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據(jù)最新長沙市民姓氏統(tǒng)計,
目前長沙居民姓氏共622個,
其中單姓595個,復姓27個,
姓氏最多的人是李姓,全市約有48.39萬人。
排在前十位的姓氏分別是:
李、劉、張、陳、周、王、黃、楊、彭、羅。
罕見姓氏有禾、碧、公冶、海、皇、仁、首、希等。
長沙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今天帶著大家看看
▼▼▼
閔
閔氏家族,源自“閔都君印”金印的訴說?!伴h都君印”金印,1976年出土于長沙市復興街,“閔都君印”金印的主人閔都君大概也是女性貴族,而早在1949年之前,在離閔都君墓所在的復興街不遠處的柳家大山,古董商們都在紛紛流傳,柳家大山古墓發(fā)現(xiàn)了“翁主”赤金印。
“閔都君印”金印
到1959年,柳家大山古墓被清理發(fā)掘時,還出土了多件刻有“閔翁主家”銘文的銅奩、銅燈等,故被稱為閔翁主墓,且閔都君墓與閔翁主墓相距不遠,屬同一家族墓的可能性比較大。同時,翁主為諸侯王女兒的尊稱,那么閔氏家族,就是劉氏長沙國王室的姻親。
吳
吳芮家族在長沙為王共傳5代歷46年,吳芮曾修筑臨湘故城和吳王宮,成為歷代長沙王駐蹕的城池和宮殿。現(xiàn)如今長沙王陵公園附近的象鼻嘴山、陡壁山、望城坡古墳垸等地,都發(fā)現(xiàn)了吳氏長沙王的陵墓,是吳氏家族的地下宮殿所在。而沅陵侯吳陽亦是吳氏家族分封的王子侯。
長沙陡壁山王室墓當年的發(fā)掘現(xiàn)場。長沙王太傅賈誼,孝文帝時被讒外放,來長沙應在孝文帝三年,恰好是長沙王吳著嗣位之年,太傅里因西漢長沙王吳著的太傅賈誼故宅位于此而名。
劉
定王劉發(fā),是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庶兄,公元前155年受封為長沙王,時年約12歲。劉發(fā)子孫眾多,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孫受封為王子侯,封地遍布今湖南省境內(nèi)和江西等地,其中以風篷嶺一號墓最為引人注目,風篷嶺漢墓位于長沙市城郊的望城縣風蓬嶺,2005年12月被發(fā)現(xiàn)。古墓已經(jīng)確認為一名劉姓長沙王王后的墓葬。
長沙風篷嶺一號漢墓發(fā)掘現(xiàn)場。定王臺今為街名,長沙市圖書館系古定王臺舊址,其臺基尚能覓到一片痕跡。定王臺即為漢景帝之子劉發(fā)所建。由于劉發(fā)死后,追謚為長沙定王,故名定王臺。
馬
后唐天成二年(927),后唐朝廷冊封馬殷為楚國王。馬殷乃仿效天子體制,以長沙為國都,在長沙城內(nèi)修宮殿,筑園林,置百官,建立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獨立王國,史稱“馬楚”。楚王宮就建在今馬王街所在地。而小瀛洲、碧湘街、明月池、會春園、馬王塘等都是馬氏宮廷園林留下的地名。
不過馬王堆這個地方會被世人熟知都是因為長沙國丞相利蒼和他的夫人辛追的墓地在這,三座墓保存完好,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真實再現(xiàn)了候家族錦衣玉食、歌舞升平的生活,同時也反應了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的卓越成就和領(lǐng)先的科學技術(shù)與燦爛的文化藝術(shù)。
張
張氏家族的發(fā)現(xiàn),最先源自張端君其人。1963年,在長沙市區(qū)湯家?guī)X發(fā)現(xiàn)了一座西漢后期的墓葬,墓室內(nèi)殘留有墓主骨架,陪葬的銅器和漆器上大多墨寫或陰刻“張端君”之類的銘文,所以考證墓主人為名叫“張端君”的女性,是與劉氏長沙王有關(guān)的貴族人物。
“張姬”漆盤2006年在望城風篷嶺一號墓中,又發(fā)現(xiàn)了一件銘文漆盤。因為該墓葬使用了黃腸題湊葬制,又發(fā)現(xiàn)了金餅、金縷玉衣殘片等等,推測風篷嶺墓葬的主人是某一代長沙王的王后,姓張氏,此張氏王后即可能與前者張端君來自同一個家族,且有研究表明,他們來自大漢中央朝廷的心腹重臣張湯、張安世家族的可能性非常大。
桓
西漢桓氏家族,史書上缺乏相關(guān)記載,目前所知,秦朝統(tǒng)一六國前夕,秦始皇有大將桓,攻趙失利,畏罪潛逃,下落不明。而長沙國境內(nèi),1959年,在長沙市區(qū)左家塘,發(fā)掘了一座西漢大墓,出土了一枚“桓啟”玉印,還陪葬有兵器,且桓啟其人,不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表明桓啟墓的年代在漢初。
桓啟玉印到1990年,在毗鄰左家塘的長嶺橡膠廠漢代墓葬中,又發(fā)現(xiàn)了一枚“桓駕”玉印,與“桓啟”玉印的形制、材質(zhì)、字體等基本相同,推測“桓啟”與“桓駕”當屬同一家族。
桓駕玉印廖
廖氏家族的發(fā)現(xiàn),同樣源自家族墓地的發(fā)掘。2010-2011年間,在南坪,考古工作者清理了3座帶有封土堆的西漢土墩墓。墓葬中出土了滑石雙面“長沙郎中令印”、青銅“廖福私印”和“廖宏”玉印等印章,表明南坪一地是廖氏家族墓地,且廖福其人還擔任過長沙國的郎中令。長沙國郎中令廖福是長沙王身邊的親近重臣,地位非同尋常,廖氏家族當屬長沙國的豪門世家。
滑石雙面“長沙郎中令印”廖氏家族墓地埋葬延續(xù)近百年,表明了這一家族在當時武陵郡的興旺發(fā)達和顯赫地位。甚至到東漢末年,劉備與孫權(quán)爭奪長沙時,劉備曾任命當?shù)厝肆瘟殚L沙太守,而廖立出身于“武陵望族”,則可以推測廖氏家族可能貫穿于兩漢時代,世代為長沙國豪強貴族。
西漢土墩墓羅
家族始祖弘信公,長沙人,唐魏博節(jié)度使,工部尚書,追封北平王,長沙王。兒子紹威公的長子應隆,放棄藩封,隱居在湖南寧鄉(xiāng)長沖,因為幼卿公以后仕宦濟濟,累代貴顯,后世把幼卿公發(fā)跡地稱為“羅宦沖”。
羅氏族譜
羅仲孺,字幼卿。舉宋紹熙元年進士,戶部員外郎兼右諭德翰林院。羅氏宗祠原建于寧鄉(xiāng)縣城內(nèi)西街,清乾隆31年遷到西門外街,同治3年遷到龍?zhí)稙场?/span>
何
何氏始祖太一公(又稱太乙公、尚一公),傳到德明公(又稱念祖)這一輩,遷到溈寧造鐘。德明公子孫分為仁、義二房。仁公有七個兒子:鸞、鳳、麒、麟、璽、祥、輔,義公生四個兒子:道、義、璣、濬,共十一房,散居于寧鄉(xiāng)黃材、造鐘各地。
宗祠在寧鄉(xiāng)三都九區(qū)白竹沖之四畝沖,族人分布在大溈、造鐘、黃材、石筍、沙田、麻山、洋泉等地方,何氏出了個何叔衡,中共革命先烈,留有故居。
陳
“陳家”系長沙善化陳氏一族。善化陳氏為長沙大族,唐五代時自江西遷居湖南,代有聞人,晚清著名方志學家和地理學家陳運溶(1858—1918)即為其一。陳運溶畢生致力于著書、輯書和刻書,尤以輯錄古佚方志著稱,系輯錄大量有關(guān)湖南及長沙的古代文獻而成,對于研究湖南及一長沙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民國時期,陳氏家族中不少人投資工商業(yè),又堪稱為商業(yè)世家,八角亭著名的介昌綢布莊即為陳氏所創(chuàng)。
長沙市戥子橋陳氏宗祠系陳先樞祖上宗族祠堂。德國建筑師柏石曼于1906年至1909年間為陳氏宗祠拍攝了一張照片。柏氏在圖片說明中寫道:“背景顯赫的陳家在長沙城里擁有一家最美麗的祖宗祠堂?!?935年《長沙市指南》載,陳家祠堂在戥子橋。
姓氏是標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guān)系的標志和符號,
每當外出工作的時候遇到同一姓氏的朋友時,
總會不自覺的想,
我們有可能幾百年前也是兄弟姐妹呢。
回家探親的時候
有幸參觀了族譜,
即使不是最大的姓氏,
但也有厚厚的一沓本子,
上面也印有自己的名字時
真的很感謝我們生在了一個血緣文化濃厚的中國~~
團結(jié)世界閔氏宗親 凝聚中華閔氏力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