個理由,繼續(xù)收。百姓們肯定不愿,卻又仍忍著——幸好,曾鞏來了,他平日里聽得民眾們怨氣頗大,一察究,原來是這么回事。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事,他管定了。最終,此筆苛捐被取消,百姓們松了口氣——至于多收的,嘿嘿,還有退嗎?很多事情,不得不妥協(xié)啊!罷除此事,曾鞏已得罪人了,若還想追查他們責任,只怕以后做事,寸步難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