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窮’不一定是物質(zhì)上的'貧困’,而是一種自己把自己封閉的、不變通的狀態(tài)。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形成狹隘的思維,就是'窮人思維’。這種思維不僅給別人帶來痛苦,也讓自己的福報瞬間轉(zhuǎn)惡。”
早在春節(jié)到來前的一個月,社交平臺上開始出現(xiàn)這樣的段子:
對上學的人不要問成績,對上班的人不要問收入,對炒股的人不要問業(yè)績,對大齡女青年不要問婚配,對茅臺酒瓶子不要問是不是空的......
這些段子的背后,表面看,是社交禮儀的問題,實際上,是文化和價值觀的問題。
而臨到春節(jié),這種恐懼和焦慮情緒會陡然增長,甚至在相關的群體中出現(xiàn)廣泛的共鳴(能夠被廣泛轉(zhuǎn)發(fā)引用且延展出不同的版本,就是明證),是因為,春節(jié),是一個“不得不面對親戚,也就不得不面對來自他們的上述詢問”的時節(jié)。
01
—
我對你又沒有惡意
凡是發(fā)問這些問題的,如果你回答對方,“這個問題不該問”,“對不起,你這樣不禮貌”。這種非常普遍的道理,也是非常合理的婉拒,到了這樣的環(huán)境中,就會引發(fā)對當事人的強烈負面評價:
“這才出去幾年呢,跟親戚都這樣說話了。”
“這樣當面駁斥我,在我們村里可是300年來沒有過?!?/p>
“小時候我還幫助過ta呢,現(xiàn)在問問你掙多少錢,又不是跟你借錢,這么沒良心?!?/p>
“問問你找男朋友沒,又不是要喝你喜酒,慌什么呢?”
......
這種場景,對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來說,在回鄉(xiāng)的時候,多少都遇到過。因為這種矛盾,而引發(fā)原生家庭與當?shù)赝馊酥g的矛盾,也是可能的。
究其原因,表面看,是個交流習慣的問題,深層次,是個社交文化和認知的問題。
尤其當當事人是從小地方或者農(nóng)村出來的,在自己所在的城市環(huán)境生活工作受熏陶多年以后,這種矛盾就越容易呈現(xiàn)。
只要是有著生活環(huán)境的劇烈改變這個前提,不要說跟鄉(xiāng)人之間,即使跟原生家庭成員之間,也免不了因為認知的不同,而引發(fā)矛盾。
02
—
又想起來自在杭州工作的95后少女的悲慘故事
前不久(2月3日),我寫了一篇《從95后花季少女的悲慘故事說原生家庭溫暖的重要性》。
說實話,我一般不寫時事方面的文字,主要是怕自己掌握的信息不夠,導致自己產(chǎn)生錯誤的知見。如果要寫,也等事情基本定案以后,寫些從中的反思,而不是為了掠奇(所以時效性我不看重)。但是當時這篇文章,幾乎是不寫不快了。
主人公洛洛是從上大學出來的(原生地也不算小地方,是省會城市),父母就認為,我們供你上了大學,你的一切就是我們的,所以反復以“理當報恩”的指導思想,對女兒各種要求,有的行為簡直令人發(fā)指。(詳情請看那篇文章,上文有鏈接。)
那種認為供你上了大學,因為你走大學之路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父母的,父母有權索取。
簡直是荒唐!
一個少年的成長,在其缺乏獨立能力時供給其食宿,大概只占到ta后來所有能取得成就的10%左右的因素,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育”----各種心靈陪伴,指導,占相當一部分,其他的基本上都要靠孩子自己的努力。
我自己是三清學生(本碩博都是清華生)的家長,我自問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不僅提供了比較好的物質(zhì)撫養(yǎng),也付出了一些心力,甚至有些生活習慣都為了他的學習節(jié)奏而改變。但是我依然認為,孩子取得的成就基本上是由于他的努力而得到,并且我們對于他的未來和他的成就,只有跟他一起共享他取得成就的歡樂的資格,沒有絲毫的所有權。我們對其未來成就的所有權是0%。
如果有的家庭連兒女成長過程中的食宿都不能保證,要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由少年自行解決溫飽,那么父母(或者原生家庭)要說對這個人的成就擁有所有權,ta有責任要隨喊隨應-------
這種觀念,不僅錯誤,簡直無恥!
往往因為一個人得到了求學的機會,其他家庭成員、兄弟姊妹,便覺得從父母的角度來看,是偏愛了前者,虐待了后者。甚至兄弟姊妹之間,確立起了這樣的無理認知:
上大學走出家庭的人,對呆在家庭原地的成員,造成了虧欠。
在比較貧困的地區(qū),往往父母用很少、甚至極少(乃至于不足以滿足當事人基本生存,需要自己去糊口)的撫養(yǎng),培養(yǎng)一個走出大山的子女,隨后,父母把關愛都給了其他的子女,無論是幫助在身邊的兒女成家立業(yè),照顧第三代(這在當下社會,是很重要的一項支持),乃至于傳承祖業(yè)(如果有)。相對于“拿上10塊錢自生自滅去吧”的離家子女來說,相對于那種“年少闖蕩江湖,摸摸背后,寂然無靠”的離家少年的孤苦,在家兒女的幸福,真的是令前者無限羨慕的。
但是,一旦離家者有所收獲,往往父母,甚至兄弟姊妹都以有恩人的身份出現(xiàn),如果不對這種“有恩”訴求做出共鳴,就心懷仇恨。
03
—
“被欠”心理會導致目盲
因為眼界狹隘,不明白上面說的道理,因此上面所說的案例中的家庭成員,兄弟姊妹,很容易長時間地陷入在“幾個兒女中,讀書的那個占便宜了,我吃虧了”這樣的痛苦中。
殊不知,走讀書之路的人,除了在學業(yè)上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甚至還要承受在學校被人欺凌,甚至生活上無法保障的窘迫。在這樣的艱苦下取得的成績,其他在父母身邊、連工作、成家、育兒都得到父母幫助的兒女,怎么能說“是我的”這句話??
因為有了這樣的心理,不管離家者如何表現(xiàn),如何補償(有什么理由要補償,無非是盡自己一份善意而已),在家者一定還會揪住離家者做不到的方面來說事。
譬如,我遇到一個案例,離家者天然有一項事情是最沒有能力做到的,就是在父母膝下照顧-----要不然父母指望ta考大學離開老家干什么?
而對于通過自己拼上小命換來的離家,實際上也就同時意味著提前把農(nóng)村里一般由父母操辦的“張羅兒女成家”,“幫助兒女照顧第三代”等等常見責任,都免除了。換句話說,能夠走出大山這件事情本身,就是解脫了父母的很大一部分育兒壓力。
在求學階段,生活費用中的大部分,由自己通過雙手得來。而在獨立以后,因為考慮到自己無法照顧父母,默默地承擔起金錢方面的大部分責任,在普遍極端貧困的歲月里,免除了在家的兄弟姊妹的經(jīng)濟壓力,使處在兒女培養(yǎng)、或者兒女成家立業(yè)時期的兄弟姊妹得以全心全意地建設自己的家庭,而不必過多地為父母操心。
但當他們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度過以后,兒女都成家立業(yè)了,經(jīng)濟壓力舒緩了,這時候父母逐漸年老,陪伴變得越來越迫切。這個時候,他們反過來,以“不能跟前照顧”為由,反復刁難從十幾歲就離家、試圖通過前期贍養(yǎng)父母的形式來替代照顧職責的、離家在外的兄弟姊妹。直鬧得在外省者的生活工作都受到了影響。
這個情景,真的跟上面說的洛洛那個案子,非常相像!
說到底,在家的兄弟姊妹并非完全不知道離家者通過前期贍養(yǎng)來換取后期無法照顧的意圖。
既然心理明白,但還在用“不照顧”為口實百般刁難,其實就是那種“你的成就我是有份的”這種心態(tài)作怪。
聽說此事最后通過法律途徑做了了斷。
04
—
給了外人,人家在我身后還哭嚎幾聲呢
我認識一位腰纏大數(shù)的熟人,稱他為老大哥。
老大哥未婚,為人很好,很慷概。近年在忙著把自己的家財散盡。
他說,我要是給了曾經(jīng)幫助過我的人,未來在我身后,他們還趴在棺材上哭嚎幾聲呢。要是給了侄甥們,他們哪兒會tmd會給你哭幾聲,還嫌少呢------因為在他們心目中,是他們該得的,我的就是他們的。但別忘了,我可是XX大學(非常著名的學府)早年的法律高材生!
這位老大哥并非來自小地方,就是北京人,當年通過考大學走出來的,在著名的學府就讀法律。所以他的原生家庭----甚至包括兄弟姊妹的兒女,侄甥們-----都有“你的就是我的”的心態(tài)。一旦你不給予,他們就各種作怪,各種上眼藥。
這就是所謂窮人思路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窮人思路,“你的就是我的”,并且是在完全站不住腳的邏輯上得出這個結(jié)論。
05
—
遠離“窮人思維”的親戚
因為是親戚,所以不像一般人那樣說遠離就能遠離。
窮人思維是一種自己不容易積福的思維。
我們上面說的95后花季少女的慘案里,小姑娘在微博上說出下面這樣的話,就是這種道德大棒下,已經(jīng)無法承受的心理表露。
我把對他人施加這種軟暴力的行為,稱作“窮人行為”,指導這種行為的思路,稱作“窮人思維”。
以贍養(yǎng)、照顧父母為例。我們一直認為,贍養(yǎng)父母,照顧父母,是很大的功德,無數(shù)案例都昭示了這樣的規(guī)律:凡是為父母的付出,發(fā)心孝養(yǎng),其家庭和生活,都能呈現(xiàn)出很好的吉祥狀態(tài)。但是窮人思維的指導下,如果自己為父母做了什么,而其他的兄弟姊妹在這個事情上沒有做跟自己一樣的事情,就覺得吃虧了,于是開始用各種手段作怪,尤其是祭起道德大棒,讓在這件事情上沒有做(或者因為不在身邊而做不到)與自己相同事情的人,產(chǎn)生極大的壓力,陷入很大的恐慌與心緒不安。
本來如果因為真誠地贍養(yǎng)、照顧父母而積下很大的福報,可是,事情也做了,辛苦也付出了,而這份福報被ta用作向其他兄弟姊妹實施軟暴力的武器,福報瞬間轉(zhuǎn)為作惡。你說又付出了力氣,福報已經(jīng)積下了,卻被自己拿去作惡。這樣的人,怎么會不是長期窮困??
這也是開篇就提出主旨:遠離你的“窮”親戚,他們可能不一定是“貧困”,但是在認知上就是“窮人思維”。
這種窮人思維,如果不改變,最終一定把其中的一方逼上對立面,成為仇敵。
============================================
崇尚“相處和睦,與人為善,尊崇契約”的生活法則。倡導戒煙斷酒,科學運動,合理飲食的健康生活方式。
運動、閱讀、適當?shù)呐d趣愛好,是本公號的交流宗旨。
歡迎交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