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推薦一本屬于今天的書
《芙蓉鎮(zhèn)》:作家古華的代表作,獲得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盾饺劓?zhèn)》以“芙蓉姐”胡玉音的悲歡遭際為主線,表現(xiàn)了特定歷史時期人民生活的升遷沉浮,揭露了“左”傾思潮的謬誤危害。作品囊括了作者對社會、對人生的觀察、思考與認識,濃縮進作者對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土濃厚的愛戀情懷,借人物命運演繹鄉(xiāng)鎮(zhèn)生活變遷,力求寫出南國鄉(xiāng)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調(diào)。在短短十五六萬字的篇幅中,展示了從1963年至1979年間四個不同時代的社會變遷,描繪了一幅寓政治風云于世態(tài)民情的風俗畫,吟唱了一曲哀婉而又嚴酷的山鄉(xiāng)民歌。作品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曾被改編為同名電影。
茅盾文學獎:是中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文學獎,是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之一。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辦,根據(jù)茅盾先生遺愿,為鼓勵優(yōu)秀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的。1981年,根據(jù)茅盾先生遺愿,將其捐獻的25萬元稿費設立茅盾文學獎。此獎項的設立旨在推出和褒獎長篇小說作家和作品。最初每三年評選一次,后改為四年一次,凡在評選年度內(nèi)公開發(fā)表與出版、能體現(xiàn)長篇小說完整藝術(shù)構(gòu)思與創(chuàng)作要求、字數(shù)13萬以上的作品,均可參加評選。評選年度以前發(fā)表或出版的,經(jīng)過時間考驗的優(yōu)秀之作,在得到評委會不少于半數(shù)委員的贊同后,亦可參評。首屆評選在1982年確定,評選范圍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長篇小說。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誠的贊助,茅盾文學獎的獎金從5萬提升到50萬,成為中國獎金最高的文學獎項。
歷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
第一屆(1977—1981)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魏巍《東方》
莫應豐《將軍吟》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古華(最年輕獲獎者,時年40歲)《芙蓉鎮(zhèn)》(篇幅最短,16萬字)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
第二屆(1982—1984)
李準《黃河東流去》
張潔《沉重的翅膀》(修訂本)
劉心武《鐘鼓樓》
第三屆(1985—1988)
路遙《平凡的世界》
凌力《少年天子》
孫力、余小惠《都市風流》
劉白羽《第二個太陽》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
榮譽獎
蕭克《浴血羅霄》
徐興業(yè)《金甌缺》
第四屆(1989—1994)
王火《戰(zhàn)爭和人》(一、二、三)
陳忠實《白鹿原》(修訂本)
劉斯奮《白門柳》(一、二)
劉玉民《騷動之秋》
第五屆(1995—1998)
張平《抉擇》
阿來《塵埃落定》
王安憶《長恨歌》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第六屆(1999—2002)
熊召政《張居正》
張潔(唯一兩次獲獎者)《無字》
徐貴祥《歷史的天空》
柳建偉《英雄時代》
宗璞《東藏記》
第七屆(2003—2006)
賈平凹《秦腔》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周大新《湖光山色》
麥家《暗算》
第八屆(2007—2010)
張煒《你在高原》(篇幅最長,450萬字)
劉醒龍《天行者》
莫言《蛙》
畢飛宇《推拿》
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第九屆(2011—2014)
格非《江南三部曲》
王蒙《這邊風景》
李佩甫《生命冊》
金宇澄《繁花》
蘇童《黃雀記》
第十屆(2015—2019)
梁曉聲《人世間》
徐懷中(最年長獲獎者,時年90歲)《牽風記》
徐則臣《北上》
陳彥《主角》
李洱《應物兄》
關(guān)鍵詞:中國當代文學 長篇小說 茅盾文學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