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⑴。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⑵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注釋】
⑴克己復禮——《左傳》昭公十二年說:“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仁也。’”那么,“克己復禮為仁”是孔子用前人的話賦予新的含義。⑵歸仁——“稱仁”的意思,說見毛奇齡《論語稽求篇》。朱熹《集注》謂“歸,猶與也”,也是此意。
【譯文】
顏淵問仁德。
孔子道:“抑制自己,使言語行動都合于禮,就是仁。一旦這樣做到了,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是仁人。實踐仁德,全憑自己,還憑別人嗎?”
顏淵道:“請問行動的綱領。”
孔子道:“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話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說,不合禮的事不做。”
顏淵道:“我雖然遲鈍,也要實行您這話。”
【評析】
顏淵是個謙虛內(nèi)向的學生,孔子因材施教,針對其個性,提出了“仁”的具體主張,教育學生要堅守正道,做一個謙謙君子。這是關于“仁”的最高標準,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解讀】
在這一則語錄中,孔子教導我們,做人要以“禮”為標準,做任何事都要符合社會公認的道德標準和法律原則,違背“禮”的一切行為都是不應該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