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千年來誰的詩歌寫得最好?這個問題似乎很幼稚,不過很多對詩歌有較深學(xué)養(yǎng)的人卻有幾乎一致的答案:杜甫。
杜甫是詩歌的“全能冠軍”,是集大成者。葉嘉瑩教授認(rèn)為,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在于他生而稟有著一種極為難得的健全的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與正常。
據(jù)葉嘉瑩教授的介紹,杜甫一方面具有極大且極強的感性,可以深入于他所接觸到的任何事物之中,而把握住他所攫取的事物之精華;而另一方面,他又有著極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脫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與局限之外,做到博觀兼采而無所偏失。
我這么粗淺地理解:感性可以豐富情感,理性則可免于濫情。
但是這樣的杜甫還不能讓我佩服。杜甫讓我佩服的是他面對苦難時的態(tài)度。杜甫面對苦難不畏懼不躲避,相反倒有一份幽默與欣賞的余裕。所以杜甫雖終生過著艱苦的生活,而其詩題中,則往往可見有“戲為”“戲贈”“戲簡”“戲作”等字樣。
這一點和英國散文名家查爾斯·蘭姆很像。蘭姆也一輩子都不富裕,但他的幾乎每一篇隨筆,都充滿幽默和詼諧。
北島說,好的詩人不是命苦就是心苦。杜甫則是命苦和心苦兼而有之,他的詩作的底色一定是悲苦的。但是,他的悲苦帶給我們的不是絕望,而是對生活的濃厚興趣和對生命的信心。這就是他的偉大和正常啊。
我們的渺小和不正常在哪里?
首先,我們普遍地追求一種淺薄的“成功”,也就是梁遇春所說的,“成功的人將自己的十分之九殺死,為的是要讓那一方面盡量發(fā)展?!边@樣的“成功”,根本無法體驗生命的豐富性。這樣的成功者,不能成為詩人,或者,曾為詩人,一旦成功,就再也寫不出詩了。
其次,當(dāng)追求失敗后,我們做不到像杜甫那樣幽默,而是毫無風(fēng)度地怨天尤人,甚至是哭哭啼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